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奇,追逐使命,从诚朴走向雄伟——余凯校友在南京大学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演讲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18-09-06浏览次数:1385

各位即将毕业的同学,大家好!
        我知道,你们一边留恋大学时光,同时也一定对未来兴奋不已。正好2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也是本科毕业生中的一员,遗憾的是,作为留校研究生,我几乎亲自送走了每一位同班同学离开校园,我看着曾经热闹的宿舍变得空空荡荡,内心非常落寞,尤其是想到他们马上就可以赚很多钱。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一直都影响着我。在社会上,南大的校友都有一种低调朴实,内敛儒雅的气质。建立在这种可贵的精神人格之上,我们应该如何从励学走向敦行,从诚朴变成雄伟,从立德修身的社会清流,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今天我想结合我的一些经历,分享个人一些另类的思考,这些思考,算不上大事,也不一定适合在座的每一位,但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一点,我想谈的是,Do not follow rules——不要遵守规则。
        有一句名言,“大部分规矩生来就是要被打破的”(rules are mostly made to be broken)。难以想象,这句话竟然出自一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之口——麦克阿瑟将军。
        不遵守规则,就意味着你该逃的课一定要逃。当然,这句话对你们已经不太适用了。但是人生的大课堂,你一定要突破条条框框,要自己来给自己安排人生的课程表。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属于全年级top 10,不算学霸。有一个事实是,我当时其实并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乖学生”,我逃掉了大概一半以上的必修课。但是南大校园里各种各样的人文、社会和科学讲座以及种目繁多的选修课给我很多很多的营养。在必修课里,我一直最喜欢数学和物理,这也是我报考南大的原因。当时,电子工程与科学系里最满足我胃口的是和物理有关的课程。我记得最难的一门课程是刘晓宙老师讲的数学物理方法,教材是梁昆淼先生写的,我考了年级第一名。后来,物理方面的基础让我在人工智能方向受益终身,因为人工智能领域很多奠基性的工作都是受统计物理的影响,很多早期的专家也都是物理系出身。
        从大学开始,我就在给自己安排人生课程表。在电子系的时候,我折腾很多事情,比如带领系辩论队拿到全校辩论赛冠军,这应该是理科系第一次在南大辩论赛拿冠军。还拿下南大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挑战杯竞赛的奖项。我做这些课外的科技活动,也可以算是一种小创业的尝试。
        在南大学习六年之后,我去德国慕尼黑大学读博士和工作六年,然后去美国硅谷工作六年。后来回到北京,创立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以及百度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一家人工智能研发机构。三年前,我创立地平线,是中国第一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在不到三年时间,公司的估值超过100亿人民币,成为全球瞩目的人工智能技术先锋企业。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德国西门子研发中心做研究员。记得上班第一天,我的部门领导Volker Tresp博士给我一本关于职场宝典的书,主要内容大概有十条。其中第一条说“be ready to say sorry to your boss”。天呐,难以想象,我的老板竟然第一天就教我不要听他的话。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我和这位前老板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Do not follow rules,深层意思是不要墨守成规,做事要主动积极,寻找创造性的方法,挑战有意义的目标,也不去走别人走过的路,对世界充满好奇,敢为天下先。
        第二点,我要分享的是,Find a mission,then all in——找到一个使命,然后全身心投入。
        大概在1996年的夏天,我刚刚升本科三年级,有幸结识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柏龄教授。大概徐老师觉得我比较积极好学,他竟然给了我一间小小的实验室,有电脑能上网,那时候对于本科生这是很了不得的待遇了。徐老师是音频声学的著名专家,思路非常开阔。他当时提到人工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我立刻对这个特别敏感,就像着迷一样,记得第一本书读起来三天三夜不睡觉。后来我的硕士论文方向就是人工神经网络解决语音识别鸡尾酒会效应。1999年发表的人生第一篇论文也是关于神经网络的,还拿了一个全国最佳论文奖。

        1999年有个小插曲,有一次我在学校南园偶然看到计算机系的一张海报,“博士生周志华做关于神经网络人脸识别的学术报告”。由于已经错过了这场报告,我到处打听周志华的宿舍在哪里。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去敲门请教,打开门的是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帅气的小伙子,他今天还在南大任教,我们一直保持着友谊。
        从1996年夏天开始,我对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热情和投入,在后来长达22年中,从南京到慕尼黑,从慕尼黑到硅谷,从硅谷再回到北京,热情从没有改变过,投入从没有中断过!
        我觉得人生很幸运的一件事,就是在很早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使命,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并且乐在其中。我的使命,就是不断探究智能的奥秘,研发智能的系统,让人类生活更加安全,世界更加美好。
        什么才构成一个使命呢?首先,使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目标,甚至大到永远无法实现;其次,使命应该是“利他”的,必须是对社会有正向意义的,让世界变得更好;最后,使命是让自己心甘情愿all in的,必须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我在人生经历中听到的最有哲理的一句话,是我在美国的一位买房经纪人告诉我的。当时她带我去看一栋房子,我纠结于这个房子以后卖出去价格会涨多少。她对我说,“你应该买一栋你最喜欢的房子,每天早上醒来,看到阳光透过窗外的树梢照进你的卧室,你的心情就舒畅,这样你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享受,而不是到几十年后你把房子卖出去的那一刻,你才享受,才有收获”。
        所以,一个好的使命,会让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就很享受,从而能真正意义上all in。
        最后,我祝福各位学弟学妹,踏上人生新的旅程,保持真诚和儒雅气质的同时,要勇于打破常规,守正出奇,尽早找到自己的使命,全身心投入,从诚朴走向雄伟!谢谢!

    (图/佘治骏)

  

余凯校友简介
        余凯校友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于1998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2年,在NEC美国研究院担任媒体实验室主任。2012年至2015年,任百度多媒体部和图片搜索产品部高级总监,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百度研究院执行院长。2015年创立地平线,现公司估值超过100亿人民币,成为全球瞩目的人工智能技术先锋企业。
        余凯校友现为地平线创始人兼CEO、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中组部国家特聘专家、科技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深度学习技术主要推动者。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