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刚过,淡淡的桂花香气轻笼,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迎门扯起了横幅“热烈欢迎大气科学学院82级校友毕业30周年返回母校”。看着红火喜庆横幅下欢笑合影的人们,过往的师生们露出会心艳羡的微笑。
9月23到25日,是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86届毕业生返校活动日。
23号下午,刚下飞机和火车的校友们,放下行李,风尘未抖,便急不可耐相约来到鼓楼校区,寻找人生最美好的大学记忆。他们三三两两徜徉在当年砥砺勤奋的北园东南楼、北大楼、礼堂草坪和林荫大道前,漫步于四载烟火人生的南园8舍和12舍间,或拍照留念,或指点忆旧。热情性急的校友,忙忙打开微信群,传送着一张张载着母校浓情的照片,刹那间微信群里激荡起满满的思念,因故未能前来的同学们片片赞美和祝福悄然而至(羡慕嫉妒恨啊)。
24号上午,鼓楼校区知行楼,团聚的同学们围坐一堂,听谈哲敏副校长介绍南大近几年来建设情况、杨修群院长介绍大气科学学院的变化历程,感慨着母校的飞跃发展,大家深深为母校取得的成绩、坚持不懈的严谨治学理念所鼓舞。当听说学校80岁以上长寿的老师数量多达700多位、90岁以上的也有50多位时,同学们一边为老师们的健康感到欢欣,一边笑称要多多返校沾点灵杰之气。座谈会上,当年的辅导员、如今学院的书记潘益农老师一边高兴地接受同学们精心制作的返校纪念品,一边戏说三十年前学生旧事,引来同学们阵阵欢笑。来自国外和全国各地的同学踊跃发言,讲述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交流人生的心情和感悟,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再次相会。热烈的气氛中,南大校友总会专门给大家赠送了校庆纪念品,为聚会锦上添花。兴奋之余,陈建东同学激情朗诵了自创作品《同学,母校的兄弟姐妹》,把会场气氛推到高潮。
回首一望,百感交集。30年前同学们从南大校园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转眼莘莘学子已经在各自事业中取得不菲的成绩。目前82级校友约三分之二还坚守在气象、环境等本专业岗位,有的成为知名专家学者、资深首席,有的始终兢兢业业坚守基层业务岗位,另外的同学,有在政府部门服务的,有在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工作的,正可谓“我们曾经是桃李芬芳,今天是社会的栋梁”。
24号下午,同学们又集体来到牛首山,登牛首瞻金陵,领略佛教胜境,对佛顶宫的庄严和富丽叹为观止,对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绵延。晚上,同学们端起了已不常碰的酒杯,推杯换盏间,嘻谈昔年往事,不知不觉中酒已尽,话却未了。
25号,分班活动。一早,天动班的同学们便手捧鲜花,一同来到鼓楼二号新村,看望心心念念牵挂着的老师们。一进小区,大家眼前不由一亮。记忆中的二号新村,和所有老旧小区一样,脏乱差,每次来大家都揪心老师们的生活环境。然而,这一次学校统一出新了小区,细细规划,慢慢琢磨,如今的二号新村,鸟语花香,清新净爽,闻讯早早迎候在门口的陆森娥老师康健慈和,大家心中不由涌起对母校的阵阵感激。欢声笑语中,大家话往昔,语今朝,不知不觉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师生们依依惜别,相约再聚。
大气班特别珍惜小班活动的机会。天刚亮就齐聚学校附近的金陵复兴园,同学们微闭双眼,品尝着南京小笼包、鸭血粉丝汤,追寻着记忆,鼻尖仿佛飘过三十年前丝丝缕缕的味道。早餐结束,大气班又全体奔向燕子矶,那里是求学期间集体活动必去之地。你看,那边是谁,模仿三十年前的姿势在拍照;那边又是谁,故作寂寞,一脸沉静,似乎在独品遗憾的青涩?
25号上午有“金陵狮子园”之称的愚园里,气候班同学继续享受着团聚的幸福,但今天有一个同学却是最幸福,他就是正在援疆的易成功。易成功同学不远万里,辗转转机,从祖国西北边陲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赶来参加返校活动,25日恰逢生日,中午,气候班的同学专门为他准备了蛋糕,唱起了祝福生日快乐之歌,一时间,满满的同学友爱的暖流充斥心田。
分班活动后,惜别南大和相聚的同学们,大家先后踏上返回的行程。再见,母校!再见,同学!期待再聚首。
(杨子为、周学东)
附:外二首
同学,母校的兄弟姐妹
秋高气爽
毕业三十载回南大岁月如歌
交相辉映一串串珍珠般记忆
四面八方
毅然赶赴又一人生奇妙场合
纵然一万理由或也身不由己
就算风飘摇
诗也不远遥
就算身未去
心儿早已到
同学啊
母校护翼下的兄弟姐妹
常问安
热泪洒在东西方的天南地北
青春啊
曾几何时举志愿之手挥一挥
酒江南
酝酿才子佳人美景之最
心神往之
菡萏生丽
碧波荡漾
不断藕丝
心田驻之
一醉如泥
山青水秀
重播种子
心灵梦之
如画腰细
海阔天空
云托月思
(陈建东)
无题
重逢咋见旋又嘻,
南园北园临旧景。
且忆同窗多少缘,
青涩已过三十年。
(朱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