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1-26浏览次数:1110

今年10月6日,我们历史系64级同学为纪念入校50周年、校庆112周年而举行了聚会。这次难得的聚会令我感慨良多,久久难以忘怀。


不堪回首的分别


我们这届同学毕业之际,正值“文革”极左路线猖獗之时,姚文元在中央广播电台大骂“大学生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识爹和娘”,污蔑我们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叛徒、特务相提并论,不仅推迟了一年分配,连毕业证也不发,就把我们这些“臭老九”“充军发配”到农场、边疆等地接受“再教育”去了。


坚持不懈的寻找


由于匆匆的分别,心情的不快,工作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同学之间缺乏联系,很少往来,以至在南大100周年校庆之际,历史64级同学相聚寥寥无几。为了入校50周年聚会时大部分同学能够相见,同学们千方百计,苦苦寻觅。特别是徐世才同学的那种认真负责、坚持不懈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他只知道1971年从安徽白湖农场出来,张传志同学分在蚌埠,邱正国同学分在滁州,其他一无所知。为了寻找分别四十多年的老同学,他自费在《快乐老人》报上登寻人启事,等了很久,未见回音。他没有灰心,又自费请安徽电视台“帮你忙”栏目在电视上寻找,又等了很久仍未见回音。按照常理就是寻找几十年的亲人,这时候也该放弃了,但是他仍不放弃,坚持不懈,不找到绝不罢休。于是托亲戚、找朋友,最后通过芜湖市公安局进而联系到蚌埠市、滁州市公安局警务平台,终于查到了张传志、邱正国的下落。

在查找张传志时更是一波三折;查到了张的电话后,徐欣喜万分,但是拨通电话后,里面的回答却是“你打错了”,打了几遍都是如此。(原来这部电话早已停机)于是徐又想办法查到了张传志儿子的电话,从那里问到了张家的住宅电话,但是拨通住宅电话后却是无人接听(电话线被碰断,正在报修),徐早上打、中午打、晚上打,都是无人接听,第二天早、中、晚又打了三次,还是无人接听,直到第三天中午才打通电话,终于“挖出了”这位“潜藏”很深的张传志同学。


无微不至的关怀


宋俊昌同学的双目几乎失明,听说老同学聚会欣然应允,准备家人陪同前往。同县的丁士良同学家中有病人需要照顾,很难脱身,本不打算参加这次聚会,但得知宋的情况后很受感动,于是请人照顾自己家中的病人,自告奋勇陪同宋前来参加聚会。一路上嘘寒问暖,搀扶前行,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宋修琢同学不幸生病,上吐下泻,加上患有冠心病,病情相当严重,连穿衣行走都很困难,同学们争先恐后,前来帮忙:有的联系车辆,有的打扫污物,有的帮穿衣服鞋袜,大家还争相陪同他到医院看病,最后由樊道恒、张传志两同学架扶他上车到了鼓楼医院。经过排队、挂号、就诊、验血、输液、买水喝、找厕所等等,一直折腾到凌晨两点多钟病情好转,才搀扶他走回学校宿舍。樊还不放心,一直陪到天亮才回到自己家中。

樊道恒同学对聚会全盘负责,为聚会辛苦操劳。他沙哑着喉咙,左问右找,蹒跚着双腿,东奔西跑。多少个夜晚不能安睡,多少顿早餐匆匆忘掉。

马俊南同学的爱人小腿骨折,时刻需人陪伴照料但是他克服困难,大部分时间与同学相伴,大部分精力与聚会相连。

上述同学的表现,真可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欢乐无限的聚会


久别重逢的兴奋与喜悦,使同学们不能自持:有的紧紧握手,有的热情拥抱,有的开怀大笑,有的老拳嬉闹……

在师生联谊会上同学们静静地聆听80多岁的张树栋老师再次给我们进行人生的教导。随后,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回忆昔日的友情,有的感慨岁月的蹉跎,有的抒发成功的喜悦,有的畅谈生活的美好;有的诵诗,有的吟词,有的翩翩起舞,有的纵情高歌,有的表演武术,有的献上墨宝……

半个世纪的光阴已经过去,昔日的同窗岂能相互忘记?今天这难得的聚会,将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莫论官职大小,不谈金钱多少,我们这些古稀之人还需要什么?那就是健康与快乐。

最后大家在健康、快乐的相互祝福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去。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