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雨里,我们在二源广场等你——记医学院校友义诊及健康咨询活动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18-09-12浏览次数:1202

2018年5月25日下午,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二源广场上,由南京大学医学院主办的“大医精诚,饮水思源”——第六届南京大学医学院校友回馈母校大型义诊及健康咨询活动拉开帷幕,为南京大学周年校庆增添了节日的氛围。天气虽然阴沉,却挡不住医学院校友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热情。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医学院院长张峻峰、党委书记韩晓冬、副院长沈苏南莅临义诊现场,亲切问候在一线工作的各位医学院校友及前来就诊的师生、群众。

此次义诊覆盖普外科(胃肠、肝胆、甲乳)、骨科(脊柱、关节、创伤、足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男科、血管外科、内分泌科、肾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肿瘤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检验科、眼科、耳鼻喉科、感染科、疼痛科、口腔科、医学影像科等多个科室,参与义诊的校友均为各三甲医院主任、副主任医师,基础深厚、医术精湛。
        虽然义诊当天天气阴沉,但是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众多在校师生、退休老教师以及周边社区居民前来咨询;义诊校友们仔细询问病史、查看检查报告、为师生们做检查,耐心地讲解疾病防治和健康生活注意事项。
        对于此次的义诊活动,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有幸采访了几位校友。
        吴鹏,1994级,南京市儿童医院小儿内科。吴学长是第二次参加义诊活动,他表示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可以回到母校跟老同学聚首,联络感情。他回忆道:“我来过三次仙林校区,其中两次都是来义诊的”。
        江勇,1990级,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江学长从第一届义诊开始到现在只间断过一次,见证了义诊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成熟地开展。他对此有很多感慨:“一开始我们在鼓楼校区义诊,现在搬到仙林校区,感觉变化还是很大的。医学院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进。从开始的艰苦创业走到现在,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钮凌颖,2001级,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钮凌颖学姐虽然是第一次来参加义诊,但对仙林也有很好的印象:“这边环境很好,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之前一直都很想来的,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这回总算如愿了。义诊活动给南大的学生和老师,对附近的居民都是有帮助的,这次我们请了各个科室的专家,患者们各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咨询。有的患者带了很多材料,说在我这里咨询完了之后还要到下一个大夫那里去看。”
        周光新,1996级,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骨科。周学长已经参加过很多次义诊了,他表示每次来都感觉亲切,也可以为母校做贡献。他提及来咨询骨科疾病的患者每年都是很多的,比如学生的外伤,还有老年人关节、椎间盘上的退行性疾病等。
        姚晨,2006级硕士,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来自骨伤科的姚晨学长今年是第一次参加义诊。他认为义诊活动非常好,既给学校的教职工提供便利专业的咨询,也能对南京大学医学院进行很好的宣传。在坐诊过程中,他主要为年轻人解答了髌骨外翻、髋关节发育不好的问题,并向老年人解答了一些退行性病变问题。
        魏嘉,1999级,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内科。“每年校庆左右回来看一下,见一见老同学,感觉蛮亲切的。”对于肿瘤科的工作,学姐也跟我们谈了她的想法:“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肿瘤科每时每刻都有新的进展,医生要紧跟科研前沿,同时也要做一些自己开创性的工作。所以对于肿瘤科医生来说,科研和临床始终都是结合起来的——面对并解决临床问题,用科研思维来思考研究;而科研的成果也要转化到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才能取得效果。”
        现场还有来自医学院大四的在校生组成的分诊与测血压小分队。他们没想到今天会有那么多师生员工来测血压,“作为医学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感,也第一次被那么多人信任着,感觉很开心!”
        吕建校长到场慰问,他表示,“校友在哪里,南京大学就在哪里;校友在哪里,南京大学的文化就在哪里;校友在哪里,南京大学的事业就在哪里;校友在哪里,南京大学的资源就在哪里。这次的义诊活动,是我们的校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回馈母校、回馈社会的一个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南京大学奉献精神的体现。”

        一年一度的义诊,不仅是医学院历届校友相聚的欢宴,更是大家回馈母校、回馈社会的一场善举。阴雨天并不能浇灭大家对于义诊的热情,相反,在这样的天气中,我们更能看到医学院校友身上那种坚毅、仁爱、敬业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回报这个社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献礼母校,献礼医学院,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文/医学院,图/佘治骏)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