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MBA1997级、2007级校友返校聚会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18-03-08浏览次数:1161

流光飞逝,弹指间,十年廿载。

12月2日,“那些年这些事一群人”——南京大学商学院MBA1997级、2007级校友返校活动顺利开展。200多名校友带着对母校的乡愁,怀着对同窗的思念之情,在安中楼齐聚一堂,一同开展校友返校日活动。冬日,温暖的阳光里,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随着微风拂动,仿佛母亲看到孩子归来时露出的温柔笑容。

早上,校友们回归班级,重温在校时的点点滴滴,一间间温馨的教室、一张张神采飞扬的脸庞,把时光带回了10年、20年前。大家一起感慨青春难复、容颜易改,唯授业之恩没齿难忘,同窗之情刻骨铭心。

上午10点,大家汇聚在210鸿意报告厅,简单的欢迎环节中,商学院校友与发展办公室主任马骏老师对大家的回归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MBA教育中心李晶主任也表示欢迎大家回家,并向大家介绍了现在的MBA中心团队,MBA工作的新面貌、新成果。

紧接着是世界咖啡环节。离开校园后,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职务的校友们带着母校授予的知识,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大家借回归之际,在母校精心营造的温馨环境中,一起积极探索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家交流不同的观点,用丰富的职场经验和社会阅历就热点问题进行分享解答。然后大家又一起就未来校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和互补展开了讨论和展望。整场讨论,气氛热烈而又融洽。

中午,大家一起漫步校园,穿行在熟悉的校园中,中山楼、北大楼、大礼堂、拉贝故居、高大的梧桐树……对于每一个南大人,这一切都已深深地刻入心灵、融进血液。随后,大家一起走进了学生食堂就餐,回味了一下学生生活。

下午14时,校友返校欢迎仪式正式开始。

商学院副院长韩顺平教授作为主持人,将“校友返校”比喻为“亲人回家”,并对“亲人们”的归来表示了欢迎。

校友总会张锁庚秘书长致辞。他指出,在学校、商学院、MBA教育中心、MBA联合会及各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发展,校友工作成绩斐然。未来将形成知行楼、校友文化展览中心、校友之家等多方同步模式,学习优秀校友工作经验,给校友们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做出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校友文化。

商学院沈坤荣院长致辞。沈院长介绍了南京大学和商学院近年来取得的优秀成绩,并号召校友们积极为学校、学院的建设建言献策。他表示,学院将会为大家开通更加丰富、便捷的交流渠道,让更多的优秀校友走回学校,甚至走进课堂,协助商学院的建设,早日实现建设国际一流商学院的宏伟目标。

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学系彭纪生教授讲话,他从传统管理学角度剖析了“近十年的商界躁动”以及不断涌现的新的管理词汇,呼吁大家返璞归真、重温经典,坚守、坚信管理学本质;深度剖析商业本质及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逻辑,弘扬“大道至简”的管理精神。

1997级A班的雷典和2007级春B班的周娟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们就各自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精彩分享,向母校和老师们汇报了自己的奋斗成果,获得参会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也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掌声。

MBA教育中心李晶主任主持了校友颁奖环节,校友们获得了“五星校友荣誉”:“社会责任之星”、“创新创业之星”、“自励乐学之星”、“优秀组织之星”、“管理菁英之星”。一本本荣誉证书既是母校对校友们的认可,也是情真意切的鼓励,鼓励一直在努力中的校友,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MBA在校生们,励精图治。

回到学校,自然要回归课堂。在前期校友联系的过程中,沈坤荣教授的“宏观经济学”被大家点名率最高,于是MBA教育中心邀请沈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与区域发展”。

沈老师阐释了中国呈现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分析了当下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深度剖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需要“适应新环境”、“拓展新空间”、“构筑新动力”、“金融防风险”,并就如何应对进行了分析说明;点明中国经济需要坚持“一带一路”的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坚持有序开发,引进技术不断学习,坚持全球化道路,共筑世界命运共同体;指明中央经济工作主基调由“保增长”向“去杠杆”的转变,强调“顶层设计、理论实践、监管实践”。

校友们纷纷记录下这些难得的干货,学习氛围异常热烈。

校友欢迎仪式过后,是圆桌交流论坛,由MBA联合会主席郭欢欢同学主持。1997级雷典、徐勇华,2007级汤宇、黄兴稳、卞国兴、陆涛校友以“缘聚南大携手成长”为主题,围绕“MBA的变化、成长和展望”和大家畅谈分享。

至此,“那些人这些事一群人”——南京大学商学院MBA1997级、2007级校友返校活动圆满结束!欢迎校友们常回家看看!

    (申璐、戴天飞、姚天曜)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