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集中了国内最强学术研究力量的高端智库日前落户南大。1月21日,“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我校挂牌。该中心由南大牵头,整合了北大、南开、武大、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的智力资源,使我校增加了一个人文社科类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
据张异宾书记介绍,该中心是南京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系列讲话精神,在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中央文献研究室等上级单位的关心指导下,联合北大、南开等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旨在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于一体的新型智库。中心将立足高远,整合全球学术资源,力争早日进入协同创新中心的“国家队”,成为全世界抗日战争研究的中心,引领抗日战争研究创新路径,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对南大以“抗日战争研究”为主题发起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予以充分肯定。他说,此举是建立在清晰的自我定位、深厚的前期积累和充分的合作基础之上的。作为牵头单位的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始抗日战争研究的单位之一,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希望中心能够积极探索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努力建设成为中国抗战研究的学术高地和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大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表示,中心成立后会形成六个方面的特色:第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求真理的原则,努力发扬抗战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第二,努力改变过去研究力量分散的状况,形成全国性的大的研究团队,出版高水平研究成果;第三,开展校内协同、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馆协同、共同开展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第四,开展抗战研究的国际合作,将建立世界抗日战争研究平台;第五,将建立世界抗日战争研究联盟,将世界各国及中国海峡两岸的相关学者联合起来,形成更大的研究队伍,共同开展抗战研究;第六,推进抗战研究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决策支持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工作。
前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巡视员刘金田,国家档案局前局长杨冬权,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副所长金以林,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翟玉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胡德坤,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蒋永敬,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长费约翰,我校领导陈骏、杨忠、朱庆葆,以及各协同单位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
(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