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京大学任教的日子

发布者:许晴亮发布时间:2016-12-11浏览次数:1379


  

2017年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将迎来建院100周年。我写下这段回忆文字作为我给南大外国语学院百岁华诞的献礼。

我与南京大学的缘分始于1985年4月,当时我受日本神奈川县教委的派遣,赴南京大学担任日语教员。当时神奈川县教委共向中国大学派遣了5位日语教员。除我以外,还有4位。分赴四川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辽宁大学教授日文。我们一行4人自北京首都机场入境后,先赴中国教育部报到拜访,随后稍稍游览了北京,便各奔东西。

在飞往南京的飞机上,我眺望到原本黄褐色的辽阔平原逐渐变得苍绿葱郁,我已忍不住畅想起了自然丰沃、和煦明媚的江南春色。到达南大后,我被安排住在自带庭院的专家楼里,庭院里的树木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那鼓圆了的芽包,伸展出来像一个个紫色的小喇叭。让我流连忘返的不仅有专家楼的庭院树木,还有玄武湖畔的美景。春天里,湖岸的柳树抽出细细的柳丝,缀满了淡黄色的嫩叶;那一簇簇桃花、海棠,更是展瓣吐蕊,美不胜收。

在南京大学,我担任当时日语专业大二、大三的精读与作文课程,主要教授82、83两级同学。哦,算起来我是该校的第4位日籍日语教员了。除了精读和作文课程外,年轻有为的王岚老师还希望我也给84级和85级的学生们录制听力范本。我欣然允诺,但条件是她教我中文。

时间一晃,已到1986年秋。在我回日本前的最后一学期,王岚老师提出从一年级开始便要让学生们习惯日语对话。应王岚老师盛邀,我开始教85级的日语会话课程,其中就有纯朴勤奋的王奕红同学,她现在是南大日语系主任。

南京大学日语专业的最显著特色是同时设置了精读和泛读两门课程。我任教的是精读课程。该课程注重语法的正确使用和语义的精准表达。课堂上,我一边带领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一边推敲不同词语、句式的精妙之意。与此相对应,泛读则以追求速度为主,不拘泥于语法和词句细节。与其它日语教育机构偏重于一字一句的精读不同,南京大学精读、泛读并重的课程设置,切实培养了学生们实用日语的能力。我记得有一位四年级学生从我这里借了一本袖珍日语书,用一晚上就读完了,其阅读速度与日语为母语的人相当,确实令我吃惊。

南京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们日语能力之高,出乎我的预料。记得刚到南京大学时,我的高跟鞋磨损了,想到街上修理,碍于不会说汉语,便想到去女生宿舍找个日语专业的学生做翻译。有位来自哈尔滨的女同学用日语的谦逊语对我说:“我陪您去。”她使用了或许连日本学生都不会说的很美的日语,我十分惊讶,没想到二年级的学生便能够如此自然而贴切地运用日语了。




南大日语专业学生水平高,不仅与他们都是经过数层筛选有关,也与他们进校后日以继夜地学习有关。我总是看到他们天刚亮就开始在校园里读书的身影。每次我走进教室,同学们总是在边朗读课文,边等我上课,从不浪费一分钟。吃过晚饭后,他们马上又回到图书馆或教室学习,直到快熄灯。南大学生的勤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987年3月,我任教期满回国。在南京大学的2年时间里,我充分享受了教“天下英才”的喜悦与快乐。这段时间在我43年半的教师生涯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大日语专业的学生,不但学业优秀,更怀有深厚的仁爱之心。我和毕业已30年的学生们至今还保持着联系。有的学生每年给我寄贺卡;今年我做乳腺癌手术时,住在东京的南大毕业生亲自把我送到了手术室门口;在我出院时,又有两位82级的学生,带着大家的慰问卡和花束专程前来探望我。

期盼我教的学生们在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绩,同时,也衷心祝愿包括日文专业在内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展宏图,越办越好!

(文/滨屋方子,翻译/82级日语系阎晓霞)

  

作者简介:

滨屋方子,日本新泻县人。1985-1987年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外教。日本同志社大学社会学硕士、文学硕士,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课程毕业。日本神奈川县立高中国语科教师。退休后任台湾义守大学应用日语学系专任教师、助理教授。2008年2月起任台湾静宜大学外国人访问教师,2008-2016年兼任该校助理教授。

滨屋方子老师教学认真,待人热情,深受学生爱戴。2002年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滨屋老师曾专程返校参加庆典,并在外国语学院的欢庆会上用中文演唱了南京大学校歌。

滨屋方子老师长期致力于日语教育研究,出版了《日语中的“问候语”》(致良出版社,2007年)、《副词集萃》(致良出版社,2016年)等著作,代表性论文有“论‘对不起’的多义性”、“初级日语教育中‘歌’的应用方式考察”、“副词研究(1-54)”等。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