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邹进上,字乐之,晚年号金陵居士,祖籍湖南临澧县,今年虚度91岁。因我出身农村,饱尝艰难困苦,深感谋生不易;又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知道战争残酷,战火岁月难熬,尤应珍惜和平环境。少年时代,曾从事过各项农业劳动:栽秧刈稻,砍柴牧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亲身体验过。青年求学时代,读过四书五经、左传古文,更爱好数学、物理、文学、诗歌。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与科研,殚精竭虑,负责认真。科教生涯三十载,戎马边疆十二春。1989年退休,如今生活安定,无忧无虑;修身养性,乐享天年。正是:
百岁年华何所求?请君听我说从头。
朝迎日出晨星落,暮送霞飞江水流。
不慕虚荣少烦恼,多行善事免忧愁。
读书上网无穷乐,潇洒人生孰与俦!
一 读书可以增长智慧和学问——腹有诗书气自华
孙中山先生年轻时候喜欢读书,过目成诵。据说他每年要读200余本书籍。有一次他去拜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乃清代一品官,见孙文名片上写着“学者求见之洞兄”,哑然一笑。张总督便出示一上联相试:
“持三寸柬,见一品官,孺子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不卑不亢地回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布衣亦可傲王侯。”
孙中山的对联立意明确,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此时的张之洞认为孙中山非同一般,即令侍卫打开中门迎接。
又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其中有:“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须知:“人间妙语书言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古人认为,读书是人生第一乐事。
二 读书方法
笔者年轻的时候,读书不求甚解,或者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其结果是,只知一些词句,不知道涵义。到了大学以后,经老师指点,才知道:读书应该用心记笔记,边读边思考,参透书中涵义,即所谓“精读”。无论文学或者科学,首先必须精读经典著作,这是了解和研究该学科的基础。譬如说:爱好诗词者,必须选读唐诗、宋词与元曲;爱好文学者必须选读《古文观止》《大学》《中庸》《孟子》《春江花月夜》《春秋左传》《红楼梦》《牡丹亭》《威尼斯商人》;攻读哲学者,必须选读哲学发展史;攻读物理学者,必须精读几本物理学,如萨本栋著《物理学》和四大力学;专攻气象学者必须精读《大气物理学》《天气学》与《动力气象学》等等。特别是书中的精华、哲理或者警句,应该背诵。精髓、精义是靠悟出来的,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还要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尤其是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著作,必须口而诵,心而维,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方得要领,所谓“悟道”是也!
我主张读文科的学生,要学一点科普知识和高端技术特点;读理科的学子也要学一些文学基础课和历史书籍,如《中国通史》《五字鉴》《西洋史》等,因为懂得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会使人更聪明,能开启智慧之窗,推陈出新,寻找出成功之路,知道做人的道理或守则,从而理解人生真谛。
三 要学习和掌握系统知识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只知道一点皮毛,不能全面看问题,或者道听途说,就高谈阔论,指手划脚,这是错误的。知识要系统化,最忌片面。所谓“满罐子不晃荡,半罐子起波浪。”我曾遇到一名“牛皮客”,自我吹嘘:“我是某大学著名教授,出口成章,我要办一个训练班,培训全国的县长、市长、书记……”其实此人提笔错字一大串,一点学问也没有,专靠“吹牛拍马讨生活,抄袭作假,大言不惭,忽悠百姓”,真不知天下有羞耻事。这种人十个有九个是要翻船的。
一个爱读书、有文化教养的饱学之士,眼光锐敏,富有激情和正义感,知道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世界上的人和事充满热情;自己不清楚的事,虚心求教,谨言慎行,决不浮夸;做事负责认真,恪尽职守,尊老爱幼,上善若水,堪称道德模范。
在今日社会上,有些人学得了几点零碎知识,一知半解,或者拿到了一张文凭,读了两本书,认为老子天下第一,骄傲自满,不尊重老师和他人,缺少文化道德修养和责任心,这样的人多是利己主义者。以此创业,必遭失败;以此教人,必然误人子弟;以此从政,必然祸国。
四 要辨别知识的真伪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句名言,尽人该知。一旦掌握了知识,就会增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对社会有所贡献。但需要指出的是,知识多种多样:有正确的理论,也有错误的叙述;有真理,也有垃圾;有香花,也有毒草。读好书,学好人,做好事;读坏书必然沾染恶习,或做尽坏事。
如果一个人清浊不分,缺乏对善恶美丑的判断,那就是大问题,甚至会误入岐途,铸成大错。
五 实践出真知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要知道河流的深浅,必须要实地勘察;要知道核弹的威力,必须要进行测试。要知道互联网的奥妙,就应学习使用计算机和各类软件,经常上网操作。要知道读书的关键之处,就应身体力行和持之以恒。
《礼记·中庸》篇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获取真知灼见的思维层次和秘诀。愿与大家共勉。
(邹进上 2015年8月写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