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的相会
――记经济学系81经管毕业20年返校活动
今年是南京大学经济学系经济管理专业1981级同学毕业20周年。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是现在的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前身,当时有两个本科专业:政治经济学和经济管理。1981级经济管理专业有学生36人,27位男生,9位女生。目前有4人在国外工作,第一任班长陈智琦为其中之一。在国内同学中,目前在北京工作的有9人,在南京者6人,上海5人,无锡3人,苏州、镇江、扬州、泰兴、南通、南昌、深圳、福州、焦作各1人。全班同学中在政府机关任职者8人,在企业(含国有独资公司或控股公司)从事管理工作者23人,在大学任教者3人,在报社、出版社等事业单位工作者2人。
早在几年前,同学们就约定,2005年5月再回南大,相聚松林楼,畅谈青草地,把酒言欢,共叙友情。所以,在81经管同学的心中都期待着2005年5月的到来。在海外的同学更是要求国内的组织者尽早确定具体时间,以方便他们安排行程。陈智琦是加拿大Carleton大学的终身教授,经常到世界各地讲学。这次为了能参加聚会,他把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讲学的时间确定在四月份。仲红生在美国eBay公司任部门经理,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同样是为了有机会参加聚会,她把代表公司到国内出差的时间定在4月底。胡冬梅则是专程自费从美国飞回,与同学相聚。另一位同学曹晓勤因孩子小等原因未能成行,但她的心始终和大家在一起,随时与大家保持联系。国内的同学在收到班长康宁的通知后纷纷表示参加,最后,有6位同学分别因为工作有安排无法脱身(赵立萍、王桂明、高清安、刘银峰)、母亲病重(曹富林)、脚部骨折(彭毅)等原因未能前来,而有几位连机票都买好了,临时出了状况而不得不放弃。故最终出席活动的有29人。
为了搞好这次聚会,让尽可能多的同学知道和能参加活动,原班长康宁、副班长张理等人重修通讯录。康宁不辞辛苦一遍又一遍地与同学联络,取得各种准确信息,但到最后仍然有一位同学即芦明强下落不明。而芦明强自毕业以后就杳无音讯,众人推定其已“失踪”或者“上山打游击”去了(玩笑)。所以,每每提到聚会,大家皆会感叹一句:就差芦明强了。张理心有不甘,一定要把这位同学“挖”出来!试了不少办法均未果,最后通过到学校档案馆查线索,终于让芦明强浮出水面!当在电话里听到分别20年的同学的声音,张理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芦明强的出现给通讯录编写工作带来极大的推进,终于,我们不再为总有一页空白而耿耿于怀。
同学相见,其乐融融。从见面开始,大家就始终处于兴奋、欢乐状态中。从称呼到举动,一下子回到从前,那么自然、真切,毫不做作,了无痕迹。所有的同学都反映,这次活动十分成功,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同学之情最真最纯最可爱。张理写在通讯录前的一段话表达了大家的心声:
1981年的9月,36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青春少年走进南京大学,从此,“81经管”成为我们共同的印记。
一门门或有趣或枯燥的课程,一位位或严格或仁慈的老师,一次次或艰难或轻松的考试,一个个或勤奋或懒惰或诗意或木讷的同窗,一场场或温馨或伤感的交往,组成了我们四年的生活篇章。
1985年的7月是我们重要的转折--告别母校,踏上甚至决定了我们一辈子的征程。那时的我们,以为30岁非常遥远,而40岁,则是漫长得难以想象。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一晃,我们毕业20年。20年!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将来,转瞬之间走到面前。当年风华正茂的姑娘小伙,现在已拖儿带女,身材走样,甚至早生华发。
经历了许多,更加回味大学时光,愈加珍惜同窗之情。在大家的共同倡议下,“81经管”2005重聚南大!借此重修通讯录,相信每一个名字都会让你心生联想……
本次活动得到了南京大学党委、行政、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南京大学财务处领导的充分关心和鼎力支持。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施建军教授亲临现场,畅谈南京大学和商学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令我们这些昨日的学生、今日之校友深受鼓舞;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贾怀仁老书记也来看望大家,回顾了南京大学校友总会成立以来在团结广大校友、凝聚校友力量方面所做的工作,对校友们为南大所作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贾书记的一番话语重心长,十分亲切;财务处盛晓青处长亲自联系安排活动的地点、食宿、出行车辆等具体事务,令我们感动不已;南京大学校友总会高澎秘书长专程从外地赶回看望大家,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母校的温暖。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期待下一个聚会。
祝愿母校南京大学继续循教育之根本,育栋梁之人才,有更辉煌、美好的明天!
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生活美满,事业进步!
祝愿同学们团结如一,友情永久!
(张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