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谭淼校友,南京大学生物化学系,中科院博士。苏州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她曾任全国卫生产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检验专家委员会委员,实验医学专家、卫生系统产业专家以及科技部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负责人。她还是华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延安大学和东南大学硕士生导师、苏州市人大代表、苏州最美巾帼科技人物、苏州市十大魅力科技人物,先后获得江苏省双创博士、姑苏领军人才等荣誉。
从南大走出的破局者:谭淼的基因研究与创业启航
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年少的谭淼走入南京大学,在这里书写她的学术梦想。在这里,她凭借卓越的天赋与努力扎实了自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学术根基,开启了探索基因与疾病研究的漫长旅程。在中国科学院硕博求学期间,她师从国内顶级导师、中科院院士杨雄里先生,专注于癌症基因机制研究,成果斐然,在基因调控和癌症机制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在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期间,谭淼曾赴德国马普研究所做学术交流,在严谨的科研氛围中深化了学术训练。
“德国人做事真的很严谨,他们拧螺栓要求拧十圈,再回转半圈,绝对按此程序做的,而不会直接拧九圈半。他们做起科研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做到极致。” 谭淼称,“德国的科研严谨到每一个细节,这种态度深深影响了我。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后来创业的每一步,我都力求追求做到极致。”
“花园”修建得再漂亮,也是别人的,我们要建中国人自己的“花园”。”谭淼决定回国创业。她带着“为中国人民做点实事,做国人用得起的产品”的初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启一段从科研到产业的非凡旅 程。让实验室的突破惠及国民临床诊断的医疗事业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谭淼说,科学不仅是象牙塔中高不可攀的知识高峰,更应为平凡大众的幸福生活服务。于是,她用自己从实验室中所习得的技术,结合对肿瘤早筛的深入思考,从实验室到创业舞台,从科研探索到社会责任,她的每一步都散发着笃定与光芒。
2015年,谭淼成立了海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创业之初,她就以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需求为导向,带领团队深耕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与癌症发病原理的前沿探索,并致力于新发突发传染病领域高效诊断试剂的创新研发,以科技力量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公司最初设在太仓BIOBAY孵化器创业园区,创立一个企业很难,尤其是创立一个研发型企业是更难的,需要在初期没有营收的压力下,怀着初心不断迎难向前。“实验室里的谭淼也会亲自测试关键参数,设备的微调,数据的复核,也会和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企业管理中,她会走入研发组,与工程师团队一同推演技术模型;深夜办公室的灯光,见证了她为了产品研发而忘却时间的身影。” 谭淼以执着的毅力,一步一步让初创团队从零开始,逐步成为拥有强大研发和生产能力的行业标杆企业。她带领团队在诺贝尔化学奖——PCR的技术平台上进行了自主专利技术的叠加,再一次拓展了自己的学术边界,将PCR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倍,成功获得了诺奖发明者美国珀金埃尔默实验室认可,以及其独家A轮投资。
南大人,一颗敢为的心,一切才有可能:新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初心如磐,“技术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要让国民百姓用得起”,谭淼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不仅是她创新研发的方向,更是一种情怀。作为行业技术和市场的双料领跑者,谭淼始终致力于让前沿技术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仅是停留在“昂贵的先进”。
秉持这份理念,谭淼亲力亲为,从海量的技术方案里严格筛选,通过技术筛选与理论指导,从肿瘤机理研究到临床数据应用,用科学理论悉心指导,搭建起从基因探索到临床数据落地应用的桥梁。
时间来到2024年,这一年成为了海苗生物创新史上的里程碑。历时9年的打磨,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能够通过一管5ML的外周血便可检测28种常见高发癌症的试剂盒。她带领公司研发团队突破传统桎梏,创新性地将智能 AI 与生物技术无缝融合。在Q-PCR平台上,通过对400多个肿瘤基因的甲基化癌化突变展开深入分析,依托公司独创的BIO-AI算法可实现精准自动判读。其在临床应用中,对有可疑症状未确诊者或肿瘤早期筛查意义重大,可在常规检查难以发现早期肿瘤或肿瘤微小转移时早期发现,将癌症检测的关口前移3-5年,为肿瘤的大规模人群筛查提供了可能。而在澳洲,单项肠癌检测采血量已经高达20ML,这一优势也触动了一位澳洲的科学家,他表示不仅对海苗的28种癌筛检测试剂盒感兴趣,对于配套的5ML血液样本基因提取试剂盒也很感兴趣。谭淼的专注与坚持,成功塑造出这款既贴合前沿技术趋势,又精准对接市场刚需的创新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新产品的问世实现了国内泛肿瘤早筛领域的新突破,让国内泛肿瘤精准早筛医疗的患者可及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浪潮中,每一款惊艳问世的产品,都承载着无数日夜的心血与智慧,谭淼所带领的团队亦是如此,产品的上市背后凝聚的是谭淼团队多年自主研发的不懈努力。
数年如一日,他们投身于自主研发的漫漫征途,其间的艰难险阻、重重挑战,都未曾磨灭团队的热忱与执着。在谭淼的引领下,团队通过艰难的研发,产品曾成功获得美国FDA严苛认证,不仅如此,更是唯一得到美国FDA局长的官方推荐的中国医疗产品,为产品叩开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的大门。不仅如此,公司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知识产权成果斐然。累计申请专利达48 项之多,其中19 项已成功获得授权,沉甸甸的数字,是团队智慧结晶的有力见证;更有 59 款产品凭借卓越品质与过硬技术,斩获欧盟CE 认证,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同时,行业内的各大荣誉如金筛奖——最具价值投资企业等等纷至沓来,这无疑是对谭淼团队实力与创新精神的高度认可。
履职为民,助力中国医疗企业创新
“谭淼从未忽视外部环境对于科技创业的支持性价值。从创业伊始,她便注重寻找与企业使命契合的土壤。‘我们选择太仓,不只是因为政策,而是因为这里的长远潜力。’海苗生物落地太仓,为她的全球化愿景提供了加速器,也让她见证了一座城市与一个企业相互成就的时代佳话。”截至2024年,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吸引超过450家企业入驻,谭淼所引领的创新成果不仅成为当地大健康产业的重要支柱,更为太仓目标在2025年达到产业规模500亿元作出了卓越贡献,海苗生物立足地方,用科技推动区域发展。
2022年3月,谭淼光荣当选为苏州市人大代表。在肩负推动高科技医疗检测产品发展的使命之外,她始终心系中国医疗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谭淼深知,每一项技术的突破,不仅关乎行业进步,更关乎生命尊严与人类福祉。每个病人的健康,才是我们医疗科研工作意义的终点。作为人大代表,她提出了关于加速中国医药企业创新的提案,旨在优化政策支持和审批流程,加速创新药物和先进医疗技术的研发与上市进程。她希望通过这一努力,让中国的医疗企业能够缩短创新转化周期,让最新、最优质的科技成果更快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这不仅体现了谭淼作为企业家的责任担当,也彰显了她作为人大代表的赤诚为民之心。作为学术与产业融合的坚定践行者,谭淼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承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并重的理念。
她担任三所知名高校的硕士生导师,与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前沿研究的突破与临床转化的落地。在她的推动下,多个创新项目成功孵化,科研成果实现高效转化。谭淼深知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她不仅为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资源,还积极参与课程设计与学生培养,将产业实践融入学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应用,培养了一批兼具科学素养与产业思维的优秀人才。她以自身的实践证明,学术与产业的深度联结,正是推动精准医疗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柔软的内心:公益的底色
在科学探索背后,谭淼的内心始终有一抹温暖的底色,那是一份深植于心的公益情怀。在繁忙的创业旅程中,她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点燃希望,特别是在帮助山区孩子这件事情上,倾注了极大的热忱和心血。
从云南腾冲到四川雅安,从甘肃平凉到贵州平塘、贵州铜仁等,这位用科学推进健康中国的博士,也用善意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在偏远的乡村里,她不仅亲自为孩子们搭建图书角,为他们打开阅读与知识的大门,还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资助贫困学生,陪伴他们一步步走出大山,迈向大学,迈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谭淼相信,每一位孩子的未来,都承载着无数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却往往受限于贫困的围墙。“知识可以改变人生,但首先我们需要给他们接触知识的机会。” 这是她挂在嘴边的话。
在山区的泥泞小路上,她走过简陋的校舍,见过孩子们倔强又渴望的眼神,这些都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真正让光照进角落。无论是资助孩子上学,还是捐赠学习资源帮助建立图书角,她总是低调却温暖的在持续耕耘。她不仅用技术推动生命科学的前沿,更用行动传递善意,用微光照亮了贫困孩子们的前路。这份来自谭淼无声而执着的爱心陪伴。正如她所说:“公益是一种内心的选择,是一种持续的付出。”
科技与公益,理性与温度,在谭淼的生命旅程中交相辉映。而她的脚步依旧在前行,走向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也让更多人看见,一个科学家、一位企业家背后的柔软内心与深情担当。
面向未来:前瞻布局中不断探寻生命的无限可能
向前看,谭淼博士依然保持着对创新和突破的高度执着。未来,海苗生物也将继续引领科技变革,推动早筛技术从“抗癌”走向更多慢性病领域,以期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疗”的健康管理理念。这不仅是精准医疗产业的又一次技术升级,更是她为无数家庭减轻身心痛苦的新使命。”
在10月18日德国统一日论坛,她作为唯一受邀的的中国企业家,11月20日又她作为唯一受邀到英国利兹大学演讲的女性科学家,以全英文流利演讲斩获满堂掌声。她旗下的企业也获得了姑苏女性创新领军企业等荣誉,女性的力量在科技创业中熠熠生辉。谭淼站在9周年庆典的舞台中央,身后是整个团队在实验室日夜奋战的画面。她用坚定的声音说:“每个病人的健康,都是我们科研意义的终点。”
她的信念之光,是精准诊疗的国产化希望的火种,正在不断留下特别的印记。
每一步,她都坚守初心,为科学之光赋予了温度;每一程,她都以生命的名义,铭刻下未来。
来源: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大健康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