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文系79级校友聚会之二三趣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2-19浏览次数:1158


癸巳之秋,枫叶瑟瑟,校友咸聚于南苑。自别后三十载,群贤无不慨叹时间之如流水,稍纵即逝。执手相游于仙林,聆翠鸟之浅唱,感桂香之荷风,忽觉昔日园中之绿荫,今已亭亭如盖矣。遂小记79中文聚会之二三趣事,聊表纪念,愿诸前辈岁月康乐。

一、诠“杯具”

杯具自古乃生活必需品,谐音以为人生之悲苦常态。且看老校友如何为杯具洗刷粉饰,为之慷慨解义。

1.0版:人生是杯具。

2.0版:我的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3.0版:人生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更像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

4.0版: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也可以看成洗具。

5.0版: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你努力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发现自己跳进了一个餐具(惨剧)。

6.0版: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我们认为自己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已经掉进了另外一个杯具。而若你发现你没有跳进另外一个杯具……那恭喜你……你掉下茶几了。

7.0版:人淡如菊,但是菊也需要泡入杯具。

8.0版:人生就像一个透明的杯具,我们自知身在其中,偶尔和另一个杯具一见钟情,却出不去。

9.0版:我跟上帝说我渴了,于是上帝给了我一大堆杯具。

10.0版:女人是水做的,为了迎合她们,男人注定成为一个个杯具。

11.0版:人生要泡在杯具里才能入味。

12.0版:人参要泡在杯具里才能入味。

终极版:人生是一只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而本身就是杯具的我们还非加上茶叶自以为与别人没有茶具(差距),结果人们都说咱现在要用就用餐具(惨剧)。我们在沉默中灭亡,成了文具;在沉默中爆发,成了火炬。我们想明哲保身,都成了面具。我们想一鸣惊人,都成了京剧。不能再次相聚,执手相看泪眼,成了默剧。生活是自己的杯具,别人眼里的洗具。

佛经言,幸福之本质虚妄不实,苦痛方为真。老校友对“杯具”的诠释,不失为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他们懂得,其实生活中真正的“杯具”,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二、杂谈时尚

许久未见,诸君自是心潮澎湃,喜悦之情难掩于心底,会场各处笑声起伏,捉襟见肘。或饮酒,或游戏,好不热闹!

恰逢张平张君正襟危坐而阅某时尚杂志,众人见其严肃相不禁失声而笑,却看杂志封面乃一素韶美人,便心领神会,一齐调侃道:“张兄,食色性也。”

未曾想到这抛砖引玉的一句话引起了缪小星缪君对于时尚二字的千万感言。

“时尚,何谓时尚?美乎?丑乎?质韵异乎?余以为时尚既非一时之物,亦非一地之物。魏晋名流食五石散而松衣宽袍于道路之上,其谓时尚亦只存乎其时矣。今之时尚者,未必为完美之物。风土乡情,民族气息,异于常人常物者,此皆为时尚也。况乞人不才,若令其正衣冠而饰君子,其貌虽变,质不变,可称时尚者乎?”

少顷,众人皆停杯投箸,听其杂谈。

“今北大有夫妇二人,弃教授一职如草履,隐于郊外深山之中。男耕女织,夙兴夜寐。忙时种豆理禾,观南山之悠然;闲时诗酒琴棋,悟禅教之超达。虽受累于柴米油盐,余以为此为真时尚者也。”

“玉有瑕,璧有阙,安能称其不美哉?世间万物,月有阴晴,人有圆缺,各有其韵也。有阙者,真美也。真美者,亦真时尚也。”

满座皆以为然。

三、闲侃深夜窸窣声

宴罢,郭君看着桌上只余下残羹残殇,满脸的不舍与惆怅。

不料,阿潘飘渺的身影似从民国飘来,停顿在郭君身后。

“还不走吗?”

“还在怀念当初刚进校的日子啊。”

说着,便把手搭在阿潘肩上,两人拉拉扯扯踉踉跄跄的漫步到苑外的花园中,准备磨好口舌,像当年那般再用话语大战一夜。

刚到花坛上坐定,阿潘便找准时机,先下手为强。

“你小子,当年可是我们中最贪吃的一个。大家都没有零食解馋,就你一人有一个饼干桶。”

“诶,话可不是这么说。我当年分了你们不少饼干,全是我的最爱,自己都舍不得吃,你们几个为了充饥就给糟蹋了,害得我都没能好好品尝。”

“后来你干脆就不分了,改成晚上吃。一个人窝在被子里解馋,整间宿舍熄灯了就听见你那边窸窣声不绝如缕。”

“我还一直以为你们没有发现……”郭君一惊,险些从凳子上掉下去。

“所以我们几个只能每晚舔舔干嘴唇,愤然入睡。”

“哈哈,我今天才知道你们几个一直觊觎着我的饼干啊……”

……

庭院里充斥着淡淡的桂子之香,如当年秋季刚进校园一样,若有若无,清晰而迷惘,刹那而永恒。

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他们的谈话还在继续着,从艺术到文学,从家事到国事,从青春懵懂到蜕变成熟。他们的脸上还是堆砌着满满的笑容,虽然比年轻时多了几缕皱纹,多了几许疲惫。

夜深人静,大师们的话语会调动起我们的沧桑感,好像我们在不同的状态之间经历着不同的生活,遭遇着不一样的命运,让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我们的生命远不止这一次。这便是中文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是,南大中文系始终在这里,不离不弃,是我们永远的家。

游子们,欢迎回家。

(李婷,文学院在读学生)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