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华正茂,归来依然年少 ——记物理系1989届校友毕业30周年欢聚

发布者:jfx发布时间:2020-03-27浏览次数:351

北大楼闪闪红星的召唤,南、北园相伴研读的怀念,小礼堂嘹亮歌声的追忆,物理楼芬芳玉兰的牵挂,都汇成了一个声音:归去,亲爱的母校;相见,亲爱的同学!在金秋十月,在美丽的鼓楼校区,在如画的中山陵景区,让我们欢聚一堂!

2019年10月25—27日,75名从世界各地归来的南京大学物理系1989届的同学相聚母校,庆祝毕业三十周年。

25日下午,位于中山陵的南京国际会议中心紫金楼大厅里,“南京大学物理系89届毕业三十周年聚会报到处”的水牌竖立在报到台前,风尘仆仆却又容光焕发的同学们,带着浓浓的期盼和些许的忐忑,陆续地到来。一眼就认出来的同学们互相喊着名字,欣喜相拥;似曾相识又略带迟疑的同学则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啊,想起来了,是你啊!”于是,更热烈地握手和拥抱,仿佛要把似水流年一拍而过。是啊,当年我们匆匆一别,来不及说再见,如今历经千帆归来,相见的瞬间如同回到从前。

26日,是重返母校的日子。一早,同学们全都换上了为本次聚会特别设计的服装,个个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大巴车从国会中心出发,经过中央门、中山路、珠江路,同学们不时指着窗外,说着当年的种种趣事,车厢里一片欢声笑语。

大巴车在知行楼前停下。知行楼上,“物理89届学子毕业30周年聚会”的横幅分外醒目,友情来协助工作的物理学院研究生们赶紧招呼我们这群年过半百的学长、学姐们进入知行楼。在知行楼报告厅的前厅,精心制作的报到墙出现在大家的眼帘,只见淡黄色怀旧版的报到墙上,有北大楼巍峨的身影和当年毕业时在学校门口全年级同学的合影。报到墙上面,“母校——我们回来啦”几个鲜红的大字正说出了同学们此时此刻激动的心情。大家纷纷拿起笔,在报到墙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报告厅里,主题横幅写着:“卅载同窗再聚首,一生知己喜相逢”,投影屏循环播放着为本次聚会特别制作的视频,视频里出现的青春面孔,更唤起了同学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朝气蓬勃、轻舞飞扬的时光。

上午9点,年级大会在知行楼报告厅召开,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海林参加了年级会议。薛书记向大家介绍了母校近几年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南大这几年在学术研究的各项指标上有了明显的进步,Nature Index指标去年首次排名全国第一,更是推出了“百人百万”引进国际高水平人才的计划,为向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夯实了人才基础。同时以“标准一致、错位发展、体制创新、世界一流”的方针,采用部、省、市共同发展的理念建设新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多层次的校区设置必定会为南大未来的发展增添动力。薛书记同时提到,南大校友对母校情深意切,本科生获得各项学术身份排名全国第一,母校也提出了“南大校友、校友南大”的理念,校友在哪里,南大就在哪里,设立合作平台,让校友企业家与教授团队链接,将部分学校科研成果交给校友企业家去实现。

原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杨明生老师上台,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精神矍铄、满头华发的杨老师当年是物理系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是同学们亲切的老师和呵护成长的兄长。杨老师讲话依然铿锵有力,他祝愿同学们保重身体,继续奋斗。

我们曾经的学长如今是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的张序余老师、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黄奇老师、现代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臧文成老师、物理学院院长李建新老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金飚兵老师等也参会和发言。张序余老师鼓励同学们要愉快工作、快乐生活。李建新老师和金飚兵老师分别介绍了物理学院和电子学院的发展状况,同学们很受鼓舞,当年物理系的六个专业,现在分别在不同的学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础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的研究,始终是南京大学科研的排头兵。

以“一场秋雨,让我们感受了湿润的气息”开场,我们当年的辅导员,现在南大现代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臧文成老师站在了讲台上。还是当年的身影,还是当年的语调,仿佛三十年的岁月从未展开,我们还是一起嬉闹、一起成长的亦师亦友的伙伴。

年级会议的中场休息时间,同学们和母校的各位领导在知行楼前合影留念。

会议的下半场,是各个班级的汇报时段。当年物理系的六个专业,分别是:半导体物理、晶体物理、磁学、理论物理、低温物理、核子物理,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走上讲台,向大家汇报毕业后工作和生活的状况。有的同学言简意赅,有的同学风趣幽默,有的同学感慨万千,有的同学侃侃而谈,台下的同学们纷纷拿起手机,拍下这些珍贵的镜头。三十年,我们自己、我们的母校、我们的国家,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奋斗着,追根溯源,母校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和大学生活的回忆,更是一种卓尔不群的气质,一种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文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母校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早已潜移默化在我们心灵的深处。

会议结束,我们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物理楼,在物理楼前合影。物理楼三个金色大字依旧熠熠发光,楼前的玉兰树依旧挺拔秀丽,那些激情张扬的岁月、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那些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时光,都和物理楼一起沉淀在我们的人生记忆中。

重温大学生活,是我们这次返校聚会的一个重要插曲。贴心的南园食堂,为我们设计了怀旧学生餐,红烧大排、盐水鸭、香菇青菜……都是聚会前同学们在微信群里提名度最高的品种,记性好的同学还随口报出了这些菜肴当年的价格。

徜徉校园中,八舍、四舍、图书馆、小礼堂、西南楼、大操场、新教楼、校史馆、两源壁……当年日日相伴的地方,如今只恨时光太匆匆,来不及用脚丈量每一处。在北大楼的草坪上,同学们如同当年一般,自发地围坐在一起,仍在从事物理相关研究工作的同学,向大家介绍最新科技的发展,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物理宇宙学、人工智能,等等,把同学聚会变成科普宣传会,让大家大呼过瘾。

26日下午,同学们还参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毕业二十周年聚会时,我们曾在仙林校区种下了一棵玉兰树苗,十年过去了,如今已长得亭亭玉立,华盖天成。仙林校区建筑规划完整、学科体系齐全,设计独特的杜夏图书馆、现代化的学校运动场、各院系各具特色、鳞次栉比的楼群,都让同学们对母校未来的发展充满骄傲和信心。在校园主干道的中间,屹立着全球校友赠送的青铜大鼎,两旁与图书馆相呼应的“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金色校名卧碑,在深秋蓝天的映衬下,彰显出南京大学的气势和传承脉络。同学们争先驻足留影,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晚餐的团聚,将本次活动又推上了另一个高潮,几位在海外工作生活,因种种原因不能归来的同学,虽远隔千山万水,依然用歌声和视频传递回来他们的思念。聆听着他们的歌声,同学们一起举杯,为友谊干杯!从相见的那一刻起,微笑与感动、喜悦和激情拥抱着每一位同学,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貌,改变不了我们始终不变的同窗情谊。因为:有母校,有回忆;有同学,有青春。

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离别又在眼前。我们互道珍重,让友情长系心间。祝愿南京大学基业长青,祝愿老师们健康长寿,更祝愿同学们鲲鹏展翅。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欢聚,永远的同学、永远的友谊,永远的南大物理系89届!


    (文/杨永梅)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