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棻先生11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者:jfx发布时间:2020-03-27浏览次数:1679

2019年10月19日,纪念沈祖棻先生110周年诞辰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海盐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出版社的专家、学者、编辑,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和海盐沈祖棻诗词研究会的会员等近百人与会。此次活动由2019中国·海盐南北湖文化旅游节组委会主办,海盐县政协、海盐沈祖棻诗词研究会承办,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出版社、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研究所协办。嘉兴市政协副主席柴永强,海盐县领导王碎社、蔡志昌、孙雄伟、陆忠祥、董雪明等参加开幕式。

海盐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碎社在致辞中说道:“沈祖棻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女词人,是中华词坛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也是我们海盐的骄傲。她以极高的艺术性,用饱蘸激情的笔,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真实地刻画出来,充分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既有利于推动对沈祖棻先生的研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掘我县丰富的人文资源宝库,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在海内外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必将在沈祖棻学术研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沈祖棻,字子苾,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浙江海盐人。1909年1月29日出生于苏州。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先后任教于成都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和武汉大学。1977年6月27日因车祸逝世于武汉,享年68岁。

沈祖棻在新诗、旧体诗词、散文、小说等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尤其在词的领域,更是卓然成家,有“民国第一女词人”之誉,又被称为“当代李清照”。她的诗词鉴赏著作,开一代之先河,在中国诗歌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主要著作有《微波辞》《涉江词》《涉江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等。

当天的开幕式后,举行了《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程沈说诗词》《鼙鼓声中涉江人——沈祖棻词赏析集》《涉江诗词集》等新书发布会,下午则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来自各高校、出版社的专家、学者、编辑们纷纷发表了关于沈祖棻先生其人其作的研究心得。

南京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重喜说:“今年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和协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我对沈先生有了更多的认识,归结起来有以下两点,一是‘与古为新’的治学思想,一是以‘诗心’待人的态度。沈先生是南大文学院的杰出校友,她的为学和为人,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三夕在《说“斜阳”——读〈涉江词〉札记》一文中分析了沈先生《浣溪沙》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黄阿莎围绕《岁暮怀人并序》组诗发表观点,认为该组诗在内容上涉及沈祖棻先生与近四十位师友的生命沉浮与交谊行迹,可见出沈祖棻先生晚年追忆所重。作品在艺术上纵横捭阖,风格雅正沉郁,可视为沈祖棻先生晚年诗艺凝萃所在。沈祖棻先生伴侣程千帆先生极为推重这组诗歌,曾对其中三十八首一一笺注,这些笺注为后人理解这组诗歌提供了方便法门,更彰显出夫妻所共持诗学意念:“以诗存史。”

中华书局上海公司编委会副主任、《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编辑郭时羽与大家分享了获得手稿、字迹鉴定、方案确定、集字成签等整个出版过程,她说:“于我而言,编辑的喜悦是因为能看到好稿子、甚至能亲手打造偶像的书,以及喜欢跟学界的师友们往来就教。而这两点,在今年出版的《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程沈说诗词》这套书包括了《读宋诗随笔》《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古诗今选》四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众出版中心文学编辑室主任、《程沈说诗词》编辑焦凌女士说:“这四部作品的创作均融入了程千帆、沈祖棻两位先生新颖的审美眼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非凡的文学创作底蕴。随手翻阅,深入精微的学术创见比比皆是,堪称‘珠玑满眼,美不胜收’。两位先生以大家手眼,不吝金针度人,为广大诗词爱好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诗词艺术园地的大门,认真品读,必将给读者带来不小的收获。”

南京大学出版社古籍部主任、《鼙鼓声中涉江人——沈祖棻词赏析集》编辑李亭说:“沈先生的词集中书写于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大背景下,500多首的数量,又且小令中调长调众体皆备,书写个人际遇寄托家国之感,是词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沈先生正是以她的创作继承和延续了清人以词存史的词学观,同时,她又以其非凡的才华将这些写于战争、乱离背景下的词写得非常典雅深情,委婉而曲折,保存了词体的本色。读沈先生的词既能感受到情感上的震撼与触动,又能感受到词体文学本身的音律和形式之美。沈先生不仅词境尤为阔大,更让我感动的是,她的人生境界也是非常的高尚,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她是在通过词的创作在化解苦难和淡化苦难,这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副总经理、《沈祖棻全集》编辑杨宇声说:“沈先生涉足近体诗词、新诗、小说等多个文学领域,继承古典文脉又新开一面。她早年即以词名,后饱经忧患,词中深蕴家国身世之感,在海内都享有盛誉。她是一位富有江南灵气的创作者,而她身为创作者的敏锐加上对专业的钻研,又促使她成为非常出色的鉴赏者和研究者,对诗词的赏析独具只眼。”

“程门问学”公众号创始人宋健介绍公众号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程千帆和沈祖棻夫妻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故事。三年的时间,粉丝有35000多。这是一个偏学术类的公号,短时间内能有这么多订阅用户,源于程沈两位先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个公号是一个窗口,让大家感到象牙塔中的大学者不再遥远。这个公号也是一座桥梁,汇聚越来越多的弟子和粉丝。”

南京大学文学院徐有富、张宏生、周欣展等教授也结合研究,做了精彩发言。

沈祖棻先生的女儿程丽则携大女儿张春晓、小女儿程雨燕等家属出席活动,她感慨道:“我母亲110周年的纪念会能再次在海盐举行,说明她的优秀作品依然受到人民的喜爱。在这里,除了我们家属的义不容辞,除了与父母相关联的学生、世交、研究会同仁所给予的关注支持,开始有更多的年轻人对我母亲的创作与学术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中间有学者有编辑,有中学老师有自媒体创办人。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和鼓舞的现状啊!这不仅是对我母亲的成就和人品的极大肯定,也是对传统文化必然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阵阵回响。”


    (文/周伟达、李正光,图/彭前锋)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