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校友通讯

远非最后一次的聚会 ——记数理逻辑专业1965级返校聚会

发布者:XYH13发布时间:2023-11-28浏览次数:10

2023526日,南京大学迎来了五十八年前的入学新生。原南大数学系1965级学生张翠翠、陈善英,午后便早早地来到母校,守候在南京大学广州路门口,代表在宁同学等待着她们的数理逻辑专业同窗。春风不染白髭须,随着一阵又一阵的惊呼,一拨接着一拨华发而不苍颜,步履矫健而非蹒跚的翁媪来到南大南苑宾馆。

我们65级数理逻辑专业原本30人。2000年聚会时,已有两名同学病殁。从那时起至今的23年里,又有五名同学先后故去,抚今追昔、令人伤怀。2012年,母校110周年校庆再聚时,逻一同学提出此后要三年一聚。所以,三年后又有了2015年的钟山聚会,会中同学公议以后每年一聚。于是,2016年的温州聚会、2017年的扬州聚会、2018年的徐州聚会以及2019年的如皋聚会便接踵而来。

2020年,数学系65级校友大群数一数二的南大学子异常热闹,群内要求聚会者,人声鼎沸。马金川、陈善英、钱龙江、陈允茹、张翠翠、雍殿书等同学善体舆情,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认真的筹备,并把具体的召集任务分解到原来各班的有关同学。逻一健在的23人全部报名,连同8名眷属,共31人准备来聚。谁料新冠来袭,奇迹在发生的前夜湮灭。稍后,数学系百年系庆和南大120年校庆也在筹备之中,同学聚会的筹备又趁势而起。谁料新冠疫情云谲波诡,殊难管控。虽然执事诸君尽心竭力,然而年级大聚会两起两落,期未有成,令人扼腕。

2023年,疫情管控放开后,聚会之事有了转机。先是429日,数学系195714位南京老校友的南京苏园聚会激发了我们;接着515—18日的数学专业小部分同学的聚会藉由马金川、钱龙江、吕森森、张翠翠、陈善英、陈允茹等在宁同学的配合下成功举办鼓舞了我们。于是,原数一陈善英同学鼎力相助,张翠翠、林玉珍同学热心参与,在聚会前不久方才从京返宁的吕森森同学积极推动,“520群主纪少华同学在与上述等诸位商定之后,当机立断:526日举办逻一同学聚会!516日下午,晓谕全群。截至520日,合计共有17名同学和3名眷属报名与会。

聚会本着联谊叙旧为主,游览景点为辅的原则进行。旅游景点选择了牛首山、大报恩寺和江南织造博物馆,都是我们学生时代尚未开发的景点。527日上午,外地同学16人,在吕森森和陈善英两位在宁同学的带领下,来到了市南牛首山。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风光秀美,是中国佛教名山。我们在南大读书期间,虽也知道春牛首、秋栖霞之说,但因囊中羞涩,未能成行。现今牛首山最值得一游的地方当属金顶佛宫,即佛顶宫。这里供奉着佛祖顶骨舍利,分为大穹顶的外供养和小穹顶的内供养两个部分。一共九层,地下六层,地面三层,很是气派。虽然我们不礼佛,不扫塔,但是并不影响中午在斋堂吃素面。我们的素面中,另加了吕森森同学制作的熏鱼和五香蛋,足以大快朵颐。我们走走停停,回忆往昔,自得其乐。根据南京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聚会全过程天天都是大概率有雨,届时却既无烈阳暴晒,也无大雨陡降,适合老同学们留下“青春倩影”。然我等何德何能,老迈如此,却“天眷正隆”?

午饭后,我们将两处游览“合并同类项”,趁兴前往江南织造博物馆。博物馆是在清代的江宁织造府旧址基础上建造起来的,位于南京市市中心大行宫地带。这大行宫之所以称为“行宫”且“大”者,是因为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六下江南,其中有五次下榻此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于康熙五十年,诞于江宁织造府内。博物馆基本上恢复了江宁织造府的原貌。集中展示了一府——织造府,一馆——云锦馆,一楼——红楼(梦)、一园——(江南)园林。我们游走其间,仿佛听见了雪翁的浩叹,宝黛的诗词应对和卿卿我我,使人不禁遐想联翩。

第三天一早,我们前往慕名已久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大报恩寺地处秦淮区中华门外,原本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在长干里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历史上,建初寺是稍后于洛阳白马寺的第二古剎。在将近一千八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寺院屡废屡建。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在建初寺原址上营建大报恩寺。大报恩寺最后一次毁于太平天国时期。2008年,遗址出土佛顶真骨”“感应舍利2015年末,大报恩寺轻质保护塔主体工程完工,遗址公园开园。置身园内,仿佛触摸到兵燹战乱和繁浩艰巨的工程给苦难深重的南京人民带来的累累伤痕,我心恻然。

当日午饭以后,参与聚会的全体同学集中在宾馆小花园内,与罗亮生同学亲切会面。罗亮生同学是我们“逻一”同学中唯一留在南大工作的,专业完全对口的一位同学。荣任全国性的计算数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对于他来说游刃有余,而且工作卓有成效。罗亮生同学对同学聚会一直怀着极大的热忱,在“微信互联网”尚未建立、健全的时代,他是全班同学联系的纽带、团聚的目标。是他在毕业30年聚会中请来数学系和计算系的领导,促成其与我们的亲切会见;是他在母校110华诞的聚会中,沟通校方把我们安排在校庆主会场;是他在钟山聚会中,不辞劳苦地开着自己的车子,一趟又一趟地接送同学。罗亮生同学的病情牵动着全班每一个同学的心,五年前亮生染病之初,我们并未发觉事态的严重。直到他连续两年因此错过同学聚会,我们才发觉情况不妙。罗亮生同学的手术成功和手术后的表现令人欣慰,谁知新冠病毒又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当他消瘦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尽管大家强忍着眼泪,但是仍有未及一语,便泣不成声者。而罗兄却神采奕奕地和大家一一握手,表示自己并无大碍。其实,他自己驾车前来就是一种冒险,他说:“实在是太想你们了,豁出去了!看到了同学们对自己这么关切,一切都值了。”我们深信,罗兄定会早日康复,下次必能和我们一样,正常地参加聚会,因为他就是为书写传奇而生的!

因为恰有半数同学当天晚就要离宁返沪,所以大家便赶往南大校门和北大楼草坪,在那里合影留念。528日傍晚,南苑宾馆之南芳园华灯照宴,逻一同学和数一部分在宁同学欢聚一堂。同学们在交杯换盏之际,流露出浓郁的依恋。吕森森、宋顺林、纪少华同学的引吭高歌,使告别宴会的气氛达到高潮。潘舜英同学的丈夫张致光先生的答谢词令人感动。丁修国同学动情的即席演说,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大家一致感谢陈善英、张翠翠、林玉珍同学和吕森森同学夫妇为聚会提供的优质服务和丰厚的馈赠。一致认为此次聚会天遂人愿、主宾两欢、圆满成功,并且远非逻一”的最后一次聚会!群主纪少华宣布:“520的下次聚会,即老班长陈时中同学首倡的入学60周年聚会,将于2025年举行。

作为东道主的几位同学实在是太辛苦了!翠翠是学妹,森森是学弟,我们无需多谢。难得吕森森同学的夫人余老师也对我们如此尽心尽力、热情友善。吕森森同学却说:“翠姐与善姐均遭流感,体弱乏力。翠姐不但感冒了,而且晚上失眠,实在难为她了!此次聚会之所以圆满成功不仅是因为天公作美,主要还得力于大家心心相印,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彰显出尘纤不染的同学友谊。”近来一直身体不适的林玉珍同学也从头到尾、满怀热情、不辞劳苦地参与了聚会的服务工作。本来与“逻一”聚会没有直接关系的“数一”陈善英同学,义不容辞地利用自己深厚的人脉关系,承担了包括宾馆联系、饭餐预订在内的大部分后勤保障工作,为同学们节省了不少开支。聚会开始,她就因流感未愈而不适,但是她一直坚持到最后。

没有与会同学的配合,光凭几位东道主的热情也是办不好聚会的。在聚会中,我们欣慰地看到同窗之间和衷共济、相濡以沫。年逾八旬的袁斌同学是“逻一”的“大哥大”,虽然作为“小弟小”的吕森森一直留心关照着他,但是他事事不落人后。“小弟小”说:“‘大哥大’非常棒,步履轻快,谈笑风生”。邢桂芬同学是我班女生中的“大姐大”,在历次同学聚会中,她是“穆桂英阵阵到”,总是坚持走完聚会的全过程,本次聚会中,她除了多一条拐杖之外,与其他同学别无二致。确实,我班的“五朵金花”个个都是意志坚强的女性。邢桂芬和房立英同学一路相搀互助谱写了同学聚会中的感人一幕。我们放心地看到,潘舜英同学在其人生伴侣张致光局长的专职保护下,不仅毫发无损,而且还不时为别的同学拍照。身体健康的杜锡龙同学夫妇,27日下午博物馆游后,虽也劳累,却安步当车、步行返校。同样步行返校的至少还有吕森森、徐冠时、杨海林、纪少华、宋顺林、陶万模等同学。行动敏捷的徐冠时同学一直像兄长一样关照着相对懒散的我,他和杨海林、陶万模等同学还在每次游览行将结束时,关注邢桂芬、房立英等同学,随时准备施以援手。

28日晚上,送走了离宁返沪的同学之后,陶万谟、袁斌也先后离开母校。而邢桂芬、房立英、徐冠时和我买的是29日下午的返程票,为了我们四人的不致落寞,陈善英同学主动陪同我们到宝船遗址公园游玩。宝船遗址公园座落在南京市西部、长江之滨的五作河上,是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年而投资开发的龙江宝船厂遗址公园。公园中最显眼的,是重达2吨的郑和全身铜像和宝船复原模型。整个公园全景式地再现了当年宝船厂的恢宏气势和繁忙景象。

再见了,同学们!让我们相约“入学60周年聚会,再唱相逢是首歌吧!

    (文/熊建康)

 

附:

南京大学1965级数学系逻辑专业班近日欢聚母校,微信群里传来这张在南大校门口的潘同学夫妇合影。我颇有兴趣地简单处理了原图,发现此合影构图上佳!主角潘同学伉俪神采奕奕,恩爱有嘉;背景是熟悉的南大校门,简朴而宏达!一切是那么亲切如亲临其境。更巧合的是右侧那两位欢言而行的小师妹入镜了。让我们回想当年也是这个年龄时在校的情景……只是时隔半个多世纪,真有天差地别啊!我们没有她(他)们这样幸福啊!……感慨之余,我们再次祝贺母校121周岁生日快乐!

同学们!健康快乐地活着,迎接两年以后我们入校六十周年的好时光!

    (沈国强)

 

编者按:

上文“逻一”“数一”指1965级数理逻辑专业和数学专业一年级。因1966年起大学停止招生多年,没有新的一年级入学,因此1965级各专业学生仍以逻一”“数一”“中一一类自称自己的班级。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