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贻芳校友荣获2019未来科学大奖

发布者:jfx发布时间:2020-03-27浏览次数:1397

2019年9月7日,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在北京揭晓。邵峰荣获“生命科学”奖,王贻芳、陆锦标获“物质科学”奖,王小云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其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是南京大学校友。

王贻芳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随即前往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参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L3实验,专业研究高能粒子。1991年获得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实验室任研究人员;1996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任助理研究员;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1年回到中国,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3月8日王贻芳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入选美国《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1月9日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2019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王贻芳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在正负电子对撞方面,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新的北京谱仪的设计、建造及前期物理研究,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发现了一系列新粒子和新现象,在轻强子谱和粲物理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中微子方面,提出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并率领团队完成了试验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2014年4月,王贻芳所在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曾与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粒子与核物理英才班”,共同培养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同步辐射、粒子天体物理、宇宙学等学科感兴趣,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方向研究的本科生。

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1月17日,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等三大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文/赵国方,图/网络)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