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校友通讯

淡淡的清香——回忆浦苑

发布者:jfx发布时间:2020-10-21浏览次数:1387

浦苑是个奇特的地方,她是一个身在其中就盼望着早点离开的“鬼地方”,又是一个离开就怀念的地方。

当年的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落寞归罪于浦苑的荒凉和寂静,把自己的忿闷迁怒于浦苑的偏远和单调。岁月奔腾在空旷的原野上,青春燃烧在贫瘠的土地上。于是,一个声音从心底呐喊着:我要飞走,飞到有梦想有阳光的地方去。

我们真的飞走了吗?我们注定要飞走的。但我们把思念留在了浦苑,怀念浦苑的心在激烈的跳动着。浦苑是大学的童年,只那一轮浦苑的月,就可以让我心明澈。怀念浦苑的时光,就如一个成人在细数孩提的趣事,虽琐碎,但回味无限,一种淡淡的清香。

是的,在我们的心中,早已种下一种情结,叫浦苑情结。

浦苑在我的脑海中是杂碎的,很多细节都已模糊,就如一张发了霉的碟,影像是一些马赛克的跳跃的画面,断断续续的,拼成零星的画面,作为回忆和怀念。

浦口校区(李宣良摄)

第一场雪


1998年的第一场雪,来得不迟也不早,但下得特别的大。记得浦苑的雪每年都下得很大。那是我们来到浦苑的第一场雪,于是格外地兴奋和激动。在教室里上课的我们早已按耐不住扑腾的心,尽管课堂有如此强的磁场效应。

记得那时我们上的是杨明老师的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修养课。一听这课的名字,可能就觉得索然无味了。但杨明老师风度翩翩,能用浅显的生活常识来诠释深刻的道德修养,生动亲切,幽默风趣,也倍受同学的景仰和褒扬。课的内容有时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老师语言的魅力和举止的优雅。第一次听杨明老师讲述“片面的深刻”这样的论断,心灵受到激荡。又一次,听到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杨明老师用遒劲的力道板书这几句话后,用他那优雅而有磁力的声音说:“若在那时,像在座的诸君,对此必烂熟于胸了。”我们只好汗颜了。

一下课,我们鱼贯而出,在外面打起雪仗来了。虽然已快同学一个学期,很多人不熟悉,但那次雪仗,我们沉浸在欢笑中,陶醉在简单的快乐中,一个个同学也熟识起来,看来真是不“打”不相识啊。

浦苑的第一场雪,是雪打破了浦苑的寂静,还是浦苑打破了雪的寂静呢?


第一次轮渡


大二那年的雪,可能是我在浦苑的三年中下得最大得一场了。那时刚考完试,每个人脸上洋溢着考完后的轻松和惬意,还有回家的温暖和急切。正好在我回家那天的下午,雪下起来了,开始不大,后来越下越大了。记得当时买好了晚上九点的5055次车票,五六个同乡一起回家的。

那场雪,使行色匆匆的人脚步变得更急促了些,高新站已满是挤着回家的人流了。当我们五点钟准备坐高新线到火车站时,大桥因大雪早已封路,高新停运。当时只好感叹中午进城的老乡是多么的明智啊。无奈之下,只好去坐轮渡过江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坐轮渡,还有风雪交加,冰泠彻骨;记忆尤深。

摄影/李倩

坐着马自达三轮摩托,颠颠簸簸,来到渡口。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不小心在下渡口斜坡时,顺着那滑溜溜的铁板斜坡一路滑了下去,只感觉到手试图抓住什么,但是徒劳。快滑到底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一种坚实的可靠,原来我滑到了一个渡船工作人员的腿上,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的兴奋呢,只听见那人说:“当心路滑,走边上的草席。”那次摔跤的唯一牺牲就是破了的手表。

坐上轮渡,迎面江风,茫茫雪景,顿时有种悲壮的感觉。遥想起当年屈原大夫,峨冠长袍,投身汨罗江的情景了。不过,再悲壮的激扬也挡不住回家的热情和急切。

火车到家的时间大约是凌晨四点吧,罩着夜色,踩着雪路,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我们到家了。


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就是电脑房,是可以上网,上小百合的地方,就显得格外的亲切和重要了。大二时实习基地在教学楼五楼,大概三十平米不足的房间,电脑很破,也很少,不能上网。后来听说要搬到另外一个比这里大一倍的地方,土枪要换洋炮了,换新电脑了,当时的热情真是高呢。

实习基地的建立,凝聚了同学的汗水和老师的关怀。记得当时我们发动全班的力量,齐心协力,搬家、整理、打扫,到后来建机房、搬地砖、装机器和架网络,都凝聚着我们的一份辛劳,可是我们乐此不疲。每当我们帮忙时,总看到一位老师事必亲为,干着一样的活,但不一样的是不时地关心问候着我们。当时就觉得沈老师的可敬可爱了,更增添了几分亲近感。

大三时,开了三门检索课,张老师的中文检索课,沈老师的西文检索课,还有袁老师的信息检索课。于是,实习基地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查资料做作业,也在那里上小百合,实习基地成了我们离开浦苑前的乐园了。

本科临毕业前,回到浦苑,特地看了一下实习基地,没想到管理员大爷还能清楚地认出我们来,很是亲切和温暖。

又是一年毕业时,若是重回浦苑,不知那个我们亲手建立的实习基地还在吗?不知那位叫得出我名字的大爷还在吗?

回忆浦苑的点点滴滴,犹如沏了一壶清醇的绿茶,需要慢慢品尝,才能品出其中的清香。浦苑的我们已经过去,但我们的浦苑依然年轻,充满朝气与活力。

什么时候再去看看,不为别的,只为那份怀念吧。浦苑,犹如一株清香的百合,已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信息管理系2002级硕士 俞飞豪)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