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球,夏公道球先生这位南京大学的知名校友,己亥年间已从古稀迈向耄耋了。说起来道球先生已与我相识多年,彼此间似乎走得很近了,兴许是诸多缘分的促就。
一是道球先生是本邑夏氏后裔。夏氏乃本邑名门望族。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资料记载夏门陈太夫人离世,其时民国竟有诸多政要为其治丧题赞。他们是林森、汪兆铭、孙科、居正、戴传贤、于右任、叶楚伧、覃振等。从这一些名头,就能看出夏氏在当时的显赫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宝岛台湾的整个法学界也是与泰州夏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笔者曾从事过涉台工作,知道当时从台北至台南一线的法院似乎都与泰州夏氏有因缘。两岸交通后,我也曾多次接待过在台的泰州夏氏,有的还相处成了知己的朋友,那时候曾陪他们拜谒过夏氏祖居,也曾帮他们找寻泰州和外地的宗亲,这其中也包括联系上了道球先生。
再则,道球先生亦与我曾两度校友。尽管在江苏省泰州中学,他大学快毕业时,我还在那儿读初中。1959年,他考入著名的南京大学,在气象系寒窗苦读五年,抱着发自内心对自然和知识的敬畏,求知若渴。在南大,他还是学校文工团舞蹈队的队员,常常演出还获得过奖项。南大是他成长的摇篮,他常常怀念感恩母校,会永远感恩教诲他的老师。他毕业后已三十年,我才去那儿读研充电。但是,因同是校友的原由。这些年来,我们都共同为母校做过事,或是共同参加过校庆,或是参加校友会联谊活动等。
在泰州中学,道球先生又是一位响当当的知名校友,他亦是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唯一之小学、初中、高中的三度同班同学。当锦涛在位时,他亦成了聚焦人物。
道球先生虽是学理科的,但擅长篆刻书法,亦成为本邑的翘楚。近年来又热衷于摄影、写作,所以我们亦有机会常常聚集一起。或笔会、或采风。有时他带着我玩,有时我也拉着他玩。年龄上尽管我们相差十多岁,但心灵上也常有沟通。
道球先生从南京大学毕业后,先是被分配到云南省气象局工作,1974年回到故乡泰州气象局。不久,就任预报科科长。他工作上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他是泰州市气象局首位高级工程师,也是泰州气象局唯一去北京参加全国气象会议的代表,并且在会上宣读了论文,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有的还获得了奖项。道球先生多年以来,作为泰州气象局的首席预报专家,其预报准确率多年以来一直雄居全地区第一。同时,他在省市报刊和电台发表气象类科普文章,多达数百篇,有的还出版了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手册。他曾多次被评为省级科普先进个人。先生有关气象科普文章也是朗朗上口,有口皆碑的,多少年前,先生曾送过一本他著的《气象科普知识》册子给我,读过以后却受益匪浅,如今我还在珍藏。如今退休以后,他还常常发挥余热,去各类学校和社区讲课,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出生于书香之家的道球先生,从小浸润在家藏繁多的珍稀碑帖拓本中,得益于家学的渊源和祖父的深刻影响,自幼就打下了坚实的书法童子功。加之,长期坚持每日清晨临池一小时,从不间断,又钻研研读历代书家理论和传世作品。所以观赏道球先生的不管是书法还是篆刻的作品,都觉得颇有特色:雄厚古朴、雅致洒脱。特别是先生的小篆,间架结构清新,字形婉丽遒劲,运笔潇洒自如,章法疏密有致。他的书法作品,我们这座城市有好多桥名都出于他的妙笔,如玉带桥、板桥、斜桥等。笔者曾呆过的凤城河、秋雪湖,两个旅游景区的外宣篆刻作品也同样出于先生之手。道球先生醉心于书法、篆刻。多年以来竟有近千件作品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有些作品还入选全国性的展览,被一些博物馆收藏。多件作品在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其中有些作品流传到美国、日本等地,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
道球先生的摄影作品是他把握生活中的感受,将瞬间变成了永恒。他镜头下的人物、花卉有别于摆拍式的模特或静物造型。而处处流露着生气,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表现而非简单呆板地扪下快门。
我还以为道球先生的摄影作品能够善于捕捉对生活的体悟和情感,以及对人性、生命、友人的关怀。在他的作品中,尽管少见主题性的题材,而多是生活中或是在外旅游中习见的景色、人物,却正是在这寻常的风景里得见他处世的点滴情怀和对生命的无限思考。他的足迹遍布好多国家和地区。
道球先生虽然是学理科的,但他在本邑确实是一位文化名人。琴棋书印无所不会,而且样样都是行家里手。能拉得一手的好二胡,在舞台上为人们送来了天籁之音。他是本邑棋类协会的常务理事,象棋名宿,多次获得各类各级比赛的冠军和亚军。
前几年,道球先生的专集《夏道球书法篆刻摄影作品集》,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著名书法家朱天曙先生专门为其题写了书名。我以为这应该是先生多少年来的一个总结。先生的作品真谓是大美至朴,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啊。
(文/范观澜)
夏道球书法作品见本期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