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日下午,2019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大基础科学领域的50位获奖人集体亮相。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万贤纲、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施勇两位青年科学家获得表彰。
基础科学以及前沿技术,是今年表彰的重要方向。来自南京大学的两位获奖者万贤纲、施勇的研究分属“数学物理学”、“天文和地学”领域。
万贤纲
近年来,拓扑量子态是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并成为近年来诺奖表彰的热门方向之一。“肯定他和合作者提出了Weyl半金属概念;发展新的预言拓扑材料理论方法,预言数千种拓扑材料。鼓励他为发现全新量子效应等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供全新视角。”这是“科学探索奖”对万贤纲教授的颁奖词。“就像拉起一张‘大渔网’,一网捞尽近万种的拓扑材料线索。”万贤纲和团队的研发成果“拓扑材料基因库”今年2月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施勇
“人类考古学家想通过研究,知道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也想知道,宇宙第一代天体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的祖先长什么样子。”对于施勇教授而言,“漫漫星辰”始终驱动着他的科研好奇心,吸引着他一路追随仰望。通过研究两个近邻贫金属星系,施勇发现它们的恒星出生率只有类银河系星系的1/10到1/100。由此,施勇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第一代恒星的低出生率。“肯定他在星系中的恒星形成规律和活动星系核方面的努力,支持他开展矮星系的多波段观测研究,探索解决冷暗物质模型的小尺度危机。”现场,颁奖嘉宾念出施勇的获奖理由,也开启了他下一个“星际小目标”。
(文/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