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学习,三十年的珍重

——记化学系1983级硕士研究生毕业30年返校聚会

发布者:黄毓发布时间:2016-12-07浏览次数:1093


在这个分化社会,在这个多彩世界,有什么力量,会使一群分布在全世界过五奔六的人,还会时常想念,还会见面热流激情。

那是1983年,36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靓男俊女、才子佳人汇集在美丽的南京,汇集在充满魅力的南京大学化学系,开始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美好时光,1986年仲夏,我们毕业,各奔东西。三十年如风如梦丝滑飘过,转眼,我们分别三十年了。

7月,我们必须纪念,就在2016年7月。

国内的、国外的、在高堂的,在庙宇的,请在今年7月回南京,去见见三十年没见到的老师和同学,去转转曾经学习过的东大楼、北大楼、化学楼。去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六舍、八舍。还有宏伟壮观的南京大学仙林新校区,很多很多。

我们年级分属5个专业,36位同学横跨4个年级,从76级到79级,有直接升学的,有工作后考入的,大家来自7个省份的6个高校,每个人都有极强的个人特征。有学霸,有考王。这些不分专业,不分毕业年级的同学形成了一个生气勃勃的班级。

化学研究,基本上就是一个不停试错的过程,也是一个大海捞针的过程。学习更深的课程,查询所有的文献,反复的论文前讨论,真开始动手实验,失败就如影如痴紧紧跟随。为了一点点的合成收益率,为了一点点试验曲线的完整拟合,甚至为了等待一台设备的测试几十人排队。一次又一次的严格规范,一天又一天的高强度的实验,迷茫中的前行。几乎每个同学都有实验做完,推倒重来的情况。“结果出来了吗?”成为我们见面时的问候。“我做完了”,是当时最美妙的声音。正是在这些点点滴滴中,坚实的科研基础不知不觉中形成。

所谓学校的高低优劣,不在于著名的老师、先进的设备、精美的教材和优秀的学生,而在于这一切的完美结合。所谓名校毕业生,就在于从开始就不知道结果还能坚持下来获取硕果的学生。



繁重的学习,漫长的实验,春去秋来,三年南大研究生期间,我们学到了什么?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南京大学给了我们什么?30年过后,回想在南京大学的那几年,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枯燥的实验、刻板的学习、单调的生活这些无形中教会我们凡事认真,教会我们遇事坚持。这些永不磨损的精神内在,为我们未来的几十年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文革后的77级和78级,毕业后或者直接,或者在研究生学成后大多出国留洋。当初不起眼,少亮点的79级,以及1983年入学的研究生,本着认真,坚持的理念,顽强扎根于快速发展的国土,充分吸收国际上领先的理论和经验,时过30年,异军突起,显示出其强大的发展生存力量。

聚会开始了,几十年没见面,不尽青春往事绵绵而来。紧握双手,辨不出对方是谁;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一个话题还没结束,又一个话题挤进来。上午的座谈会,下午的校园漫走,晚上的酒会,同学感情满满,开心的话永远说不完。

感谢科技的发展,感谢同学的不懈努力,原以为不可能的事,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我们全体还能汇集!原以为此一去就是离别,我们还能再次相见。人生不再如初见,30年恍如昨日,留不住时光,留住友谊。无论如何,我们不过,仅仅,也永远是一个南京大学人。

(杨吉晋)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