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建校114周年,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在1952年与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金陵大学合并组建全新的南京大学。百余年来薪火相传,教泽绵延,完整反映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壮大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并形成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学术积淀。挖掘和整理校史资源,展现南大的学术文化和精神传承,是关系学校发展的一项重大文化战略工程。
2015年1月,我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重视文化传统,弘扬南大精神”。加强校史研究,实施“精神强校”,对于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和文化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开局之年。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第一个南大”的讲话精神,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南京大学“十三五”建设规划》的要求,我校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校史和文化传统的整理和研究,实施南京大学校史研究工程。该项工程将致力于整理并总结南京大学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充分发扬校史研究在存史、资政、育人中的作用,重视文化传统,弘扬南大精神,彰显南大特色。
为了推进校史研究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于2015年12月成立了校史研究室,挂靠党委办公室,作为推进校史研究工作的常设机构。我校张异宾书记、朱庆葆副书记多次主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专题校长办公会和项目推进会等,召集文学院、历史学院、社会学院、哲学系、政府管理学院、教育研究院、社科处、档案馆、图书馆等各部门就校史研究工程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研究工作部署,相关单位也分别召开工作会议落实校史研究工程任务。张异宾书记指出,校史研究是一个系统的文化战略工程,是南京大学的一次“学术寻根”,要做好顶层设计,突出学术传承,体现南大的学术传统。实施校史研究工程,要重新梳理百余年来南京大学在中国的教育、学术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以一种饱满的、阳光的、自信的姿态展现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并为南京大学下一阶段的前行寻找动力。
南京大学校史研究工程分为十项主要内容,具体为:(1)重新编写“南京大学史”;(2)南京大学大事编年;(3)南京大学史料选编;(4)南京大学图史;(5)南京大学影像纪录;(6)南京大学学术史;(7)南京大学校史专题研究;(8)南京大学学术名家论著选集;(9)名人南大口述史;(10)南大掌故。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校史研究工程,我校还积极邀请校外有校史编撰经验的学者为我校校史研究工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今年三月份召开的“大学与现代中国”学术工作坊中,特别设置了“南京大学校史编撰意见征询”圆桌会议议程。会上,中山大学桑兵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汪朝光副所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席编辑徐思彦老师等人就此提出宝贵的意见。
校史研究工程将采取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选择条件成熟的项目优先启动,研究成果逐步推出。今年上半年,校史研究工程已经率先启动了“南京大学史”、“南京大学史料选编”、“南京大学学术史”和“名人南大口述史”项目。下半年,其他工程项目将陆续启动。预计在2019年,校史研究工程的首批成果将先期出版。
(校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