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五十年前,我们65级同学正值青春年华,怀抱入学通知书,从祖国各地汇聚到南京大学。五十年后,我们已鹤发银须,儿孙绕膝,步入古稀之年。2015年9月18至20日,我们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化学系65级2班17位同学及部份家属相聚在母校。同学们久别重逢,心情是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欢声笑语,相拥喜泣。在那热情的互相祝福中,渗透着无限的感慨!
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化学系65级2班同学入学50周年联谊会在母校知行楼归燕厅举行。联谊会由陆国元同学主持。当年的辅导员耿鼎才老师和班主任吴琴媛老师来到归燕厅,掌声、欢笑声经久不息,紧握的双手和真挚的问候洋溢着情深似海的师生友谊。同学们再次聆听了两位尊敬的师长的感语和教诲。
联谊会上播放了吴美芳同学根据同学们提供的相片精心制作的电子影集,时长一小时。电子影集追忆了同学们入学南大到“劳燕分飞”的五年间的学习生活,并展示了同学们历次相聚的情谊和同学们幸福家庭的倩影。大家激动的心情随电子影集播放的相片和歌声起伏。同学们畅谈了五十年感言。尽管在我们入学半年后就遵照学校的决定,奔赴南京大学中南分校(湖南常德地区桃源县河洑乡罗家冲)边学习边参加建校劳动,半年后因发生文化大革命又回到了南京,因而接受正规的教学时间很短,但是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精神及在南大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未来的几十年生活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我们终生受用。过去的几十年,同学们怀着对祖国对事业赤诚的心,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拼搏,有磨难坎坷,有成功喜悦,各自经历了不同的酸甜苦辣,肩负起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各自实现了人生的应有价值,我们无愧于南大学子的光辉。
联谊会后同学们在校园漫步,教学楼、化学楼、北大楼、图书馆、历史悠久而美丽的校园,让同学们留连忘返。随后同学们在北大楼前和校门口合影留念。人生最惜同窗日,白首难忘母校情。
9月20日上午,我们乘校车去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参观。先进一流的杜厦图书馆、宏大的综合教学大楼、雄伟壮丽的学生活动中心,同学们赞叹这是真正的高等学府,是做学问的地方。特别是堪称全国最大的化学楼震撼了同学们,大家惊叹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作为老校友,我们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跨跃式发展而自豪,为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就而自豪。同学们深深感到南京大学是年轻人实现梦想起航的地方,大家羡慕青年学子赶上好时代,真希望自己能返老还童,重读南大,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母校啊,我们以你为荣!
在返回途中,同学们还集体参观了南京新景六朝博物馆和江宁织造府,游览了南京名胜夫子庙和栖霞寺,漫步观赏了南京新地标南京眼、青奥文化园。重游南京,同学们为南京这个“第二故乡”的发展赞叹不已。
在母校三天的欢聚,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总觉言犹未尽。同学们都已古稀之年,大家互相勉励,要保持年轻的心态,珍惜光阴,珍爱生活。最后约定往后每两年聚会一次,2017年9月和2019年9月再次、再次相会。
资料:
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和“654”工程
1964年,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大背景下,高教部决定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现名华东理工大学)四所高校部分重点专业迁至三线地区。为了保密起見,四项迁校工程分别为651、652、653、654工程。南京大学筹建分校工程为654工程,定名为南京大学中南分校,校址在湖南省常德地区桃源县河洑乡罗家冲,是丘陵山区。迁移系科为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系的重点学科。计划1967年开始招生,规模为2000人左右。1966年2月,即我们1965级同学入学半年后,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系65级同学去中南分校边学习边建校劳动。我们化学系65级学生重新组合分班,分校为两个班,南京校本部三个班。1966年2月下旬,我们在分校领导人之一李祥行书记和辅导员耿鼎才老师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夹道欢送下,我们作为南京大学中南分校首届学生奔赴湖南常德地区的654工地(中南分校)。我们边学习边参加建校劳动。我们在工地工棚内上高等数学、英语等无需实验条件的基础课。由于发生文化大革命,1966年8月,按照学校指示,分校师生返回南京校本部。1968年下半年,我们中南分校化学系65级2班同学曾回中南分校近半年,任务是护校,同时“复课”上有机化学等课程。当时分校的化学楼、物理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已基本建成。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南分校的建设中途停辍,后来“南京大学中南分校”成为如歌往事。
(文/陆国元 吴美芳,图/许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