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昆明,有着迥异于内地的澄净天空。63年前曾有一群年轻人揣怀着理想来到这里奉献青春。他们就是西南服务团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校友们,也是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大会上唯一一个“杰出校友集体奖”荣誉称号获得者们。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说:“西南服务团校友的事迹,是南京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校党委任利剑副书记亲自策划指导,南京大学西南服务团校友口述史项目组一行11人,经过2个月的前期准备,利用暑期在云南省昆明市寻访当年参加西南服务团的老校友们。项目组在昆明历时12天,访问21位校友,采集口述历史音像资料50余小时,征集到图书114种、手稿20余篇总计3000万字以上的文献资料,获赠西南服务团胸章、照片、行军水壶、纪念章、战友书画作品等实物史料60余件。截至8月底,初步整理出的项目《资料汇编》,涵盖调研报告、录音整理稿、采访手记、随感、影集等多项内容,其中仅“口述实录”就达40余万字。
在滇两周,我们对一位位年近耄耋的老校友进行采访。当录音笔红灯亮起,DV机镜头聚焦,老校友们用略显颤抖的语言将书本中抽象的历史事件丰满地还原到现实耳畔。行军、接管、建政、征粮、剿匪,这些冷冰冰的名词,正是老人们当年一幕幕鲜活的生活经历。
访谈中,回忆中大、金大的校园生活,是老校友们最轻松愉快的时刻。四牌楼下的琅琅书声、鼓楼岗上的晨钟暮鼓,是那一代青年学子大学生活的集体印迹。若非1949年的鼎革之变带来的命运转轨,他们的人生一定别有一番模样。赵先政校友告诉我们,当时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让他动员同学参加西南服务团时,没有承诺,也没有工资,只有“参军入伍干革命”这七个简单的大字。就是这几个字,让西南服务团的成员穷尽一生来参悟。
经过短期集训接受革命教育后,他们于1949年10月2号整装开拔,乘闷罐火车一路走走停停到湘潭,后因铁路不通,只得徒步行军。负责打前站的周志成校友回忆,强行军让大部分来自城市的青年人吃不消,“脚上起泡司空见惯,热水泡脚成了政治任务。”这些艰难困苦,给初尝革命之果的城市青年“上了第一课”。行军过程中,要学习党的城市政策和农村政策,掌握抵达云南后的工作政策。时任大队宣传员的孙松林校友回忆,每个大队都下设一个宣传队,队员们在路边表演快板、演唱革命歌曲,还为途经地方的老百姓编演革命话剧,既消除隔阂,又鼓舞斗志。演到动情处,百姓们往往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以致于队员们事先要把枪支藏好,以免意外。这样的生灵之怒,一直伴随着他们走到昆明,伴随着他们被分配到云南各地征粮土改的群众大会上。
1950年2月,西南服务团在到达云南后,于小石坝集中分配工作。队员们心中的小石坝,就好比传说中的山西洪洞大槐树,从此一别,各奔西东。再回首,有的是物是人非,有的是阴阳相隔。唐泰良校友回忆,当时分配工作是每个地区一整套班子都提前准备好了名单,根据文化程度、专业背景等因素,分配到城乡的不同地方的不同岗位。
热火朝天的新社会建设鼓舞人心,而波云诡谲的政治运动在此时已是暗潮涌动,当这群知识分子还在埋头苦干时,他们的头顶上已经乌云密布。革命前壮怀激烈的理想情怀,与革命后残酷的现实政治间的落差是如此巨大。知识分子出身的原罪,让老校友们的命运在接踵而来的政治运动中几乎无一幸免。在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曲折探索中,他们历尽艰险,尝尽酸辛,不仅是肉体的苦难,还有灵魂的凌辱。
回首几十年的坎坷人生,蒋钟若校友说:“我们的社会总喜欢赞扬在坎坷中仍能坚守正义无愧良心的品格,这当然值得赞扬,但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忽视了对坎坷产生的原因的反思?”无论活人还是死者,对他们遭遇的不公,最好偿还方式莫过于深究这场灾难的根由,铲除培植灾难的土壤。一代人付出如此惨重的损失,理应换取不再重蹈复辙的保证。
彩云之南的不朽,不靠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也不靠空洞的纪念建构而成,而是靠西南服务团每一个成员亲身的付出与实践而成,靠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革命浪漫主义与残酷的现实政治黑洞猝然相遇后迸发出的人性之光而成。他们注定是失落的一代,更是不能也不应被遗忘的一代。
在这个盛夏,作为来自老人们母校的青年师生,我们庆幸,为他们曾经的激情与梦想,迷茫与落寞,困苦与坚守,作了一次还算忠实的记录。
(武黎嵩 黄柘淞 李昕垚)
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计划简介
紫金山麓,秦淮环拥;南雍黉宇,巍宅此中。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南京大学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1952年与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金陵大学合并组建全新的南京大学。百余年来薪火相传,教泽绵延,完整反映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到发展跌宕起伏的历史,而南京大学在不同时期培养出的一代代杰出校友,正是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他们对母校的回忆、建言,以及自身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都是南京大学无比珍贵和不可复制的精神财富。
开展杰出校友口述历史计划是丰富校史留存、记录大学发展轨迹的重要方式,也是积淀大学历史底蕴、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更是增强海内外校友对母校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正因如此,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计划工作组应运而生,以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南京大学的杰出校友为样本,展开口述史的调研、采访与整理工作。工作组由南京大学校友总会统筹,邀请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教授担任顾问,校友总会秘书长张锁庚博士、历史学系教师武黎嵩博士担任指导老师。工作组第一期项目——“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校友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口述史”,由来自历史学系、文学院、社会学院、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5个院系的8位同学共同参与。在经过2个月的前期准备后,工作组于2013年7月14日起赴昆明走访21位老校友,历时12天采集口述历史录音、录像资料50余小时,征集到图书114册、手稿20余篇,总计3000万字以上的文献资料,获赠西南服务团珍贵实物史料60余件,整理汇编出40余万字的口述史资料。工作组也藉此荣获2013年度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省级十佳团队;口述史作品《1949—1952:红色政权在云南的建立与巩固——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校友口述“西南服务团”历史》入选由中山大学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决赛(最终结果将于近期揭晓)。
未来,工作组将通过吸收包括有口述史研究经验的历史学系青年教师、学生,热爱口述史事业且愿意为之积极奉献的其他院系学生,以及摄影、摄像、录音、后期剪辑等专门技术志愿者;进一步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地开展校友口述资料采编工作;将构建一套高效、灵活的项目组管理体系;完成一批影响力大、历史价值高的精品口述历史项目;形成一批史料详实、成果丰硕的口述历史著作;造就一支能力强、经验丰富、成果突出的南京大学口述历史采集研究的专业团队。以此为基础筹建“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研究资料室”和“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采集研究中心”,以期在国内外高校口述史研究领域中产生重要影响,为形成“南大口述史”的研究特色奠定基础。
在此,我们诚邀海内外广大校友加盟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计划工作组,以“今日南大以我为荣”的赤子情怀,回报“昨日我以南大为荣”的拳拳之心,共同推动,使得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研究之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共襄百年南雍复兴腾飞之盛举!
南京大学校友口述历史计划工作组
博客地址:http://historynju2013.blog.163.com
新浪微博:南京大学口述历史
电子邮箱:njuoralhistor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