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校长在南京大学工作六年,我们物理系1956级的同学和郭校长在南大相处头尾5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校长对我们的精心培育,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间,感念在心,难以忘怀。
今年2月份,我们在校时的年级党支部书记、毕业后的物理系党总支书记曹天锡学长,提议我们年级在京同学,于清明节随同郭校长的后人一起去祭祀郭校长,以表达我们对老校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曹天锡学长、刘湘娜同学、林达悃同学、徐天宗同学,先后给我来电,邀我参加,并要我撰写一篇纪念文章。
此次祭祀活动由徐天宗同学牵头,由于3月21日,我出国访问北欧,未能参加祭祀活动,非常遗憾。出国前一天,在徐天宗的热情引见下,我与他一起拜访了郭校长的长子郭少陵先生,从而进一歩知道了郭校长的许多往事,让我们十分感动。
这次我们年级在京的8位同学和1位家属、随同郭校长5位后人于3月28日下午去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祭拜了郭校长,表达我们对郭校长深切的怀念之情。
郭校长为人之严于律己,以及在当时大背景下迂回进取之治学思想,我个人的一孔之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高风亮节的共产党员
有一次学校组织同学到南京中央门外参加割麦子劳动,学校派车接学生回校时,发现只能坐一半人。郭校长说:“教授和女同学乘车,男同学和我一起走回学校”。说罢,郭校长就带着他上中学的长子少陵,与参加劳动的老师同学一起从中央门外走回学校。这就是郭校长的品格和作风。
郭校长平时和我们同学打成一片,深入学生中间,下象棋、参加运动会,进宿舍,吃食堂,体验学生的生活情况。
郭校长生活简朴,困难时期在院子里自己种菜,并带着刚刚上初中的长子少陵到学校粪池亲自掏粪、施肥;收获时则与老师们共同分享,从这些细微之处足见郭校长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
困难时期,云南省从农场送来一些鸡和猪肉,他说不能要,潘忠哲秘书两次请示,说是省里分配给领导每人一份,他说我们不能特殊,要和群众共渡难关,最终拒收。江苏省送来的食品,他同样婉拒,这就是时刻和群众在一起的郭校长。
郭校长儿子郭少陵在南京十中(现金陵中学)读书时,参加南京少年之家活动,热爱天文,学磨望远镜镜头、参观天文台,希望将来从事天文学研究。后来随父亲到了北京,在人民大学附中上高中,成绩优秀,高考时报考南大天文系,应该录取没有问题,但南大没有北京的招生名额,南大招生处得知情况后,特批了一个名额,特地到北京告知郭校长,他当即表示不同意这样做,谢绝了。然后对儿子说:“不要报考南大和人大”。因为他之前当过南大校长现又任职人大党委书记兼副校长,避免了“瓜田李下”。于是少陵第一志愿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被录取了。他带着几分生气离开北京去了哈军工上学,毕业后到贵州工作。
文革伊始,众所周知的原因,郭校长受到冲击,不久就生病了,反复波折,到文革后期校长病情严重时,北京市委书记吴德把少陵从贵州调回北京照顾郭校长。少陵到北京市仪表局确定工作单位时,局人事处关处长已了解郭校长的情况,因为她阅读过南大60位教授、干部、工人写给北京市的信,信中赞扬郭校长在南京大学期间,为教育事业全心全意工作,建立了丰功伟绩,令人感动至深。关处长当即建议他到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离家近便于照顾。后来少陵在研究所担任所长,长达18年,业绩斐然。
我们敬爱的郭校长由于病情极重,最终不幸辞世。校长的临终遗言,更是感人至深:
1、不通知亲友,只报告党委和上级机关;
2、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3、遗体交给医院做科学研究用;
4、把“郭影秋诗选”的稿费交给党组织,作为最后一次党费。
这4条遗嘱,充分见证了郭校长一生的高贵品质和高风亮节!
郭校长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余载,但依然令我们深切怀念和敬重!
左起:徐天宗、张胜利、唐士举、陈守六、刘其盛、冯湘英、达明辉、沈觉涟、郭又陵、朱厚卿、胡佩康、郭云凌、郭少凌、孔群
二 优秀的领导干部和教育家
郭影秋校长,曾经是云南省委书记、省长;后来到南京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同时担任南京市委的工作;经过6年后,又从南京大学调到北京,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同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和教育家。
郭校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民众教育工作。1937年转入抗日游击斗争,成长成为一位军事领导干部,任冀鲁豫湖西军分区司令,解放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后,历任川南和云南的领导工作。
他1957年到1963年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郭校长在南大的6年中,不辞辛劳,呕心沥血,探索遵循高校的治学规律,带领领导班子和教授们,全面规划,辛勤教学,潜心治学,形成南京大学独有的治学思想。在那个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的年代,他相继提出“坐下来,钻进去”,“认真教学”,“认真读书”,“钻研科学”,“教学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向科学进军”,“培养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等一系列具有深邃内涵的治学思想,在南京大学产生了深刻、良好的影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都能取得好的成绩,就是很好的证明。
所以郭校长无论在校期间或调离南大,都得到全校师生和教育界的高度赞誉。郭校长的治学思想必将在我国教育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推动立国之本的教育事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 坐下来,钻进去
1958年是“大跃进”的一年,教育领域也出现了浮夸风和“左”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1959年春天,郭校长在一次全校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全校师生“收心鼓劲”,“坐下来,钻进去,认真读书”;提出“教学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的口号,希望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英雄。为了鼓励青年学生认真读书,热爱学习,1959年“五四”青年节,他先后做“论学习”、“和大学生们谈学习态度问题”的讲话。他回顾自己读书学习的经验教训,以亲切交心谈心的方式,教诲我们努力认真读书的重要性。
郭校长这些鲜明的治学口号和明确的治学思想,在南大全校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积极影响,使学校的工作从一度频繁的政治运动和劳动中,转向认真教学、认真读书的轨道上来。而他还以身作则,想方设法排除干扰,深入教学和研究第一线,亲自讲课和指导研究生论文,带动教授们纷纷走上教学第一线。
在“坐下来,钻进去”的激励下,同学中掀起了认真学习的热潮,自习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座无虚席,除了读课内书,还阅读参考书,拓展知识面。
四 向科学进军
在“大跃进”的年代,郭校长倾情于“向科学进军”,源于他对祖国深沉的热爱。社会进步是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历程中实现的。郭校长动员鼓励更多师生参加科学研究。在郭校长强有力的号召下,从年轻学子、青年教师到年长教授,豪情满怀,跃跃欲试。各系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学生组成了科研组,选题、查文献、定方案。开展实验,出现问题,讨论解决,实验再实验,……入夜,北大楼灯火通明,夜以继日,同学们在亲历实践中增长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能力。
郭校长主张:学生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物理系在“大跃进”年代,曾经以实验室为基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参加办工厂,我国半导体科学技术泰斗、教研室主任吴汝麟教授任命我担任太阳能器件车间主任,开展半导体光伏器件的研发,在实践中很好地锻炼了我的科学研究能力。
在郭校长的倡导和校党委教学科研部长兼教务处长杨世杰的具体领导下,南大完成了许多优秀的科研项目,其中有物理系赖启基老师等研制的闪烁γ谱仪,测量了许多放射性元素原子核的核能谱,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此,闪烁γ谱仪送京展览,赖启基老师光荣出席了1960年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会上南京大学被选为全国文教工作先进单位。
五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南京大学的全校大会上,郭校长的每一次讲话,对我们全校师生都是一次难忘的真挚教导和淳朴鼓励。记得在我们毕业典礼大会上,郭校长在深情地说了欢送毕业生的话后,语重心长地以“祖国召唤,学士当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主题做了激动人心的讲话。沁人肺腑之言极大地鼓舞了我们,令我们热血沸腾,热情高涨,决心在工作岗位上,实现周恩来总理的殷切期望:“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充分发挥自己由母校培养的独具才华和专业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奋发前行,奉献毕生精力。
郭校长的谆谆教导,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使我们终身受用,也感念至深,增加了每个人通向成功的可能性,踏上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之路。
数十年来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郭校长治学思想是多么正确,多么深入人心;这种治学思想,必将推动教育领域走向更加光辉的成功大道。
(物理系1956级 林鸿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