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1956年,南京大学地理学院当届毕业生风华正茂地走出校园,六十载一甲子风雨霜华,昔日的青年才俊如今都已进入耄耋之年。5月初,在崔功豪先生的组织安排下,同时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以及南京大学规划校友会等单位的支持下,我校地理1956届校友决定举办一次60周年的聚会活动。
可以说这一聚会活动意义非常,一方面该届校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统招大学毕业生(1952年全国大学统招,南京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四川大学地理系并入南京大学地理系,共毕业学生72人),60年后80多岁的毕业生再度相聚非常难得;另一方面南京大学地理56届校友成果累累、英才辈出,校友中包括3名两院院士、3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一批在地理、海洋、规划及国际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他们一生勤勉、发奋图强,每位校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取得了许多成就,在为祖国筑基立业的同时也为母校争得了无上荣耀。老校友们对母校始终怀有最真挚的感情,热切盼望有机会能重回母校,本次活动得到许多老校友的积极响应,在身体状况许可下,从北京、上海、兰州、成都、淮安纷纷赶来赴会,连同南京本地校友及家属共30余人参加。
规划校友会在鼓楼校区主干道拉起横幅“历六十载甲子筚路蓝缕,聚五六届同窗伟业如歌——欢迎南京大学地理1956届校友返校”,热烈欢迎老校友们回到学校!聚会主要活动安排在5月25—26日两天。24日外地校友便纷纷在亲友的陪同下入住南苑宾馆,多位在宁校友包括王颖院士、朱大奎教授、佘之祥院长、沈道齐教授等专程前往迎接老同学。
怀念、期望
25日上午9时,“南京大学地理学院56届校友座谈会”在“怀念、期望”的主题下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费彝民楼1407会议室拉开帷幕。参会外地校友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毓川先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郑本兴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治平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原全国政协委员陈宗德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郭来喜先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关琦先生,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所研究员谢香方先生,淮安市清江中学教师范元中先生;本地校友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王颖先生,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朱大奎先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原院长、研究员佘之祥先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全国人大代表、原南京政协副主席沈道齐先生,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崔功豪先生、苏群先生、王本炎先生,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陈钦峦先生、王飞燕先生、蒲源淼先生、韩同春先生。参与座谈会的领导包括:南京大学薛海林副校长,校友总会张锁庚秘书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丁沃沃院长、翟国方副院长、张京祥书记(南京大学规划校友会秘书长)、芮富宏副书记,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李满春书记。座谈会由南京大学规划校友会副秘书长黄春晓教授主持,会议还有部分56届校友家属参加。
薛海林副校长首先发言欢迎各位老校友回到母校,他说:南京大学取得诸多成就,一方面依靠国家的支持和在校师生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是依靠广大校友的支持。薛校长希望老师们能够对学校的发展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同时也祝愿各位老校友能够身体健康、多回母校看看。
随后,李满春书记和翟国方副院长分别介绍了地理学院和规划学科的发展情况。
接下来是校友们发言,怀念过去、展望未来。地理56届老班长佘之祥先生表示,正是在南京大学得到了熏陶与培养,使得56届校友在进入社会以后有能力承担起一份责任,为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56届校友得到了学校的栽培,也没有辜负这一份栽培,现在大家都进入到人生的最后一个高峰,老校友们仍有愿景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余热,同时祝愿母校、母系(院系)发展蒸蒸日上,也祝老同学们生活充满阳光。范元中先生是此次来宁聚会同学中的年纪最长者,却依然精神矍铄。他谈及到自己在淮安积极推动“淮安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秦岭淮河一线)工程的经过,提及南京大学与淮安“标志园”项目的渊源以及自己为工程项目奔走、选址的许多历史。与会嘉宾纷纷对他的精神表示钦佩,赞扬他为母校争得了荣誉!郭来喜先生认为,此次座谈会“怀念”、“期望”的主题中,更应该加上一个“感恩”,没有母校、母系的栽培,就没有今天56届校友的成就。郭先生希望南京大学应该向世界高校的领军者地位跃进,学校发展要有精彩不断的创新。王颖院士回忆说,56届同学在南京大学所接受到的基础扎实、综合系统的地学教育一直都有综合学科的特色。南京大学今天的海洋研究是海陆交互带的研究,在全国是第一,在世界也是第一,始终走在学科的前沿。南京大学地理学综合地将海陆联系在一起,将文、理、军、政、法相结合的这种思路才能对国家起到建设性作用。“我们的研究一定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国家的政治服务、经济服务、国际的学术联合服务。我们这届同学虽然80多岁了,但我们老当益壮,‘80后’最好,根据自己的体力继续做,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贡献给祖国。我们不能仅限于自己的专业,而且应该在学科的发展和工作上为中华民族屹立在亚洲东方做出贡献。”王颖院士说。
校友们谈性正酣,但迫于时间有限,座谈会到了尾声。郑本兴先生有感而发赋诗词一首,送给在座嘉宾为聚会活动助兴,题曰:
再回母校有感
六十周年再相聚,人虽老,志未酬,意气风华,喜上眉头;
虎踞龙盘今胜昔,山更美,人增寿,笔耕不止,书写春秋;
六对夫妇回母校,人虽少,精神好,八十不老,旧地重游;
高楼大厦交通网,如花园,景色秀,喜笑颜开,畅谈叙旧;
新老同学齐相逢,南大精神代代传,青出于蓝胜于蓝,中国梦,永不休。
最后薛副校长以及规划校友会向各位老师赠送了礼物,会议在一片祥和声中落下帷幕。
畅谈叙旧、感慨万千
25日下午3时许,校友们及部分家属一同回到费彝民楼会议室举行同学间的茶话会。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打开了话匣子,交流了同班同学近期的状况、保健经验、工作经历等话题,就南京大学地理学科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还就我国地理学术发展、研究工作、教育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崔功豪先生还专门讲述了创办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以及在学校发展工科的大方向下与建筑学共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过程,并在人才培养和城市规划实践中突出人文地理特色方面做了介绍。
老先生们回忆起自己在南京大学读书时的老师、同学,回忆起大学生活学习的许多细节,感慨万千。
故地重游、今非昔比
26日上午,校友们随车来到南京大学仙林新校区参观。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杨得志副书记首先带车参观了仙林校园,老校友们盛感新校园之大、现代化设施之齐全。后校友们来到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大楼——昆山楼参观,在王颖院士的办公室,老校友们休息交流、无话不谈,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大家沉醉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
随后在昆山楼二楼会议室,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鹿化煜院长热情欢迎各位老师返校,并就学院发展情况向老师们做了汇报。大家饶有兴致地向鹿院长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包括教学管理、科研、师生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的问题,鹿院长一一做了介绍。
中午,鹿院长陪同老校友们来到教工餐厅,体验学校的伙食。校友们感叹现今学校后勤服务的高水平,回忆起当年自己读书时的就餐状况,觉得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真的太好了。
下午,老校友们前往江宁方山以及河西参观游览。南京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让老校友们感到十分惊喜,相较六十年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惜别
两天的聚会不知不觉地在欢笑声中进入了尾声。26日晚老校友举行了告别聚餐,校友们感到这两天的活动非常愉快、非常充实。校友们纷纷表示对此次活动的组织非常满意,感谢学校领导、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领导以及南大规划院、江宁规划分局与河西分局同仁的支持,感谢崔功豪先生组织了这次活动,也感谢规划校友会所做的工作;周到的服务使得大家耄耋之龄还能够欢心相聚在母校,一同度过两天难忘的时光,这一经历对每一位校友都弥足珍贵。
其实,毕业60年后在南大校园的团聚,不仅对于南京大学地理56届的老校友们是人生另一种亲情聚首,对于南大人也是岁月的缅怀与激励。真诚祝愿老先生们心情愉快、身体健康、晚年幸福!祝贺南京大学地理56届校友60周年聚会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规划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