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我校在仙林校区举行建校114周年庆祝大会,常务副校长吕建主持大会。
党委书记张异宾为陈延峰教授、潘丙才教授、薛奇教授颁发“南京大学科技奖”,以分别表彰他们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喜人的成绩充分展现了南京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
德国哥廷根大学校长乌尔里克·贝司格尔女士专程前来参加校庆大会并在致辞中盛赞南大,期待今后和南大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
学生代表、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化学化工学院12级本科生程宇豪在发言中特别感谢学校“尊重每位学生自主选择、支持每位学生个性发展、肯定每位学生努力付出”的教育理念。他说,大一成为化院拔尖班的一员,拔尖班的培养目标正与他的科研梦想相契合。他将自己课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科研,甚至大学四年的春节,有两次都在实验室度过。他表示,成为个性发展、各有所长的人,这正是身为南大学子的幸福。
陈骏校长作《建学科高峰创世界一流》的主题报告,深刻阐述了建设学科高峰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明了今后学科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陈校长表示,去年11月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开启了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工程。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双一流”建设的方向,就是把重点放在一流学科的建设上。南京大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程,头10年主要着力于“打基础”,填平补缺,改善条件,形成了学科平原;近10年主要着力于“建平台”、“抓队伍”,深入推进学科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形成了许多学科高原;今后5到10年将把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放在学科高峰的建设上,通过选准高峰点给予精准支持,用高峰来带动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因此,学校“双一流”建设将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引领性、公认性及卓越贡献为特征的学科高峰,充分发挥学科高峰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真正实现学科建设从“高原”向“高峰”的跨越:学科高峰体现在原创性和引领性上;体现在公认性上,闻名于世,在国内外都能看得到它;还应该致力于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推动学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互联互通,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科技引擎和动力源泉,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双创人才培养的高地。
陈骏校长指出,为加快建设学科高峰,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一是要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进一步转变科研方式;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在制定“双一流”建设方案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高水平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学科交叉与协同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已有的平台、基地和学科高峰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学校和学科之间的关系。
(文/齐琦、吴雨阳,图/佘治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