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从南大本科毕业已经7年了。毕业后的这些年一直在学校学习工作,南大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人文底蕴,宽广的学术视野对我的为人治学影响至深,在南大俄语系的4年专业学习为我之后的学业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在我心里,南大永远是我深爱并为之骄傲的母校。
一 与俄语的缘分
2004年我顺利考进了南京大学,但专业被调剂了,进了俄语系。虽然刚开始我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信心,因为去我们高中招生的南大老师说外院除了俄语因为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就业不大好之外,其他各专业都很好。进入大学听了很多师长语重心长鼓舞的话之后,我决心先不考虑以后就业的事情,好好学习俄语。经过一年刻苦的俄语学习,一年级下学期结束时,我被系里选中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南方地区高校俄语大赛,当时才学了一年俄语的我对跟高中开始就学俄语的学生一起比赛完全没有信心,只是抱着去开开眼界的心态试一试,结果意外获奖并获得了三年级公费去俄罗斯插班学习一年的机会。那个时候出国机会没有现在这么多,所以至今依然记得比赛结束当晚知道自己可以去俄罗斯学习的激动心情,那是一种梦想成真的幸福感。
一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的学习经历让我直接体会到俄罗斯语言文化的魅力,这使得我回国后发现自己已无法割舍俄语,所以大四一开始我便选择保研继续攻读俄语专业研究生,再好好学习两年我所喜欢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学。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那年的就业非常好,可能是外院6个语种中就业状况最好的,一方面缘于那年好的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班同学整体出色。因此,同学们不要过分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打磨好自己才能应对一切挑战。
二 从俄语到乌语
2007年,上外正式开设了乌克兰语言文学专业。研一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接到系领导的电话,问我对乌语有没有兴趣,系里有意向培养我成为乌语教师。我是对新鲜事物永远都不拒绝的那种人,加上有机会留校工作,便马上答应了愿意尝试学习乌语。接下来,我师从系里当时的乌克兰籍俄语外教不系统地学习了一年乌克兰语,硕士毕业留校后,我被学校派往乌克兰攻读乌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联系学校,办理出国手续等一系列繁琐的事宜,2011年4月29日,我只身一人飞到了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准备开始在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的博士学业。哈尔科夫人基本都说俄语,大学里除了语文系系主任和乌语教研室的老师说乌语之外,其它人也基本都说俄语,这使我对自己的乌语学习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我深知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决定尝试转学到有乌语环境的利沃夫国立大学学习。两个多月之后,我成功转学到利沃夫国立大学学习。在乌语语言环境里跟老师系统学习了两个月后我就可以用乌语进行日常交流了。
我给自己博士阶段选择的专业是乌克兰文学,博士论文题目是《乌克兰浪漫主义文学背景下的邦·古里什的小说创作》。会乌语不代表可以用乌语写博士论文,博士论文写作对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很高的要求。由于之前对乌克兰的语言,历史,文化了解甚少,所以刚开始的一两年我感觉自己完全找不到思路,论文写作更是无从下手,毫无进展。当时我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既然是自己选择的道路,那么跪着也要走完。我决定好好恶补专业背景知识,让自己先对乌克兰这个国家的历史国情,文化文学脉络有总体把握之后,再来做博士论文课题研究。
来乌克兰留学之后,我才发现俄语原来如此重要。乌克兰也是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虽然独立了20多年,乌语是唯一官方语言,但是俄语依然是乌克兰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各个民族不同肤色人群之间的通用语言。俄语和乌语同属东斯拉夫语族,因此语法和词汇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在短时间内能掌握乌语也是得益于我扎实的俄语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掌握了俄语和乌语,我发现自己能无师自通地看懂大部分的白俄罗斯语,要知道白俄罗斯语是俄语和乌语的“结合版”。所以,语言之间是有共通之处的,掌握的语言越多,学习新语言的能力就会越强。
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乌语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乌克兰人民精神世界,乌克兰民族历史文学文化的窗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我平稳度过了新专业的心理适应期,从博二下学期开始着手博士论文写作,并陆续在乌克兰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2015年3月27日我在利沃夫大学成功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答辩之后答辩委员会主席对我说:“你今天一个错误都没有犯!你的乌语非常好,虽然有那么一点中国口音,但这样反倒让我们感觉更加舒服”。
读了这么多年书,又在国外漂泊了这些年,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慢慢认清了生活的本质,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安静的思考,能够在嘈杂的社会中保留内心的一片净土。生活本平凡,只有在平淡的日子里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断向自己设定下的目标努力,才会取得成绩。愿大家都能守护好自己清澈的眼神,纯粹的内心,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不平凡。且行且珍惜。
(许丽莎,(本文原载南京大学俄语系NJURUS微信公众号,编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