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同窗 终生之谊——记南京大学77级地球化学专业毕业30年同学聚会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13-03-11浏览次数:2048

    正是江南草长莺飞的时节,我们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77级的全体同学相约回到了阔别30年的母校。我们拜见了师长,畅叙了别情,重温了鼓楼校园,也见证了崭新的仙林校区。

    就笔者的记忆所及,毕业30年聚会早在2011年10月份便由崔卫东同学首先提议,并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很多同学的积极响应。聚会时间、地点和具体安排经过数月的磋商和讨论,数易其稿,其间崔卫东、汪耀和沙鹏等同学的组织协调功不可没,最后敲定于2012年4月20-21日,结集在母校所在地南京。早在去年的圣诞新年期间,同学们便已兴致勃勃,翘首以待这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4月19日下午,同学们大都先后抵宁,包括原先因各种困难迟迟不能决定是否与会的韩容、余奥涵两位同学。这里尤其要提的是奥涵同学,直到最后一刻才排开万难得以成行,他的出现直令大家欢呼雀跃。晚间,借地母校的南苑餐厅,先到的18位同学和与会的嘉宾喜聚一堂,至夜深而不散。稍稍遗憾的是,金传胜同学因次日一重要会议难以翘课,不得不于当晚23点左右离席驱车前往宁波;而其时李院生和笔者两位最后到达的同学正在星夜驱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离南京已不足两小时矣。此一小小遗憾皆因笔者所致,只能留待下次弥补了。缘此,笔者只好勉为其难、临时抱佛脚、温习这已然生疏的方块字;披阅十月、增删廿次,码上这篇拙文聊以补过。然而,技术上说大约在4月20日凌晨左右,全班20个同学一个不落全部同时到了南京;这有可能是南大77级毕业30年聚会活动中的一项可以骄傲的记录。
    4月20日是我们这次聚会的最重要日子。早晨甫起床笔者便嗅到了南大宾馆大厅和过道里一片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室友院生刚出房间,好家伙,那一班豪杰不是崔卫东、高子闽、蓝先洪、陆杰、沙鹏、孙和平、王金土、王立波、王文杰、汪耀、肖小月、余奥涵、朱黎景?笔者口舌本也笨拙,这30年来又严重退化;骤然面对这许多像兄弟一样的当年同窗一时间竟激动得语无伦次。不过一顿熊抱过后,说什么已不再重要——多少话语其实尽在不言之中。岁月似乎对77级地化班比较仁慈,抑或沧桑并没有写在脸上?在笔者看来岁月尤其是对小月、金土、奥涵、和平等同学格外眷顾,直让人嫉妒。一群人拥向餐厅,便见杨新孝同学偕夫人、刘北玲同学携夫君已在用早餐。大家刚落座便见韩容同学在夫婿陪同下款款来到餐厅。少顷,顾鹰同学携夫人并俩幼子也来到餐厅,刹那间给这餐厅平添了许多生气。至此,加上早退的传胜同学,我们的30年毕业聚会便大功告成!
    上午,同学们来到了东南大楼,与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们畅叙阔别。地学院熊永根老师和南大校友总会赵国方老师分别代表学院和校友总会表达了对归来学子的热情欢迎;同学们一一简要汇报了各自30年来的历程。20个身影活跃在世界的三大洲四个国家,30年的岁月实在也不是一时半刻能说清的。然而,那一份对生活的执著、那一种始终进取的心态大家竟是如此地接近!我们当年的辅导员周永欣老师和我们一同回忆了当年的种种趣事,不时激起阵阵会心的笑声。当年我们地化老师张景荣的一片肺腑之言尤为令人动容。30年前同为地球化学专业的毕业生,30年后大家的经历和当下从事的职业居然涵盖了理科、工科、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大学、政府、企业和研究所等多种行业。然而大家一致认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在南大打下的坚实基础及南大校风薰陶下养成的南大精神是我们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的关键。
    陆杰同学多年来工作之余潜心钻研书法,为了这次聚会特地书写并精心装裱了三幅横轴赠给母校:“惟地可载”,“地厚天高”,和“惟地厚道”。深邃的语言配上遒劲的字体表达了全班同学对母校的感激和眷念。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回赠给大家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史》一书内容丰富系统而翔实,身为地学毕业生的我们读起来尤感亲切。此一珍贵的礼物相信将会被大家珍藏纪念。
    为了聊报当年母校对我们的栽培以及对建设南大地学尽一点绵薄之力,我们77级地化班这次有备而来,可谓用了心。1996年以来九次去南极考察并挂帅为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的李院生同学多年来对南极冰川深有研究,这次他精心挑选带来送给母校的南极岩石标本均为不可多得的珍品。顾鹰同学在澳洲的独特经历得以有机会采得一套科马提岩(komatiite)中的镍矿矿物标本献给母校。此类标本所以特殊,盖其成因于镍硫化物在流动岩浆通道里在古接触面上的沉淀,并不同于更长见的其他类型的科马提岩中的镍矿矿物,实为矿床学者梦寐以求的稀罕标本。陆杰同学带来的产于美国加利福里亚州隆坡克(Lompoc)的海洋硅藻土也是一绝。硅藻土是一种生物成因的硅质沉积岩,由古代硅藻的遗骸组成。因其孔隙度极大而比重特别小因此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性和离子交换性,在吸附剂、助滤剂、催化剂载体和功能填料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4月20日下午,我们同学一行在学校安排下参观了仙林校区。尽管新建筑风格略显单调,整个校区的气势和设施已尽可媲美欧美的一流大学。看到新落成的4万平米的图书馆,大家不禁想起当年袖珍的老图书馆及排队占位的情景,不免一番唏嘘和感叹。看到一些学弟学妹们在宽敞的体育馆里练习武术,身为龙门太极拳传人的小月同学不禁技痒,随即拉开架势瞬间一套如长江大河的演练让在场的同学和校友们看得如醉如痴。小月同学刚取收式,一旁观摩多时的立波同学受到感染,旋即出手一套如火纯青的杨氏太极拳直让大家看得目不转睛,与小月同学的龙门太极犹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20日的晚宴将此次聚会推向了高潮。在南苑餐厅,老师同学们推杯换盏,畅叙别情。小月同学慷慨提供的五粮液犹如绝妙的催化剂,让同学之情同窗之谊展现得酣畅淋漓。席间,原77级地质系地震班王瑞宇和张士朗同学、岩矿班的闵光融和周慧群同学、水文班的张敏同学均到场助兴并和大家多有诙谐热情的互动。尤为令我们感动的是闵光融同学,她全程参加了我们班此次的南京聚会,实为难得的一段佳话。小闵同学的靓影被记录在我们的许多活动照片中,令我们此次聚会尤其是我们的聚会照片增色许多。
    4月21日,我们一行先是应邀叨扰了卫东同学在南京温謦而舒适的家,然后游览了中华门和夫子庙。此次我们南京聚会得以成功举行、圆满结束,卫东同学和他的家人及公司同事功莫大焉。当然,卫东同学既为地主,在此也不便过多表扬;然而对崔嫂我们不能不在此诚挚地说一声“谢谢”了。虽然我等在南京四年寒窗,然而中华门修缮一新的古城墙上相信这是第一次留下了我们漫步的脚印,而面貌一新的秦淮河终让我们得以领略当年朱自清和俞平伯笔下的浆声灯影秦淮神韵。当大家相继走进位于秦淮河畔的“秦淮人家”餐馆共进午餐时,原地质系77级长跑健将63班的戴永善同学特地赶来一叙别情, 颇让大家喜出望外。
    带着不舍,带着眷念,21日下午到22日同学们陆续踏上了归途。排开万难与会的奥涵同学头一个赶回美国硅谷上班,奥涵同学的加州邻居陆杰同学也紧随其后打道回府。新孝伉俪离宁后继续他们的江南之旅,而韩容伉俪和其他一些同学则各取道回乡省亲。最后,文杰同学率领沙鹏、北玲夫妇、及笔者继续向西入川,为这30年聚会添上一缕余音。此为后话。

    前排左起:朱黎景、杨新孝、王立波、沙鹏、王文杰、高子闽;
    后排左起:余奥涵、崔卫东、王金土、韩容、刘北玲、汪耀、金传胜、蓝先洪、孙和平、肖小月、陆杰、顾鹰。


    自左至右:余奥涵、李院生、陆杰、汪耀、韩容、高子闽、王文杰、刘北玲、崔卫东、肖小月、顾鹰、杨新孝、王金土、王立波、潘普竞、蓝先洪、朱黎景、孙和平、沙鹏。

    潘普竞/文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