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南大物理系1970届六班原共40位同学。在2002年百年校庆前,那时没有微信,手机也没普及,同学家中也不全有电话;会玩电脑和有电子邮箱的也不多;多亏我班在南京农业大学工作的周静娴、姚国顺贤夫妇多方联系,使得我班在百年校庆时是年级里出席人数最多的班级,其中部分同学还受到当时南大校长曲钦岳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历史记下这一美好的瞬间。后来他们俩专门编写了个通讯录发给有关同学,内含各人地址电话等,还自费请大家在南京“搓一顿”并相约以后适当时候分别在沪宁线上的同学轮流“做东”聚聚。
我们“南大物70(6)班”微信群是由我班芮根生同学发起的,他原是我们年级的干部。开始人数不多,可能是有些同学没有手机,或不会用微信;我自己算是第一批加入,微信名用的是“金虎子”,主要是因为听说网上有些骗子利用你的真实姓名去行骗。
自从有了微信群联系就方便多了。当然有许多积极分子发出不少有用的东西,旅游风景、国外风情、书画诗词、时事新闻。记得潘文孝同学几年前在我们班上群里发的“识花君”的应用程序,使我认识了许多花花草草,尤其是一些中草药和珍稀树木。像我们“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同学群”里的原数学系熊建康同学就长期坚持每天给大家发新闻信息,他的诗文也很好。缪长荣同学也是经常提供给我们许多有用的信息。
1997年我班家住镇江的丁廼迟、张宝森、吴万芳三位同学相邀到他们那里玩。记得前二位同学均为家中独子,先分配在外地。尤其是丁廼迟同学,为调回父亲身边以尽孝道,当年推迟谈恋爱结婚。那次镇江之行他身体不好,还坚持陪了大家一段时间,使我们十分感动,2018年元旦我还写了首《采桑子》词作为此行的纪念:“镇江小聚贤学友,不是青年,胜似青年。千缕情丝万里牵。/金山别后常思念,岁岁新年,今又新年,同窗五载自有缘!”
次年无锡彭诗娴(女)、吴新年、杜学林3位同学又诚恳相邀去鼋头渚、拈花湾和苏州等地玩,我因患下肢静脉曲张未去,但我的心却跟着他们一道在群里玩,并写了三首《相见欢》词:“到无锡,近新年,谢诗娴,思久万芳相见,忆南园。/文勋看,庆银赞,太湖鼋;敦惠有才身健,爱咱班!”
同学们情深意重。当他们知道我患下肢静脉曲张不便远行,有的在我们“南大物70(6)班”群里发治疗方案;大家到镇江聚会时吴万芳同学还专门赠送我一双套腿上的“静脉曲张袜”,前些时又特地发来几个“秘方”。
1970年南大要在湖南常德市桃源县建分校,对外保密叫“654工程办事处”。因此,我们班级还有好几个湖南藉同学,2018年3月23日他们组织到湖南桃源的654工程老地方去“回访”。我心里十分想去聚会,可惜腿因静脉曲张行动有些不爽,无奈放弃此行。南大湖南校友会秘书长李特南学弟发起成立了“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同学群”,群中有我们1965年入学的部分同学和有关老师,尤其是多年来一直坚守在654的常州籍沈林海老师。群里的同学们有些在校时虽然并不熟识,甚至有些同学从未谋面,但是大家都非常热情,心心相印;正如曹声清同学说的:“互相重新认识也是人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去年还热情相邀大家到湖南长沙等地游玩,个个“满载而归”。
通过南京大学校友总会赵国方副秘书长,我还重新联系了原来“劳动锻炼”时住在一起的老校友王雨生同学。他本是化学系与温元凯同班,只因为肾病耽误一年分配时间,他的诗文和书法功夫很了得。最后,为我可爱的学友们填词一首《沁园春·赠学友》:
十里秦淮,六朝古都,数年熏陶。忆南园宿舍,北楼课上,老师严谨,学友辛劳。武汉航船,洞庭湖水,美好行程永记牢。桃源县,南大分校事,人鲜知晓。
年轻气盛攀高,埋头干、出成绩自豪。赏栖霞红叶,七桥湿地,江南贡院,扬子江桥。锦绣前程,平凡工作,奋勇争先冲目标。老有养,享太平盛世,就在今朝!
(吴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