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相识五十年 今日重逢在母校——记化学系56级入学五十周年聚会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06-07-06浏览次数:1260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从当年步入南京大学殿堂,迄今已有50个年头。忆当年,风华正茂,朝气蓬勃,他们聆听众多名师教诲熏陶,他们经历各种运动千锤百炼,南京大学的校训、学风、师德和优良传统,培养出我国首届化学系五年制毕业生。毕业后,他们奔赴国防前沿、科研院所、学校工厂。他们走向沿海城镇、内陆深山、北国南疆。他们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每个人都尽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不少贡献,有的同学更取得了杰出成果。


    今年5月12日到14日,化学系1956级77名校友,怀着对母校、对师长的敬仰之情,怀着对同窗学友的深切思念,从齐齐哈尔、从广州,从祖国四面八方,陆续赶回母校,参加毕业后的第四次聚会。从12日起,刘先恭、李祥行、朱春生、董家禄、崔可经、施雪等人代表在校在宁校友热情接待,分发资料、畅叙别情,安排食宿。学校校友总会和化学化工学院热情欢迎并给予诸多帮助。
    在13日下午的庆祝会上,校友总会赠送与会校友每人一套《南大校友通讯》。学校前党委书记、现校友总会会长韩星臣,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赵国方和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潘毅到会祝贺。三位领导以及同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分别讲话,他们回顾了学校和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勤奋创新,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已经将南京大学建设成国内领先、国际交往频繁、影响深远的著名高等学府。他们简单介绍了化院的国家级学科建设、研究团队、重点实验室和“十一五”规划等盛况。他们对校友返校聚会表示欢迎和慰问,对校友们在各条战线上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并祝福老校友们愉快、幸福、健康、长寿。与会校友得知母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自主创新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的卓越成就倍受鼓舞,对南京大学在国内国际学术界、教育界的贡献和声誉深感荣幸。
    这届校友年事已高,大多在七十上下,有的已年近八旬,不少老同学带病来宁。石祖金同学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由夫人一路陪同。王庆甲同学因病不便远行,在回执上已经写明不能参加,但在最后一刻还是赶了过来。好几位因病因事不能与会的校友,写来了热情诚挚的祝福信,有的还汇来赞助款。刘先恭报告筹备经过时选读来信,读到深情厚意处语音梗阻,含泪读完。全场校友和校友家属都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聚会。徐辉祖同学在一个月前不幸病逝,他原先一直期盼能够前来相聚,这位性格坚强的硬汉子,与疾病抗争从不哀伤,在弥留之际却念叨不能再回母校而落泪。徐夫人顾悦雷女士怀着徐辉祖同学的遗愿来宁,受到全体校友的深情接待和亲切慰问。
    在随后的庆祝会上,校友们忆往事,庆重逢,诉衷肠,吐心声,谈名校校风,谈师恩师德,抒发缅怀敬仰之情,他们联系工作经历,自豪地表示:南京大学的毕业生,没有辜负母校的教育培养。近十位校友朗诵或书面提交情深意切的诗篇和创作的新歌,讴歌母校繁荣,回顾奋斗人生,赞颂同窗情谊,欢庆久别重逢,气氛极为热烈。在庆祝会上和各种小型交谈中,他们回忆着那不平凡的五年,那时候,有向科学进军的号角,有向“副博士研究生”冲刺的理想,有孜孜不倦的苦读,有夜以继日的科研、实验。还有反右派、大跃进、学工学农、向党交心,他们还和共和国同步,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两霸的封锁。他们深切怀念郭影秋同志的领导风范,郭书记与全校师生同甘苦、共患难,动员全校“坐下来,钻进去”,并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校友们至今记忆犹新。韩星臣会长13日讲话时,通过实例,谈到那不平凡的年代,话语亲切,感同身受,校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聚会期间,校友们还拜访了久久怀念的张祖训、都恒华、罗勤慧、沈孟长、严爱珍等师长,叙谈师生情谊,祝各位老师健康长寿。
    聚会期间,校友们还回忆起1959年东大楼遭遇火灾的情景。当初是这一届的一贯紧抓早自修的胡国有同学首先发现兄弟系储藏室的屋顶上冒出黑烟,他甩掉书包撞响警钟报警。这届学生和全校人员配合消防队奋力扑火,有的取水运水,有的抢出图书资料、精密仪器和化学试剂,迅速将火势限在三楼之上并较快扑灭。化学系陈亮曾老师和这届学生黄德培等多人冲进火海灭火,被烈火烧伤住院,同学们纷纷前往工人医院探视慰问。受伤人员至今仍留下大块伤疤。中文系归侨学生陈万里被大梁砸伤头部,不幸光荣牺牲。校友们深深悼念灭火烈士,赞颂扑火英雄,也为该年级青年学子们人人参与勇斗火魔而欣慰。有人预计,2009年初夏,也就是五十周年之际,可能会有对牺牲烈士的悼念活动。
    聚会期间,老校友们参观了南京奥体中心和南京电视塔,饱览正在快速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同学们又拜谒了天妃宫和静海寺,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而鼓舞,也重温了1840年以后的百年屈辱史,为今天的民族振兴、盛世年华和幸福生活而自豪。许多校友相继撞响了平安钟,祝福和平和谐平安吉祥,祝愿祖国繁荣富强和平统一。在各个景区、在美丽的校园内、在“儒子牛“雕塑旁,校友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瞬间,带回大量摄影和录像,杭州校友徐承古将一百多张精彩的数码照片放入163网“我的相册”中,提供网址和密码,供老同学们浏览、欣赏、下载,这届校友在上海的近20人,他们每年在沪聚会两次。正是他们首倡并积极筹备这次会聚,校友分会上海地区负责人秦征坚已经将三小时的录像,经过压缩、编辑,制作成VCD盘,分别寄送给全体与会校友,大家都已收到这份珍贵礼品,尽情回味。这张VCD盘,也已分别报送母校校友总会和化院分会存留。
    在13日的晚宴上,院系新老领导冯维波、潘毅、宣亚静带头演唱“革命人永远年轻”等卡拉OK名歌,师生之间、校友之间频频敬酒祝福、互致问候。随后的联欢晚会气氛更为热烈,宏亮的歌声赞颂“友谊天长地久”,“今夜无眠”、“我不想说再见”、“少年壮志不言愁”等歌曲,黄梅戏、老少相声等节目别开生面,强劲的48路太极拳,婀娜多姿的扇绸舞功夫不减当年、胜似当年,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少时代。因时间关系,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校友们又特邀两位同学再各献一曲,意犹未尽。
    14日的告别晚宴,不停地敬酒祝福,互道珍重。有的商讨今后再聚事宜,有的“今晚有约”:愿为母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奉献余热。同学们有说不完的知心话,纷纷拉回宾馆再叙,有的校友长谈到深夜。女同胞们更是动情,相拥难舍,依依惜别,感叹:“相聚不易别也难”!4位在宁校友心系带病而来的王庆甲同学,不放心他的返程之旅,都赶到车站话别相送,敬祝平安健康;石祖金同学特地在淮北停留,专程看望生病在床、临时决定不能来宁的同窗学友陈立国;刘先恭等将校友合影送到医院,介绍聚会情况,正在化疗的同学指着照片一一辨认,分享会聚的欢乐。
(朱声逾 未名等)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