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与组织毕业四十年的同学聚会,一直想着应在《南大校友通讯》上留下聚会的图片和文字。我请曾在媒体做过记者的金定国同学负责写报道,自己按耐不住同学相逢的激动,动手写了《四十年的沉淀》,在美篇上先自“报道”一番,没有想到负责《南大校友通讯》编辑工作的国方兄看到了,主动微信联系我说准备选用,希望提供两张照片。真是不谋而合!
我说,我已给同学们说过了,让大家多写些四十年与母校有关的回忆文章,想在《校友通讯》上做专版呢!国方并没有被吓着,坦然说,没有问题啊,非常欢迎!不过最近要出的一期是《校友通讯》的第100期,很有纪念意义,我先把你的《四十年的沉淀》登了,你们聚会的报道和其他文章放在冬季号上登如何?我当然没有意见。国方说,你对《校友通讯》一直很支持,能不能单写一篇文章呢?思索片刻,我答应下来。
确实有话要说。梳理一下,觉得有三层意思:
第一,《校友通讯》是联系校友的桥梁纽带
《校友通讯》几乎每一期都寄给我,以前是工作需要,退休后挂个学院“发展委员会”主任的虚衔,也需要了解一些情况,因而继续收到《校友通讯》的惠赠。每一期我都会大致翻阅一下,发现熟悉的人或事会停下来细读。当然《校友通讯》的读者面还是很大的,南大在全球的校友有50余万,校友组织有一百多家,每一期《校友通讯》出炉后都会奉寄给各校友会收藏阅读。好在现在网络发达,《南京大学校友网》的开通,使全世界所有的校友都能即时看到校友通讯的精美文图,了解南大的发展变化。以前我在院系工作时,经常参加本院系的校友返校聚会,每次聚会后他们都把相关文字报道发我,由我转给国方刊用,后来我在杂志上看到许多未经我转送的本院校友聚会报道,说明大家常看《校友通讯》,已知悉校友通讯的用稿规则和投稿方式。
第二,《校友通讯》是承载历史的重要载体
我是学历史的,在校报工作过4年,后回历史学院工作,对历史资料的储存和利用有许多具体的感受。在校报时,同事写以前的故事经常要到图书馆和档案馆查阅过去的档案或报纸,有时候会在过去发黄的报纸或档案中找到非常珍贵的资料,让文章熠熠生辉。《南大校友通讯》也有记录历史的功能。我一次写邱勉续捐感恩基金的报道,国方立马提供了在《校友通讯》上刊登过的相关报道给我,让我受益匪浅。《校友通讯》相对完整全面地登载校友返校活动的盛况和感想,时间久了,记忆淡漠,但如有需要,就能在《校友通讯》上找回当年的足迹。校友通讯也登载各地校友会的活动信息。《校友通讯》设置的栏目很多,有“母校时讯”“院庆专题”“四海南大情”“南大人”“师友情深”“校史钩沉”“校友文苑”“总会通报”“励学感恩”等,这些栏目都是校友关心的栏目,所有的文章和图片都将成为宝贵的历史记忆。
第三,《校友通讯》是分享智慧的百科全书
南大是综合性大学,经历120年的发展历程,学科门类齐全,毕业生遍布五湖四海,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应有尽有,数十年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弥足珍贵,《校友通讯》的编辑在发现约选相关稿件上付出很多努力,成为刊物的亮点之一,这一点非常珍贵。如果每位南大人都能抽时间写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生活体悟,通过《校友通讯》彼此分享,那会是怎样的一座智慧宝藏呢?
我们这次毕业四十年同学聚会,还有一个重要收获,就是大家多次提到的两句口号,一句是“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一句是“校友在哪里,南京大学就在哪里!”第一句口号是南大过去一年一度的一次学生工作研讨会提炼出来的,具体时间应是1988年前后。第二句口号是吕建校长在2018年校友总会换届大会上提出的,在2019年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南京大学学生基层工作发展研究会写给“致南京大学基层工作、党政机关青年校友们”的新年贺信中有了相对完整的描述:“校友在哪里,南京大学就在哪里;校友在哪里,南京大学的事业就在哪里;校友在哪里,南京大学的精神就在哪里;校友在哪里,南京大学的文化就在哪里。”这两句口号让所有的南大人引以为荣。我们每位校友都是南大的一个分子,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代表着南大。愿所有的南大人在各自的领域能不断续写华章,愿《南大校友通讯》能够在百期之后,能收到更多更精彩的“南大人”的文章,为记载、传承、弘扬南大精神做出更大贡献!
(文/历史学院原党委书记 孙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