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宪国是中文系1992级的同学,三月初得知聚会消息时,我们就决定参加,怕儿子没人管,干脆把儿子也带着。聚会前十天,我们买好了票,也帮儿子请了假。行期既定,宪国开始兴奋起来,有几个晚上在电脑前劈劈啪啪地敲字。此前在“且徐行”微信号上发表了宪国的一篇旧文《校园故事之无牙篇》,这次他接连写了三篇,《散落的虾米》、《老潘》、《校园故事之老大篇》,回忆旧事,甚是来神,反响也还不错,抛砖引玉,引发了同学们写往昔故事的热潮。最有意思的是那篇写“虾米”的小文,他写后即发给了小华和故事的主人公,十分钟后电话就响起来了,原来是主人公火速来电,让宪国删掉部分“秘史”文字,且许以请喝酒的好处。宪国却不过,只好删节了最“出彩”的一段,小华(班级“且徐行”公众号主编)后来编发的便是删节版。
4月21日下午,我们如期登上了“且徐行”列车,次日早上在鼓楼地铁出口见到了迎候的喜子,他满脸笑容,立即上来给我们拍照。快门响起的一刻,便是廿年聚会盛大开幕之时。这是阔别二十年的聚首,同学们从各地重回故园,重见故人,从西苑到南北校园,从南京到高淳慢城,整整两天,欢颜笑语,一路同行,仿佛又回到往昔,仿佛我们从未分离。
聚首的时光是快乐的,又是短暂的,24日午饭后就开始依依惜别。我们和“彭诗人”、覃露莹是最早返程的一批,巧的是露莹竟然和我们是同一趟航班,而且是前后座位。李菁开车把我们送到机场,装着满满当当的回忆,我们登上了飞机。这次聚会令人怀想的镜头丰富,在此以天干为序,速记下十个印象深刻的场景片断。
场景甲:讲台前的潘老师
潘志强老师无疑是本次聚会与我们相伴最久的老师了。他从22日傍晚来到西苑宾馆开始,一直陪伴着同学们,我们24日中午离开高淳慢城,辞别了潘老师和同学们。从后面的微信照片看,24日下午和晚上潘老师和同学们还在一起,有一张照片,是潘老师在车下向车里的同学惜别挥手,他穿着那身黑色的衣服,高高地挥动着双臂,目光追随着车子,眼神里满满的不舍和慈爱,看到这张照片,不由得令我眼睛发酸喉咙发哽。23日下午潘老师给同学们上课的情景也令人难忘,那天下午,潘老师和同学们在北园游荡了一圈,然后来到主教学楼,同学们希望再体验一次做学生的感觉,便走进了当年上过课的106教室,请潘老师给大家上一课。潘老师“很乖”,听从同学们的提议,先在黑板上写了“人间四月芳菲尽”,然后又讲了在那个时代里“既是新的,也是旧的”的作家废名和沈从文。这次上课的时间非常短暂,不过形式大过内容,同学们兴致盎然地听课,仿佛又回到了昔日的课堂,心理上得到很大满足,这个情景真是别样的温馨。我儿子也端坐教室前排,非常幸运地参与了听课。
场景乙:亦庄亦谐的主题班会
23日上午在田家炳楼举行了“廿年且徐行”主题班会,由老班长阿江和名嘴劲松主持,这次班会亦庄亦谐,信息量巨大。首先阿江掏出手机,朗读了之前写好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保持着“班长风”,阐释了“且徐行”的意义,倡导同学们珍惜当下,思考生命的真谛和更佳的生活方式。应该说这个开场白是很庄重的。不过接下来就开始搞笑了,主持人让同学们轮番上场自诉情史,或互揭当年的暗恋,连没到场的阿福同学买了15块钱的表白音乐卡片的故事也被“揭发”了出来。多位男生说到当年喜欢谁,但是不曾表白。不过当年大家是真的纯真,何剑叶老师在直播微信群里说你们谈恋爱我都不知道,其实绝大多数同学都没谈恋爱,班上后来结合的三对,都是本科毕业以后的机缘了。这个班会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同学们谈笑风生,欢乐开怀。
场景丙:精神矍铄的高老师
这次聚会让人非常开心的是见到了高小方老师。23日早上,我们一到聚会大厅就看到了高老师,高老师精神状态很好,和二十年前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只是头发都白了。那时大厅里的同学还不多,只有袁建阳和黄海燕,于是我们与高老师围坐交谈,高老师告诉我们,他现在身体还好,工作还很多,既要带博士生,又在南大和三江学院上课,还要编写辞典,每天凌晨2点就起来开始工作,日工作时长达18小时,这让我们惊叹,钦敬不已,要知道高老师已经68岁高龄了。他还特意带来了1994年暑假研习班的论文集。94年暑假的研习班,是高老师指导的,我也是当年研习班的一员,记得那年暑假非常热,我们十几个同学跟着高老师在文科楼的资料室里学习,高老师每天清早就来了,悉心指导着我们这些从没做过研究的学生,最后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论文,高老师还帮着编印成册。这次高老师带来了当年的这本论文集,他提出要和这些同学再合个影。我们再次站在高老师的身旁,幸福地望着相机的快门。遗憾的是高老师和我们相聚的时光比较短暂,因为十点钟他有个学术会议要参加,他在离开前对大家发表了临别寄语,表达了他对同学们的殷殷期待。
场景丁:无酒不欢的男生
男生们好喝酒,聚在一块,不喝酒无以乐,吃着喝着,叫着笑着,打着闹着,那才叫气氛,那才叫尽兴。历年来关于喝酒醉酒的故事层出不穷,每次大聚小聚都必然要倒下一两位,这次当然不例外,而且更多。第一天晚上在西苑餐厅,喝多的是劲松,劲松的酒量貌似不错,这次不知到底喝了多少,后来看见他晃晃悠悠地来到女生桌敬酒,嘴里喊着:“我老婆孩子都走了,我怕什么?!”原来这时他太太和孩子回房休息去了,终于可以放松一回了。第二天晚上在高淳倒下的是“熊”。熊来得晚,他是23日晚餐开始后才到的,据说他夫人这几天生病,他征得了夫人的理解,毅然从出差地北京飞赴南京,甫一来到,就频频举杯,不久就不胜酒力,说话不太利索了。饭后大家转移到露台篝火烧烤,继续喝起来,熊起初还能和我们说话,再三表白其实每个同学及其名字都在他心里,因为之前女生桌有人考他是否能叫出全桌人的名字。聊着聊着熊就倒下了,几个男生把他架回房。这次聚会中两次倒下的竟然是老班长阿江。据爆料,第一天晚上阿江喝多后就失踪了,遍寻不着,喜子担心阿江出事,还报了校警。后来方知阿江一直在失联的咖啡馆附近没有走远。第二晚阿江又倒下了,这次我是目击者,且放在场景壬里再说。
场景戊:形象大颠覆的彭诗人
在女生印象中,彭同学就是一个文雅的诗人,他能快速写出许多雅致、清新、悠扬的文字,其诗歌创作能力在二十年间一直保持强劲,想必其行为举止也仍然是文绉绉的,没想到他这次来了个形象大颠覆。他不时摆个造型,亮出富态的肚子,好似行为艺术家;他又背着重型相机,发出好多张美妙的照片,俨然专业摄影家;而最颠覆形象的则是他强亲男生的场景,令大家笑痛了肚皮。那是23日晚,在高淳的瑶池山庄,晚饭后同学们转移阵地到露天平台篝火烧烤,当时刘老师在座,不知怎么的彭同学就抱着刘老师亲起了他的脸,据说是某人的激将法引发的,某人问彭同学敢不敢亲刘老师,彭同学说有什么不敢的,便搂着刘老师连亲了好几下脸,好似不过瘾,后来又亲了好多下。接着彭同学亲瘾发作,好多个男生都不能幸免,即使用手推挡也抵不住他强大的“亲和力”,彭同学亲到哪里,哪里就笑成了一团。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来逗乐所有在场的人,应该说,彭同学当之无愧为本次聚会的笑星。不过,离开聚会地的彭同学,诗人本性似乎又回归了,他在登机后即发来了缠绵清丽的文字。
场景己:引吭高歌的刘老师
刘源老师是新闻系的辅导员,我不太熟悉,但这次聚会刘老师陪伴同学们的时间也比较多,他待学生的真情和热情让人感动。第一天晚上他在西苑和大家共进晚餐,坐在男生桌有点喝多了,晚饭后几个同学挽着他,本欲去青岛路那边的一家茶馆,但路远难以支持,就近进了一家咖啡馆,继续聊天,他谈到和九二级同学格外有缘,他的孩子就是九二年出生的。第二天刘老师去机场接了同学,晚上继续和同学们在高淳欢聚。那晚临别前,刘老师依依不舍,决定献歌一首。篝火旁,烤架边,刘老师手持话筒,引吭高歌唱了一支《我的太阳》,歌声嘹亮,富有磁性,颇有帕瓦罗蒂之风范,唱到后面刘老师就改词了,变成了“哥哥妹妹”了,歌曲临近尾声的时候有同学递上一只烤青椒,刘老师嚼一口青椒唱一句,青椒吃完正好歌也唱完了,引发掌声雷动。
场景庚:圆润干练的女生
相比男生的豪放而言,女生们整体而言一直都较为含蓄。而这次聚会上,女同学们历经了二十年时光的濡养,一个个都显得圆润干练,圆润是指性情,干练是指才能。阿汪和李菁是此次聚会筹备组的成员,这次聚会大家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与她们的辛勤付出和奉献分不开。聚会中别的同学在玩着的时候,她俩还总是在忙着,把诸多事务安排得熨熨帖帖的。阿汪不仅工作能干,而且还善饮,据说阿汪几次都把男生干倒了,男生们每次看到阿汪举杯,都内心暗暗惧怕,阿汪堪称女中豪杰。李菁是男生们的女神,在读书的时候文静娴雅,现在又颇为热心能干,这次聚会订房间、发礼品、送同学,都是她一马当先,借用郭斌的话说,万没想到“高冷美女,现在成了筹划组织样样抓的全能型主席”。映纯携带功夫茶具,邀请潘老师和同学们到房间品尝功夫茶,讲述功夫茶道,俨然功夫达人;徐卉这次让多位同学没有一眼认出,她比当年看上去瘦了不少,她在上海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经常出差,也借用郭斌的话说:“万万想不到,温柔美少女,成了保险业女斗士。”女同学们现在都身兼贤妻良母和职场达人,令人欣慰的是,二十年的时光似乎并未在大家身上留太多风霜印记,女生们都显得还那么年轻。
场景辛:一个都不少的534
这次聚会也许唯一到齐的寝室是男生534,喜子是筹备组成员,自然应该算是第一个到的;其次是文城,他比我们还早,4月21日就到了,我家老许是第三个到的,22日中午就和喜子、文城共进午餐了。老大算是第四个到的,他在午餐中途匆匆赶到。当天晚上,阿江、小华和阿忠先后驾到,到这时他们宿舍就差阿峰了,听说阿峰正在北京出差,一时赶不过来。不过到了24日中午,阿峰终于专程赶来,直抵高淳慢城的餐厅,至此534的八位兄弟悉数到齐。午饭吃到一半,他们出来合影,八兄弟排成一排,互相搭着手臂,留下历史性的镜头。八个人都要凑齐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据说上一次他们八人的合影是二十年前在火车站的留影。二十年后,再次悉数到齐,必须为534点个赞!
场景壬:未过瘾的牌
23日下午我和章会聊到,这次怎么没人打牌啊?章会说,就是啊,昨晚我就叫打牌,没打成。其实我也是有点怀念打牌了,记得大四那年,我和章会在一个寝室,那时我还不会打“升级”,是章会手把手教会我的。23日晚上终于有了重温牌局的机会。去餐厅的路上,我收到章会的微信,叫我快去打牌。我们赶到餐厅时,发现男生已经开了一桌,我们便开起了第二桌,章会和我,加上阿江和喜子,买了两幅扑克立即开打。我和喜子对家,开始牌运不好,一两把牌就被他们甩了几级。喜子便下去休息了一会儿,继续上场时牌运转变,我们打了一手好牌,追上他们了。不过这次打牌时间很短,不到半小时就开饭了。饭后便是烧烤,当天晚上下着小雨,凉意袭人,十一点左右,我离开露台,到了餐厅里面,发现章会也在餐厅,原来她也有点怕冷。我们说,里面暖和,不如在这里再打打牌吧。后来阿江和谈坤来了,又凑了一桌。才打了一圈,阿江就说:“我靠会儿。”随即他走到旁边的椅子上,歪在那儿就睡着了。没两分钟喜子来了,对着阿江拍了两张照片。阿江突然睁开了眼睛,站起身来朝门那边走去,他的走姿摇来晃去,潜伏着“危险”,喜子便搀扶着朝卫生间走去,还没到卫生间,阿江便蹲地吐了起来。我们的牌局便这样无疾而终了,甚不过瘾。第二天早餐时章会还调笑阿江:“才打一圈牌就吐了,难道打牌是件恶心的事吗?”阿江报之微微一笑。阿江这次晚晚喝倒,借郭斌的话说:“大学四年,我没见过阿江有任何‘失态’之色,只能说,老党员、老干部动起情来,那才是惊天动地啊。”(郭斌的微信总结写得真好,本文不得不引用三次)
场景癸:大大小小的第二代
孩子们是这次聚会的一大亮点。除了我家儿子,屠法、谈坤、“吴妈”、小吴、会飞、丁丁家的女儿,海燕、阿忠、劲松家的儿子,纷纷闪亮登场,数数刚好十个。孩子们年龄相差十几岁,大的上中学了,小的还在怀里,最小的是劲松的儿子,才八个月。父母同学,年龄相仿,而孩子们却大大小小,变成了大哥大姐和小弟小妹了。据说全班同学中陆桂英的孩子最大,其次是袁建阳家的女儿,都上高中了。令人欢喜的是,孩子们都是健康聪明的,他们是大家的未来。这次聚会同学们还讨论到生不生二胎的问题,同学们纷纷感叹,国家放开二胎的政策来得太晚了,如果早个五年都会再生一个,如今都四十多了,难了。不能有第二个孩子,成为绝大部分同学的遗憾,好像只有尔颖、会飞和新玲幸运地当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二十年聚会成了一周前的往事了。值得一提的是,大一的辅导员何剑叶老师一直关注着聚会,参与了微信直播互动,她始终是关心大家的。丁帆老师为聚会题词“廿年且徐行”。还有很多愉快的情景不能一一道来。遗憾的是还有一些同学未能参加。二十年过去了,我们增添了白发和粗腰,也增加了温柔和成熟,也未失落纯真和友谊。或许可以说,我们没有辜负这长长的岁月。是的,勿忘这廿年一次的相聚,在这最好的时光里,春雨江南的鹧鸪声里。
(黄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