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地质系1955级26位同学满怀对南京,对母校、母系的期盼与眷恋,从祖国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回母校聚会。56年前,莘莘学子恰同学少年,青春焕发跨入南大校门,如今皆白发苍苍,相见似曾相识,愣对姓和名。
1959年夏,我们68个同学服从组织分配,从南京出发走向祖国四面八方,经过几十年的锻炼,我们实现了“把青春献给伟大的祖国”的诺言,同学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尽力做出了自己的成绩,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不愧伟大的时代!金玉和童晓光院士就是我们当中两位杰出代表。
10月15日上午,天气清爽,和煦的阳光照在鼓楼校园中央大道上,同学们早早来到久别的母系东南大楼会议室。仿佛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56年前,远去的青春又回来了,大家热烈相拥,仔细端详,尽情欢畅,无拘无束。正是:年青离校老大回,意气未改鬓发白,相拥面对看不够,热泪盈眶话当年。
9时许,教过我们的老师、南大校友总会副会长王德滋院士和地科院党委书记熊永根来到会场,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座谈会由陈克荣同学主持。首先请王德滋老师讲话,他热情欢迎大家回来看看,并详细介绍了母校的发展情况,包括办学理念、规模、基建、院系设置、教学、科研诸方面。接着是熊永根书记代表学院介绍了地科院近年建设发展思路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王老师和熊书记的介绍给大家印象极为深刻,同学们深感母校母系今非昔比,她发展壮大成为位列全国前茅的大学,正以稳健而坚定的步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回想半个世纪前,母校只有鼓楼校区,仅800亩土地,只有文理科十几个系3000多学生,如今拥有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几千亩校园,27个学院、79个系,各类学生总计近50000人。近年,南大母校没有迎合大学合并风,而是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壮大,把南大建设成为如今的水平,她理工并举,提倡跨学科而又交叉联合,大力推进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创新能力的拔尖领军人才为目标,坚持“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方针,大力推进“基础性人才和高科技应用人才的培养与国际接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接轨”。更让我们佩服的是,王德滋老师讲话中说“仙林新校区建设没有向银行贷款一分钱,完全是靠募捐来完成的!”大家十分敬佩校领导的魄力和募捐的才能。同学们对母校母系取得的累累硕果与发展宏图深受鼓舞,由衷庆贺!
在座谈会上,各自介绍毕业后的工作。宣读了从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退休后侨居新西兰的方仲景同学的来信,他说:“弹指一别半世纪,一切都在变化中,本人留在同学们印象中可能还是50年前的模样,而如今的老方却是‘乡音无改鬓毛衰’,路上相遇不相识了。大学四年,我们刻苦学习,艰苦生活,同学互助,注重锻炼体魄,以地质健儿而自豪;老教授、老师们个个学识渊博,讲课生动风趣,印象深刻;还有,杭州西湖、枣庄煤矿、济南泰山、镇江金山的野外实习,钟山脚下的地质测量;青龙-栖霞-幕府山上分辨地层找化石;长江大桥桥址学勘探;西北戈壁沙漠学找水;跃进突击队员大石头水库显身手……汉口路,校园区,我们听课、做实验的东大楼、西大楼、东南大楼、西南大楼、图书馆楼、大礼堂、体育场边健身房、西园政治大课堂、南园栖园的八舍楼和千人三顿就餐的草棚大饭厅等等等等,都成了美好的回忆。50年过去了,这些也许都被改造成为母校的名胜古迹了。……”方仲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校和对同窗们的眷恋与深情,回忆那流逝的难忘岁月,引起大家的沉思与共鸣。童晓光同学谈了他在辽河、渤海湾、塔里木盆地以及苏丹西部石油地质研究,深有体会地说:“搞盆地地下构造全靠的是地球物理方法,在校时学的那些传统方法全都用不上。我们系应当加强地球物理。”童晓光这一建议立即引起王德滋老师和熊书记的高度重视,立即表示要把此建议列入地科院发展规划。
座谈会越来越热烈,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情。最后,康育义同学即兴朗诵他的诗,表达他此刻的心情:
五十六载转瞬间,同窗四年最流连。
今日扬子江边会,热泪沾巾忆华年。
10月16日,同学们参观了仙林和浦口校区。两个建设规模和建筑型式完全不同的校区,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感觉母校在做三级跳,跳出三个样式来:鼓楼古典,浦口居中,仙林现代。
在仙林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校门。它规模宏大,结构朴实、简朴大气,给人以庄严、稳重、力量之感。
仙林校门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设计巧妙,门正上方镌刻“南京大学”,里面则镌刻她的前身的名字“国立中央大学”,表示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的历史记录。让人回顾60多年来,南京大学在继承、发扬先前大学的光荣传统与优良学风和校风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西门两侧石壁上镌刻的九枚校印,从两江师范学堂到解放前的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标炳我校百年历史发展轨迹。在仙林校区,大家重点参观了杜厦图书馆。给大家的印象是:宽敞明亮、安静幽深、先进现代;大空间、大气派、大藏书、大高科、大流通、大方便。眼前看到学生们在阅览室专心学习情景,大家不禁联想当年争先恐后抢占图书馆阅览室位置的情况,真羡慕今日南大学子啊!
浦口校区占地1000多亩,比鼓楼校区地盘大2倍,20几年前种的树木已经成林,使得这里环境优美而幽静。现在浦口校区全部交给金陵学院,使金陵学院占据起步高的优势。浦口校区硬件设施完善而齐全,图书资料可以和鼓楼、仙林校区实现资源共享,真是个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好地方。
两天的聚会结束了。两天中除座谈、参观校区外,大家还在一起游览中华门城堡古蹟,周游十里秦淮,品尝秦淮风味小吃,考察石头城。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大家坐车观景,一路走来,南京五十年巨变,已实实在在涌入同学们脑海里,印记在同学们的心间。
10月17日,外地同学们带着对南京的新印象,带着对母校的深情,带着同学间的依恋离开了,再见南大!再见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