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1959届校友返校庆祝毕业60周年

发布者:徐月瑶发布时间:2019-12-02浏览次数:296

2019年9月18日上午,历史系(今为历史学院)1959届校友在母校知行楼思源厅举行毕业60周年庆祝会。有10位同学出席:杨振亚、沈汉、徐洁明、苏仲波、王亮功、姜雪明、宫庚明、杨如林、周静鹓、李庆余。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赵清、人事秘书王敏应邀出席。

我们等待这一天已经整整60年了!从毕业离校那天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梦想:重返母校校园。光阴荏苒,今天终于梦想成真。李庆余受59届校友会召集人杨振亚的委托主持庆祝会。他说,我们毕业60载,如今都己是八旬、九旬老人,但我们还是要举办这个庆祝会,目的是对母校、母系表示感恩之心,重温我们的同窗友情。四年的大学生活是难忘的。母校、母系给了我们知识,还有启蒙和品德的培养,使我们以后能服务社会,成为一个好公民。没有南京大学的教育与培养就没有我们的人生。我们感恩母校,怀念母校。生命不息,感恩不止。

赵清对我们回到母校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南大的发展与规划的近况。学校的总体目标是,至本世纪中办成一个有中国特色、有南大气派、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鼓楼校区、浦口校区、仙林校区(主校区)。目前正在建设第四个校区,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这个新校区将纳入南大二级学院——金陵学院,更倾向于科研投入,对发展国际影响力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会有积极意义。赵书记还告诉我们,随着办学目标的需要,学校的招生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研究生比例有大幅增加,本科生比例在缩小。现在历史学院本科生约16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700余人。赵书记的介绍很鼓舞人心。一听完他的讲话,我们连连称赞,为母系的繁荣昌盛而骄傲。

沈汉接着报告本次庆祝会的筹备经过与几位外地校友的近况。说这些同学虽因年老体迈不能赴会,但对举行庆祝都是十分期盼的。她告诉大家,张树栋在今年4月因病去世,住病房期间,他还惦念着庆祝会的举行。94岁高龄的徐洁明电话里听说要举行庆祝会,欣喜万状,当即回应说:我去,我一定去参加。沈汉宣读了陈文娟(定居美国)、王季婴(杭州)、李祖铁(福州)、曹惠民(上海)、杨虞斌(上海)、范庆申(上海)等同学发在网上的贺辞。言词恳切,颇为感人。

杨振亚、苏仲波、徐洁明、姜雪明、王亮功、宫庚明、杨如林、周静鹓先后讲话,表达各自的感想,回顾60年前毕业与揣着分配通知书奔赴工作岗位的情景。我们依稀记得,郭影秋校长在欢送南大1959届毕业生大会上的讲话。郭校长用中国古代美德经典《弟子规》中的两个词语——“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鼓励我们,走上社会后要有远大志向,做一个高尚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辜负学校与老师们的辛勤培养。杨振亚感谢同学们对他患病的关怀与探望。他透露了一个想法,说要把这四十年来举办过的校友活动整理成文字,作为一个集体记忆保存下来。他的想法马上引起关注与积极的反应,大家建议他做成一个口述史。赵书记十分支持,说可以让学院成立不久的口述史协会帮助完成这个项目。会后,在知行楼厅堂,赵书记、杨振亚和李庆余又讨论了如何运作的事,对具体流程加以落实。周静鹓告诉同学们,她正在编辑庆祝会相册。

庆祝会持续了约一个半小时,而后在会议室与知行楼前拍照留念。历史学院设宴款待庆祝会与会者。赵书记因工作忙未入席,王敏秘书共席欢聚。席间,欢言笑语,叙旧吐新,各抒情怀。宴会及二小时。

“相见时难别也难”。候车时刻,大家不断互道珍重,依依不舍,相拥作别。在送上徐洁明大姊与苏仲波这二位年事最高的学长后,我们都各自打道回家。毕业60周年庆祝活动结束。

    (文/李庆余)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