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三十年,岂能不相聚?2015年10月24日,南京大学中文系(今文学院)1985届部分同学重返母校。当年的同窗好友,如今分布在天南海北,有的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有的在海关总署、省信访局、地方政府等政府机关,有的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有的在花城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虽然岗位不同,职级不同,职业不同,但聚到一起,大家只有一个身份:“南大中文八一”。
也许因为四年时光都是在鼓楼校区八舍(女生)、十一舍(男生)度过的缘故,虽然聚会报到地点在仙林校区文学院,但大家都强烈要求一定要到鼓楼校区看看,拍拍照。
25号上午9点半,所有参加聚会的人在鼓楼校区汉口路大门口集合。走进南园,当年住过的宿舍,吃过的食堂,无数次驻足的黑板报,流连的小树林……现任《花城》杂志主编的朱燕玲,提及当年在黑板报上“发表”的一篇散文,竟被某杂志编辑偶然发现,遂转而刊登,大家都说,这个黑板报是我们班作家的摇篮。步入北园,图书馆、教学楼、大礼堂、北大楼、田径场、国旗杆、赛珍珠纪念馆(当年中文系办公楼)……来自海南的文化名人马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走进足球场一展身手,说起毕业那年率领班级足球队4:0战胜中文系联队的情景,竟眼眶湿润。虽然鼓楼校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大家还是立刻捕捉到了当年的各种信息,往事历历浮现眼前。只可惜,汉口路上的辣油馄饨早已不见踪影,“阿要辣油啊”的声音已经消逝。国家海关总署缉私局副局长李云龙还真诚地问起,当年卖馄饨的居委会大妈们如今是否健在?当年的南芳园如今已经迁址,《经济日报》副总编郑庆东则感慨:南芳园的汤包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北大楼背后的几幢高楼,刺破了纯净的蓝天背景。教学楼前面的“南平”教室也早已踪迹全无。苏州广电总台台长陆玉方更是诗意地追问:中文系整体搬迁到仙林校区之后,鼓楼校区的草坪、梧桐和银杏,是否也早已抹去了关于中文系的所有记忆?
同学们漫步在鼓楼校区,一面赞叹母校的喜人变化和进步,一面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无痕。只能不断地拍照,不断地回忆。无锡滨湖区党校校长巢碧莲忆起当年担任校学生会女生部部长时的情景,不知现在的学生会还有没有女生部?
为了对今天的南京大学有一个全面了解,25号下午,全体聚会同学又到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参观了金陵学院。当年的班长张建勤如今正担任金陵学院艺术学院的院长,他向老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南京大学30年来的重大变化和发展成果,真诚地希望同学们今后为母校的发展,为文学院的未来,多多尽力,有空常回母校看看。
(张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