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齐聚首,忆往昔——记哲学系87级系友返校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17-10-12浏览次数:1980

“三十年跟做梦一样就过去了”。  87级系友发出这样的感慨。10月6日,南京大学哲学系1987级校友入校三十周年返校聚会,近30名系友从全国各地赶来,重返熟悉的校园,重逢昔日的师友,共叙昨日和今天。

 

上午10点,系友们统一身着“梦回87”的纪念衫来到仙林校区,在仙林校区校门口和二源广场前合影。 


 

一、二、三、 
 


跳! 
 
 
 
 
 
 

紧接着,系友们来到仙林校区哲学楼。虽然系友们上大学时这个楼并不存在,但作为当今母系的所在地,系友们仍然充满着好奇和向往。系友们在台阶上回想着当年拍毕业照时的动作,再一次摆出那时的造型。“一、二、三、跳!”十几个中年男人仿佛在跳跃的一瞬间回到了三十年前。

在系副主任李跃华老师带领下,系友们首先参观了系图书馆。看到图书馆藏书丰富,环境宽敞明亮,系友们不禁为学弟学妹们现有的优越条件而高兴。当他们看见自己当年手写的本科毕业论文在母系图书馆完整保存的时候,十分激动,顿生无限感慨,“看看那时候我写的字多好看呀”,“我都不记得自己当时写的论文题目是什么了”,“我居然得了90分,是不是咱们班最高分啊”,“快帮我和我的论文拍张合影”……。系友们翻看着当年的笔迹,回忆着那时写毕业论文的情景,看到昔日老师的批注,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

参观完图书馆后,系友们来到三楼走廊,在整面历届毕业生合影墙上寻找自己的影子。照片上一张张略带青涩的脸庞仿佛将大家带回三十年前,那青葱岁月一下涌入系友们的脑海中。

在哲学系401报告厅,系友们观看了自己班级同学制作的“梦回87”的相册视频,伴着“时间都去哪儿”的背景音乐,系友们浏览着昔日一张张的老照片,一幕幕当年的情景再次浮现,“哇,你那时好酷啊,帅呆了”,“看,当年的我们一点不输现在的90后”,“这是我们当时一起去爬紫金山时拍的”……毕业三十年了,大家分散在祖国各地甚至海外,有些同学甚至毕业以后从未谋面,但只要一提到“同学”二字,彼此的心瞬间就贴近了,毫无违和感。尽管彼此的容颜不再年轻,但脸上仍洋溢着青春的喜悦。

下午3点,参观完新校区,系友们终于回到阔别30年的鼓楼老校区——曾经学习和生活四年的校园。在久违却熟悉的逸夫楼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座谈会。87级系友、南大哲学系胡大平教授主持了整场座谈会。胡老师首先解释,选择这一天相聚是因为今年的月圆比较特别,是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今天刚好农历十七,希望大家团圆美满。同学们读书时的系领导和任课教师代表林德宏、戴文麟、赖永海、步惜渔、徐小跃等老师的到来早已让系友们心潮澎湃,仿佛见到久违的亲人, 系主任唐正东、系党委书记周爱群、系副主任李跃华等现任领导也参加座谈。 


 

座谈会开始后,现任系主任唐正东老师首先表达了对87级同学回母系的欢迎,他介绍了母系近些年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发展成绩,包括最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对87级系友回母校母系看望表示感谢,并叮嘱系友们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常回来看看。 


 

接着,老系主任林德宏老师慷慨激昂地向同学们倾诉,他作为一名哲学教师,尤其是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他希望87级的同学们以后不论在哪里工作都能够热爱南京大学、热爱南京大学哲学系。徐小跃老师说:今天座谈会很多当年的老师、领导都到了,南京大学哲学系在今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作为南大人是自豪的,作为南大哲学系的学生更应是无限自豪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样一个身份,珍惜这样一种学校情、系情、同学情,让这种情感延续下去,成为永恒。赖永海老师则提醒大家能聚在一起是缘份,大家要随缘亦惜缘,这样的聚会值得回味,祝愿大家能有个愉快的回系体验。戴文麟老师虽然年近八十但精神矍铄,他幽默地用“我想死你们了”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欢迎与喜爱,令在场同学忍俊不禁。他回忆曾给87级系友上过两门课程,对很多同学都印象深刻,甚至还能叫出几个同学的名字。步惜渔老师鼓励在座的同学们更上一层楼,即使五十岁也可以干出一番新事业。同时,他也表示自己会以身作则,虽然自己年龄大了,但是在精神上、思想上不退休,会依然以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心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周爱群老师介绍自己是83级的老学姐,她认为87级这一届是十分能干的一届,祝愿学弟学妹们工作更加顺利,家庭更加美满。 

参加座谈会的87级系友们也分别谈了自己毕业后的经历与感受。从职业路径上看,87级系友分布在政府机关、高校科研、商业等不同领域。虽然所从事的职业与大学学习的哲学专业关联不大,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哲学教会他们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受益终生,让他们容易看到更深层面和更本质的东西。 


 

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系友洪涛认为,虽然现在自己从事事务工作,但是哲学思维的学习培养对自己工作有很大帮助。系友赵宏伟认为这一生最不后悔的就是学了哲学,以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受益。他认为现在同学们事业有成都归功于南大哲学系的培养。系友朱娟娟说自己这两天虽然身体不适,但是情绪依旧高涨,内心依然热血澎湃。在谈到自己的创业历程时,她说到哲学这门专业对自己的性格影响很大,哲学教会了自己怎么思考,怎么对待人生,从南大毕业,让她带走了知识、友谊、自豪。系友许浩谈到了自己毕业后和南大校友之间的谈论话题永远都是南大,无论离开南大多长时间,南大都依然是内心的支撑,感谢母系对自己的培养,毕业以后的今天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仍然受益。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凤凰卫视领客文化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系友黄晓燕,谈到了她的两点感受:一是对天地的感恩和万物的悲悯;二是哲学系的学生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怕从零开始。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为对她而言是一生的财富。本次聚会活动的主要策划和组织者、系友朱珊说,这次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外地同学的热情、本地同学的辛劳和老师们的鼎力支持。她介绍了这次活动为大家准备的三份礼物。第一个礼物是古琴纪念品,取“琴”近似“情”之音,表达出师生、彼此之间的情深意切;第二个礼物是“梦回87”主题纪念文化衫,首先取“中秋月圆人团圆”之意,其次希望大家永远心系南大,向青春致敬;第三个礼物是同学们大学四年的100张老照片视频,希望大家永远记得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度过的美好的四年。 


 

在座的系友们在发言中无一不表达对南京大学哲学系与在座老师的感谢。系友从南大毕业后虽然奔赴了祖国各地甚至海外,但是不管身在何方,都始终心系南大,始终关心南大的变化。 

座谈会最后,17级研究生吴桐和16级本科生王欢作为现阶段在哲学系读书的学生代表对87级学长学姐提问。学长学姐们就“四年哲学专业的学习,对职业生涯有何意义?”“对现在南哲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在南哲期间,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对于除哲学学习之外的其他技能的学习,学长学姐们有没有建议”等问题做了部分回应。学长洪涛表示哲学对思维帮助很大,它会让人学会怎么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长胡大平,作为87级唯一留到母系工作、继续从事哲学研究的在职老师告诫,同学们需要始终对生活保持一种热情,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学哲学可以从事任何职业。哲学就像一个“磨刀石”,可以帮我们磨砺生活;同时哲学也来源于生活,因此不要仅仅盯着小书本,要面对更大的世界。

整个座谈会师生之间,系友之间言谈、回忆、气氛十分活跃。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各位系友和老师们在万般不舍中结束了此次座谈会,又一次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门前留下珍贵的合影。 

正如视频中所言:

“青春不散场,友谊一辈子”。 

 
 
 
 
 
 

文稿 / 吴桐 

审校 / 朱珊、李跃华 

图片 / 吴桐、王欢
 
 

美编 / 王欢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