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物理专业1975级校友举行入学40年返校聚会

发布者:许晴亮发布时间:2015-11-05浏览次数:1997

915日上午,秋风送爽,南大故楼校区一片美丽的秋色。原物理系晶体物理专业197521位来自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晶体学子们在回顾游览了留下自己青春美好记忆的鼓楼校区南园和北园后,欢聚在物理大楼233号物理学院会议室,与学院领导和当年的恩师们一起,共同缅怀南大物理系走过的辉煌历程,共叙深厚的师生之情,为下月南大即将隆重举行的“南京大学物理学科一百周年庆典”吹响了前奏曲。

座谈会开始前,南京某部师职退休干部、物理系原辅导员陈建老师最先来到物理学院会议室。同学们对68岁的陈老师不老的“年轻”面孔感到惊喜,纷纷依次与陈老师在会议室正前方墙上“物理学系”牌匾前合影留念。该牌匾由南大物理系原主任、南大原校长、民盟中央原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当年曾给在座的同学们讲授“X射线晶体分析”和指导专业实验的原晶体物理教研室老师蒋树声教授题写。

随着南大物理系原晶体物理专业张杏奎老教授、周恒南教授、朱劲松教授三位当年的专业任课老师和物理学院现任院长李建新、办公室主任刘金生老师的陆续到来,同学们纷纷迎上前去热情握手问好!大家对已73岁的朱劲松老师不老的“年轻”面孔再次感到惊喜。朱老师还带来了当年师生合影的毕业照,同学们看着自己当年的青春容貌无限感慨,岁月不留人啊!大家对比着照片上年轻英俊和眼前容颜不衰的朱劲松和陈建老师,纷纷向两位帅哥老师讨教其保容密方和养生之道。彭黎明同学风趣地把朱劲松和陈建老师分别比喻成鼓楼校区挺拔不老的北园“青松”和青春永驻的南园“常青树”。

10时,座谈会在晶体物理专业1975级老班长贾廷奎同学活泼欢快的主持下开始。他首先代表该专业1975级(南大历史上本专业第二届)在座的21位同学和未能参加聚会的国内6位、国外2位同学,向物理学院的领导,向到会和未到会的当年的老师们致以真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祝物理学院前程更加灿烂辉煌!

然后,本次聚会的联络组织者、长春理工大学退休教师、晶体物理专业1975级党支部书记乔茂有同学作主旨发言。他再次向物理学院的领导和当年的恩师们表示诚挚问候和感谢!并委托在坐的老师向当年为同学们分别讲授“晶体缺陷”、“晶体物理性能”、“晶体生长的理论基础”等专业课程、德高望重的93岁冯端、89岁王业宁(女)、80岁闵乃本3位老院士带去同学们的问候和健康祝福!并向当年晶体物理教研室的所有老师们问好!

乔茂有同学还向老师们简单介绍了该级同学离校后的大致经历和各自近况。如今,曾经工作在国内校、所、政、企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的24位男女同学已退休;国内还没退休的3人中,1位女同学在高校完成着手头最后的重要课题研究,2位男同学在国防研究院所继续从事着重要型号研究并传带接班人;国外的2人中,日本大阪的女同学已退休并定居当地,英国伦敦大学的男同学还在继续从事着学术研究并定居当地。

接着,张杏奎、朱劲松、周恒南老师依次发言向同学们问好!值得一提的是,张杏奎老师是南大物理学科施士元和程开甲两位元老级大师于上世纪50年代共同招收的研究生。三位老师分别回忆了当年与晶体学子们建立的师生之情,介绍了同学们毕业离校后,历年来晶体物理专业在与物理学科的其它相关专业不断整合发展的过程。今天的南京大学物理学科,遵循蒋树声老师任校长时期确立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南大校训,踏实进取、努力拼搏,已发展成为国内著名、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科,是我国最重要的物理高端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之一。同学们对三位专业老师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本次聚会的倡议者陈建老师发言。他向千里迢迢从祖国东西南北汇集母校参加聚会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和感谢!陈老师深情地回顾了当年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建立永恒友谊的美好时光,带领同学们去梅园新村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感人情景,与同学们共同度过闻名全国的悼念周总理的“天***件”之前奏“南京事件”的难忘日子,以及他关照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同学们抢占教室座位刻苦用功的动人往事。最后,陈建老师祝福同学们身体健康,期待来年母校再相聚!

物理学院现任院长李建新教授代表全院老师和青年学子,对学长们回访母系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学长们赠送了精美的“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百年庆典”套装纪念品。然后李院长滔滔不绝的讲述起由物理学先驱胡刚复1915年在南京高师时期创立的我国最早和历史最悠久的物理学科之一的南京大学物理学科所走过的百年辉煌发展历程。他说,南大物理学科历史上名家汇集、英才辈出,培养了众多闻名国内外的杰出人物,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曾在物理学系学习和工作过的系友中,有许多老一辈国内或国际著名的杰出物理学家,如胡刚复、吴有训、严济慈、赵忠荛、施士元、施汝为、陆家善、吴健雄、朱光亚、程开甲等数十人。在1949年前培养的学生中,有余瑞璜、杨澄中、汤定元、冯康、冯端、王业宁等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院长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之年,在座晶体学长们的老师冯端和王业宁,以及冯端老师的哥哥冯康、朱光亚等人都是在南京大学的前身、抗战时期迁往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就读、在日机的轰炸下艰苦求学的杰出学子。李院长继续说道,1949年后曾在南大物理学科学习和工作过的章综、戴元本、经福谦、乔登江、闵乃本、张淑仪、郑有炓、龚昌德、都有为、张裕恒、吴培亨、方家雄、刑定钰、吴岳良、祝世宁、王广厚、于金等人先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南京大学物理学科培养的学生近2万名,他们活跃在科学、教育、军事、经济建设等行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院长最后说道,南京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进入了崭新阶段,正在创造历史的新篇章,朝着世界一流物理学科的目标迈进!同学们对李院长振奋人心的发言和母系不断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报以经久的热烈掌声!

在座谈会进行中,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赵国方老师和胡佩农老师专程来看望学长们并带来了最近出版的两期《南大校友通讯》赠送给参加座谈会的同学们。

由于时间关系,气氛热烈的座谈会只好到此结束。同学们与物理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物理大楼前合影留念。然后大家又来到汉口路北园校门前,再次拍下晶母校聚会合影。

随后,参加本次聚会的同学、家属和老师一起来到南苑餐厅共进午餐。大家继续举行“圆桌会议”,让座谈会上没机会发言的同学们继续表达对母校、母系和老师们的深厚情怀。同学们纷纷给老师敬酒祝福身体健康!并祝朱老师和陈老师永保“青春”!老师也给予同学们热情的回敬。参加聚会的家属有乔茂有、李云峰、任友来、王士春4位同学的夫人及王士春同学的两岁小孙女。

下午,在陈建老师的陪伴下,同学和家属们乘坐南大校车前往仙林新校区参观。大家被美丽的新校区现代建筑与历史元素相结合的布局风格所吸引,在记载着母校厚重历史的“二源广场”上,以巍峨壮观的“杜夏图书馆”和“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两个南大前身的校名碑为背景,或合影,或单照,拍下了自己在承载着母校“世界一流”梦想的新校区怀抱中的难忘身影!许多同学还拜读并拍照了分别刻写在两块校名碑背面的“中央大学简史”和“金陵大学简史”,被南大两个源头前身悠久的辉煌历史所震撼!同学们感慨:难怪今天的南大能取得那么多骄人的成就,除了广大教师和后辈学子们的共同努力外,还与母校厚重而辉煌的历史分不开。大家深信:有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传承下来的雄厚学术功底和治学精神,通过不断发奋拼搏,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梦想定会成真!

回到市区后,部分同学又去了鼓楼北园校区,寻觅自己当年的青春痕迹。

当天的晚宴上,师生举杯畅饮,继续共叙深厚情谊。晚宴后,大家来到KTV欢歌燕舞。老班长规定不管有无文艺细胞,在场者不能只当免费观众,每人都得展露歌喉和跳上一曲,不求质量,只求欢乐。陈建老师的洪亮歌喉、长春赵兴乐与长沙谢洪湘同学一首又一首的动情歌唱、长春贾廷奎与郑州王莲娟同学潇洒的双人舞步、上海项坚刚同学带有节奏感的口琴独奏、北京林东辉同学优雅的民族舞姿均获得观众们的一阵阵掌声;王士春同学拉着两岁小孙女的歪摆起舞、彭黎明同学身着单薄背心和着视频卡啦歌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滑精表演逗得大家哄堂乐笑!

第二天,同学们带上参加聚会的家属和孙辈,先后分别畅游了当年曾经班游过的中山陵风景区和玄武湖风景区。每到一个景区,第一个重点内容当然是集体合影,以留下曾共同到此一游共叙同学情的念想和见证。然后才是自由组合,三五成群地赏景漫游和自由拍照。美丽的自然风光,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一张张自由拍照各自先赏的照片,将会通过现代信息工具互传给大家共享。

916日的晚宴成为同学们的告别会,学友们一边相互祝福一边依依不舍地话别,各自邀请对方有机会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游玩。大家还对本次同学聚会筹备组的乔茂有、贾廷奎、石同会、项坚刚,以及赠送几次欢宴用江苏“洋河”美酒的连云港同学王士春、赠送故乡美味“南京板鸭”的北京同学姚雪年、赠送中国名茶“都匀毛尖”的贵阳同学黄国碧、带着夫人万里遥遥专程从女儿所在的美国飞回参加本次聚会的西安同学任友来、热情为同学们的优盘一一复制大容量照片的重庆同学史榜春、以及为大家拍照多数合影中却没留下自己身影的彭黎明同学深表感谢!

917日清晨,在酒店早餐厅,还没离开的同学再次深情告别。尔后,有的结伴而行前去畅游曾经实习并班游过的扬州、苏州和上海,继续追寻当年的青春痕迹;有的踏上返回的旅程。

席已散,情永在。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期盼着陈老师倡议的2018年的年级聚会。来吧,真诚的同窗,亲爱的同学们,三年后重返母校与恩师再相聚!

    (彭黎明)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