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往昔情 传承“百”年魂

记哲学系1982级校友毕业30年返校聚会

发布者:许晴亮发布时间:2017-02-24浏览次数:1293



10月30日下午3点,来自全国各地的哲学系1982级系友共聚南大哲学系楼,共同回忆青春的读书时光,畅谈三十载的人生故事。哲学系系党委书记周爱群老师、系副主任李跃华老师、系办公室主任王玲老师等接待系友回“家”,并参加了系友们的团聚。

  

追忆年华:“余生好长,你好难忘”

  

来到系楼门前,系友们都被“哲学系”这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名字所吸引,虽然随着年岁的增长与它渐行渐远,但只要一抬头看见,往事仿佛就在眼前,那种专属于南哲人独有的情怀瞬间就被激发出来。

合影之后,周爱群和李跃华老师带领系友们参观系图书馆。当看见当年手写版的本科毕业论文被母系精心保存完好时,系友们既惊叹又感动,读着30多年前写下的文字,仿佛看到年轻时那张稚嫩的脸庞,回到对当年青春岁月的追忆中。

  

共叙经年:“感恩 感叹 感动”

  

参观完系楼,伴随着缓缓的歌声,系友们落坐于系楼401室,开始了“系友座谈会”。周爱群老师首先致辞,代表哲学系全体师生热烈欢迎各位系友回“家”,并贴切地形容:系楼外虽秋雨绵绵,但“哲里”却因为系友们的到来春意盎然。之后,周书记还对仙林校区目前的硬件设施、学科分布进行了简单介绍,在介绍南哲时突出强调,从1920年开始到现在近一百年时间,自刘伯明先生创立南大哲学系以来,南哲的历史至今没有断过,我们为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后,李跃华老师向系友们汇报了哲学系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社会服务、培养模式以及就业情况。其中,哲学系坚持以“专业基础扎实、理论视域宽广、多元化发展空间广阔、社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实现哲学系人才的高端就业,让系友们为之赞叹。

30年时光荏苒,各位系友代表们相继发言,分享了他们毕业以来的人生感悟。在发言中,系友们共同表达了对母系培养的感谢,对师生情谊的感动,以及对母校、母系发展成就的感叹。

现任南京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孙艺祥系友首先发言,他说参观了系楼的硬件设施,听了系师资力量的介绍之后,由衷感叹如今学习环境的优越,在为哲学系喜人的变化深感骄傲的同时,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生涯,那时一切都靠手写,上课没有教科书,办学条件远不如现在。但所幸的是哲学系“人少而精”,系友们都被分配到很好的单位工作。并且,孙学长表示感恩哲学专业的学习,尤其是毕业以后,更能体会到哲学的益处,对他在金融行业的工作也有帮助。

现任昆山市政协主席冯仁新系友接着发言,他坦承,“学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但30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让他对哲学有了很深的认识,对南哲有了更深的感情。尤其是在经历西藏之行的生死考验之后,南哲赋予他的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使他对人生有了更加理性、豁达的态度。他表示“南大哲学系的光环照了我30年,还将继续照下去”,并骄傲地说道:“学哲学的人就是聪明,什么都能干”。

现在江苏凤凰出版社工作的蒋卫国系友自述平时不太多说话,但见到大学同学十分激动和开心。哲学系保存完好的学籍卡勾起了她很多大学时代的回忆,那些展览在资料室的优秀学术成果上老师的名字,让她倍感亲切和自豪。作为出版工作者,她接触过很多哲学系老师们的论文和书籍,她表示愿意为系里服务,也希望能和南哲多多交流,互相分享前沿的学术思想。

现任镇江市发改委副主任吕仁卿系友表示,虽然仙林离镇江很近,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进来参观学习,对于此次相聚他也很激动。虽然毕业之后也从事过与哲学无关的行业,虽然周遭也有人对哲学的学习产生质疑,但他说:“哲学带给人的是取之不尽的灵感和不同于常人的处事方法,无论做何种工作,身边的同事总会觉得他看待问题的方式和不同场合的语言表达与众不同。”对于哲学重新受到大家的重视,以及看到母系的发展成就,他感到十分的欣慰和自豪。

现任省人防办处长姚少华系友说,在大学之外,好像听见很多人在说哲学无用,哲学在注重实际效益的市场经济下没有一席之地,但今天来到母系,亲眼看见这些被外界认可的学术成果,以及了解到哲学系学生的高就业率和多元化出路,才确信哲学正朝着光明的大道前行,哲学系的办学正风风火火地进行着。30年来,他从事了很多工作,包括:宣传工作、秘书工作、管理工作、机关工作以及工程建设工作,哲学之于他所涉及的每一个行业都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他相信,未来哲学的天地一定会更加广阔。

大学期间曾任班长、现任教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亚平系友在最后发言中,表达了对母系的感恩之情,也祝贺母系未来发展更好。

座谈结束后,82级系友们开展了重新领“学籍卡”活动。周爱群向系友们颁发他们当年在南哲学习时的学籍卡,并与系友们合影留念。这些学籍卡保留的,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更是30年前系友们共同拥有的青春。

  

期待未来:“常回家看看”

  

“八十年代指点江山,三十年光阴不改初衷”。30多年来,虽然校园建设变好了,在系师生变多了,就业选择变化了,但南哲人踏实做学问、低调做人的作风没变,哲学系各专业均衡发展的办学方针不变、广大系友与母系的感情未曾改变。

相聚的时刻总是短暂

这一别也许又是经年

真心希望在各地打拼的你们保重身体

期待下一次再相会!

  

(刘洁)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