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校友通讯

苏州校区建设蓝图欣赏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2-01-19浏览次数:1812

2020年9月8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南大校友通讯》特选择部分建设蓝图,与广大校友一起欣赏与期待。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环抱古城苏州城西工业园区庄里山,东滨九曲河,北临昆仑山路,南靠太湖大道。依山傍水,景色秀美。

位置图


根据规划,校区分为一期和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21.7万平方米(约326亩),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截至发稿时,部分建筑已经封顶,一期工程计划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

一期景观面积约16.2万平方米,其中透水沥青道路面积约2万平方米,广场及运动场铺装约4.8万平方米,绿化及屋顶花园面积约9.4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约1.5亿元,采用多层级空间架构以及智慧海绵城市设计推动绿色校园建设。



一期景观设计理念及景观效果


枫香大道

枫香大道致敬苏州天平山、南京栖霞山两大赏枫胜地,形成南大苏州校区独有的景观风貌。绿化配置以枫香为主,结合樱花、紫薇、玉兰等开花树木,背景林以雪松、银杏、水杉、无患子等常绿林或色叶林为主,结合庄里山自然林相,形成四季变化的自然特色景观大道。

总体平面规划图


一期工程平面图


一期工程鸟瞰图


枫香大道效果图


水岸蓝带

水岸蓝带依托九曲河沿线创造1.5公里滨水景观带,并在宿舍区、行政区、运动区设置桃花园及林荫步道,草坡及眺景平台。绿化配置以碧桃、乌桕、垂柳、水杉等开花变叶树种为主,并搭配黄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局部配置樱桃、柑橘、枇杷等果树,行溯四季变化、诱蝶诱鸟的自然景观水岸。

水岸蓝带效果图


学术及科研交流区

学术及科研交流区位于一期南侧,包含学术交流中心和科创大厦,设计以建筑布局为基础,重点强化建筑的入口空间。其中学术交流中心、科创大厦之间的两座苏式庭院尤具特色,彰显苏州地域文化,在现代风格的建筑群落之间,低调内敛又不失人文意趣。

一期入口效果图


会议厅入口的镜面水景倒映着天空与建筑,营造了静谧稳重的入口氛围。建筑两侧的静谧镜面,与入口涌泉水景形成动与静的交汇,倒映建筑全时段身姿,将建筑设计语汇延展至外部空间。

会议厅入口水景效果图


酒店入口区组团效果图


古建庭院东园效果图——涵碧丹枫


古建庭院东园效果图——丛桂望月


古建庭院东园效果图——朔雪寻梅


古建庭院西园效果图——海棠春晓


古建庭院西园效果图——松筠探幽


古建庭院西园效果图——清风荷影


科创大厦

科创大厦景观设计强化建筑“天圆地方”的空间概念,主入口强调中轴,延续至北侧水岸,取印照天地、建筑与景观串联之意象。中轴入口两侧景观区,点缀乔木花池座椅,提供座椅休憩。入口圆环以列植银杏为中轴,端景设置公共艺术,形成视觉焦点。

环绕并映照建筑的水景池,打造科创大厦西侧入口高端、简约的入口形象。

科创大厦入口效果图


内庭院绿意景观,以灌木地被层次变化延续轴线的序列,并点缀乔木于其间,为师生提供一处静谧角落。

屋顶花园以简洁、规整的景观设计为主,充分考虑人性化,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活动空间。运用各式植物种类,打造四季皆有景的景观环境。内院与屋顶绿化以轴线方向为行走动线,打造科创大厦屋顶中轴观景休憩空间。

内院与屋顶绿化


教学组团

6号教学楼布局由4组教学组团构成,并通过屋顶绿坡将教学组团串成一体。绿坡内部是展览、报告厅等大型空间,上部则是可以供学生及老师休息、讨论、交流的场所。同时绿坡也能连接到不同标高的平面,形成多首层的空间。建筑在靠近体育场一侧设计了顶棚,结合底部的大台阶,可以作为学生交流讨论、观看运动比赛的场所。

7号教学楼的设计强调端庄厚重感。建筑底部与两侧建筑整体考虑,通过连续柱廊围合成U型广场,形成学术气氛浓厚的入口空间。同时底层局部架空,将山景引入到校园内部。

8号教学楼集智能教室与行政办公于一体,打造充满现代感的教学、办公空间。楼栋外部采用玻璃立面,坐落于教学组团中更具辨识度,更有通透感。北侧设置了地库出入口,教职工的主要停车需求由地库解决。楼栋周边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场地,方便学生及教师的使用。

教学组团鸟瞰图


运动场区

运动场区结合眺望九曲河景致,规划观景草坪广场及休憩带,衔接两侧水岸步道及休憩平台,延伸至博士宿舍区。丰富的植物层次,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休憩空间与运动场所。植绿成带,掩映空间,运动场地与住宿区咫尺之隔。

堂屋苦读不知倦,校场挥洒砺青春。

体育场以“功能优先,集约场地”为核心设计,看台设计充分利用庄里山地势和周边环境,在设计时采用景观化设计方式,远观与庄里山融为一体。整体建筑风格举重若轻,稳重典雅。看台西侧为庄里山,东侧为运动场,北侧为教学楼,南侧为篮球、排球场。看台所在的位置极佳,拥有良好的景观条件,并紧邻各类优质的开放空间。

运动区域效果图


思辨区

思辨区由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群楼的中央穿堂串接形成一建筑群组。中央穿堂以山体造型构成内部空间与外部景观,穿堂侧之天井则形成山水谷地意象。以山体旁的聚落空间想象塑造了两侧庭院,一方为曲径内院,一方为静思内庭。

屋顶平台区利用建筑坡度高低变化,创造曲折趣味的景观路径,并以大面积开放式座阶及树荫休憩花池配置,形塑高低层次曲折的多样区域,引导学生聚集,创造休憩、交流之场域空间。

思辨区域效果图


礼仪区

礼仪区含行政会议楼及周边景观,是一期入口形象空间,打造具有仪式感的展示界面,选用简洁、大气的景观元素。

进入校园的第一印象空间为映照行政会议楼景致的大型水景及广阔草坪,象征学校开放而富人文的学习环境。透过开放草坪及架空的穿堂,得以看见庄里山作为背景,呼应校园所处拥山抱水情境特质。

迎宾广场轴线草坪与草花相互交织,两侧阵列的银杏与香樟凸显主入口气势。

迎宾广场轴线


起居区

起居区含本科生宿舍、研究生宿舍及餐厅区域,满足学生日常生活所需的大部分功能,景观在保持连通性的基础上丰富室外景观功能。

起居区以聚落的形式布置,分为研究生与本科生两大区块,两大区块配合空间形式限制,同时以自然地景想象,形成“田野风光”与“谷地流域”两种空间特色。研究生宿舍以矮灌及地被植物形成田野意象,衔接半穿透的内院,形成返家的空间序列。本科生宿舍于入口及内部创造斜面草坡,形成谷地场景,地面则以流动的水纹,隐喻溪流的想象,使宿舍成为幽静的场所。

廊架空间以活泼的曲线分割地被、草花种植区域,增添绿化层次感。


宿舍区廊架空间效果图


博士生宿舍位于运动区东侧,延展部分建筑语汇,形成景观空间总体格局,在重要出入区域形成逗留集散场所,形成硬质场地与绿地的呼应。

博士生宿舍西南出入口空间效果图


宿舍组团效果图


食堂

食堂鸟瞰效果图


食堂侧面效果图


苏州校区的食堂将打造为实用、多功能、新型的食堂,功能集“用餐”“活动场所”“接待外宾”“非用餐时段自习室”于一体。为充分利用传统食堂除了集中用餐时间空间闲置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食堂空间承载的功能也随之转化。苏州校区食堂将成为社交、自习、研讨、聚会等活动的多功能复合型场所。食堂具有独特的环形设计,中央广场可用于举办音乐节、美食节、社团节等室外活动。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以“面向未来的以人为本的校园架构、面向场地秩序的文脉延续、未来书院模式的新型校园空间探索、面向城市的生态与智慧校园”为设计理念,以“智能化、生命化、集约化、人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为建设目标。在注重拥山抱水场地优势的积极利用之时,既承载着南大百年校园精神,又兼顾了苏州地域文脉的延续以及未来大学空间模式的导向。

目前,苏州校区建设工程正在稳步进行。让我们一起期待新校区早日建成开学!


(编辑/赵国方,供图/苏州校区,参考《姑苏晚报》、南大苏州校区等公众号资料)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