南哲是起点,也是原点——记哲学系1978级本科系友返校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19-04-12浏览次数:1303

2018年10月13日,南京大学哲学系1978级本科系友相聚母校南京大学,纪念入学四十周年。
        此次毕业相聚活动分两部分,13日上午在仙林校区参观系楼和听取系发展近况介绍,13日下午在鼓楼校区和当年的教师代表座谈。
        上午9点半,系友们来到仙林校区哲学系系楼。
        初入系楼,一楼彩色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欢迎78级系友回家”和他们当年的毕业照,以及他们毕业二十周年的彩色合影。系友们的感情瞬间被调动起来,纷纷在彩色显示屏下合影。78级系友于淼介绍了本次班级聚会向母系捐赠礼品的情况。经过班级讨论,他们精心选择了孙伯鍨老师当年的一句话“坐冷板凳,求真学问”和“南大赋”(节录),由他们班同学胡维定书写完成书法匾,由班级代表程建军、周沛等人举起,哲学系系副主任李跃华老师代表系里接收并表示感谢。
        随后,李跃华老师带领系友们参观系楼。
        来到二楼,看到宽敞明亮的系图书馆,系友们纷纷为今天学弟学妹们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感到欣慰和高兴。当看到自己当年的毕业论文被完整保存在系图书馆的书架上时,他们抑制不住惊喜之情,没想到自己当年的青春回忆,仍然被母系精心保存着。岁月已经流逝近四十载,毕业论文一下子把他们的回忆又带到了四十年前。系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当年的记忆,相互交流着当年的感受,场面热闹、温馨。
        来到三楼,出了电梯,呈现在面前的是历届本科毕业合影墙。大家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班级的合影,并且在前后几届合影中寻找自己熟悉的人,又是一阵激动。
        接着,来到第二站,在314教室里,李跃华老师向系友们作了系情报告,他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化等几个角度做介绍,系友们听了母系近几年发展取得的成绩,很是振奋和开心,为母系如今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汇报结束后,大家一起来到位于四楼的戴安/杰尔福特·格来泽犹太以色列研究所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犹太研究所的高霞博士向系友们介绍了犹太所的建设与布置,以及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李跃华老师带领系友们参观了“马克思恩格斯手稿原始档案展列馆”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成果展列室,系友们纷纷表示,为母系在马哲学科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感到高兴。

下午三点半,老师和系友们伴着清风暖阳来到阔别四十载的鼓楼校区,于南苑聚首合影留念,并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一场温馨而热烈的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系党委书记周爱群代表哲学系全体师生对到场的老师与系友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与祝福,表示南哲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和贡献。
        林德宏老师动情追忆当年与系友们相伴的时光,尤其是夏基松教授与胡福明教授对青年师生的关爱与栽培,直到今日还拨动着他的心弦。戴文麟老师回忆往昔峥嵘岁月,他说,当时上课地点还在鼓楼校区的北平房,空间狭小,设施简陋,连凳子和课桌都是由冰冷生硬的水泥板来充当。即便条件如此,每堂课仍座无虚席,除了77、78、79三个年级一同上课的学生,还有不少外系、外校的人赶来旁听;戴老师还对其中一位哈萨克族同学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忆犹新。步惜渔老师在重申感恩之于聚会的意义后,严肃而不失风趣地分享了自己对年老的积极看法——“人老了,但心不能老!”接下来发言的是沈晓珊老师,她曾是前面三位老师的学生,亦曾任78级的班主任,对系友们关照有加。她说,时光荏苒,如今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两点即信仰与方法,分别告诉你将走哪一条路与怎样走完那条路,而这也就是哲学学习的精髓。
        再次聆听完老师们亲切的祝福与教诲,同学们也纷纷说出珍藏已久的心里话。系友姚润皋留在母系任教,现已退休,他谦逊地自比为一个过渡性的“守城人”,与出去闯荡的同学相较,也许缺乏一种魄力与创新精神,但这四十年岁月中的坚守本分、弘扬本性、彰显本真已使自己无愧无憾了。系友胡维定与姚润皋相似,年龄较大,都是亲身从文革走到高考的时代见证者,他回忆往昔,从老三届到知识青年再到大学生,这三重身份的转变刻骨铭心,最应感恩的便是那个时代,正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的壮举和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育给了两位老系友不曾虚度、幸福美满的人生。系友钱伟亮表示,一要感激哲学系的老师们悉心教导、诲人不倦,二要感激系资料室珍藏的书籍浸透人心、受益终身,三要感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窗在学习与工作上互相支持,这样的南哲正是他学知识与学做人价值观的源泉。
        江苏国际集团海外工程公司总经理、78级系友施静华笑称自己仍与南哲非常亲近,一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三次考进南大哲学系,二是如今的公司与南大后门相隔仅几步之遥,哲学系的培养为自己的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他的儿子如今也在南大科技处工作,在这密切的联系中流动着两代人对母校的深厚感情。不少系友回忆起那为同学们发饭票、爱被老师点名、被同学起外号的青春,也不由得感慨万千。他们相继发言,分享了各自的风雨与成就,纷纷表示南哲永远是他们情感的寄托,是强大的动力,是引以为傲的人生底蕴。
        座谈会结束后,老师与系友们携手移步南芳园参加早已备好的晚宴。巧合的是,南京大学数学系78级系友和物理系58级系友也在同一个大厅中,举行入学秩年纪念聚会。不少老朋友欣然举杯寒暄,其乐融融。席间,林德宏老师为系友们献上京剧《红灯记》,歌声如行云流水,余音绕梁,系友们赞不绝口。在林老师的感染下,哲学系与数学系开展了拉歌大赛,你方唱罢我登场,掌声连绵不绝,现场气氛热烈感人。今年恰逢三位系友的七十大寿,昔日恩师与同窗们纷纷献上了真挚的生日祝福。短暂的一天就在这美妙的歌声与祝福中落幕了。
        时光易逝,系友们对南大与哲学系、对老师与老同学的情谊长存。南哲是系友们当年走上社会的起点,也是系友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想着回来的原点,是支撑系友们前行的原点。南哲永远是系友们心中的“家”!

    (文/王欢、丛艺伟)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