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杜厦校友(左一)与获奖教师合影
图为赵令欢校友(左一)与获奖教师合影
9月10日,在南京大学庆祝第29个教师节会议上,我校举行奖教金颁奖典礼。由校友捐资设立的“杜厦奖教金”和“赵世良讲座教授”颁发,同时颁发的还有“中国银行奖教金”、“北京银行‘京’英奖教金”、“雨润奖教金”、“唐仲英特聘教授”、“陈嘉讲座教授”、“宜兴讲座教授”。
仪式由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张荣主持。洪银兴书记、陈骏校长和捐赠单位代表分别向获聘、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杜厦校友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数量经济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太平洋联盟主席、投资人。2007年,杜厦校友捐资3千万元人民币助建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2008年11月,杜厦校友又捐资600万元设立南京大学杜厦教育奖励基金(留本基金),每年利用基金收益奖励南京大学45周岁以下的文科优秀青年教师。每人奖励人民币1.5万元,迄今已有30名教师获得奖励。本次获得“杜厦奖教金”的是罗晓翔、张晓东、陈兵、张谊浩、方先明、刘春林、李明辉7名教师。
赵令欢校友,1984年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弘毅投资总裁。2011年,赵令欢校友捐资1千万元设立南京大学赵世良教育基金,每年以基金收益及弘毅基金的配套捐资奖励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并在基础课教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该奖项每年评选5人,每人一次性奖励10万元。迄今已有11名教师获得奖励。本次获得“赵世良讲座教授”聘任的是丁南庆、王建军、吕效平、叶继元、李向东5名教师。
附:杜厦、赵令欢校友在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杜厦校友
母校这两个字我们说得很多,可是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的词,因为它跟母亲联系着。任何一个人可以忽略任何人,但是不能忽略自己的母亲,所以中国文化是以孝为核心的。当我从南大毕业的时候,我一生就注定了将像尊敬自己的母亲一样不忘母校的爱,这一生当中我会尽自己的所能去回馈她,这是我的责任。我自己也做过若干次的教师,70年代末做过中学教师,从南京大学毕业之后我在南开大学做大学教师。虽然我现在在做企业做生意,但我内心深处仍有一种自尊,有一种自豪,因为我是教师,我来自于南京大学。这将注定我在生意场上有一种正气去面对生意当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我对我的家人有交代:我和我的家族对于南京大学的反哺,对于南京大学的奉献和孝顺,还要子子孙孙传延下去。我和我们拥有的奖教基金去年跟南京大学达成一个协议,如果我的基金在南京大学的管理下不断扩大的话,我就等比例地扩大我的这笔基金,我们将永远奉献自己,把生意上赚的钱像孝敬父母一样回馈南京大学。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很多年以后,南京大学也会像哈佛大学、像斯坦福大学、像耶鲁、像普林斯顿一样有无数的校友们可以从自己赚来的钱哪怕是自己家里的钱,拿出一点点来回馈自己的母校,我们希望能够起这样一个带头和表率的作用。
赵令欢校友:
我今年正好50岁,是天命之年,回顾过往,我一直认为在南京大学的4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4年,不管是学知识还是树人品。那4年终有两件事印象深刻,一是作为一等奖学金的获取者,每个月有12元钱,让我有极大的安全感;另外一个,就是我遇到了特别好的教授,魏荣爵、蔡建华、龚昌德、吴培亨,当时他们都已是知名的大教授了,但是他们倾注于教大一、大二的学生的那种热情、那种认真劲,像龚昌德教授的投入,吴培亨教授的循循善诱等等,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所以从十多年前我就开始捐助一些钱,支持那些能够考取南大但是付不起钱的学生,这样坚持了10年。到了2011年更有能力之后,我们就想还另外一个愿——尊师爱教,希望能够让真正有爱的教授来为学生上他们人生第一阶段的课。我和我弟弟赵文先生商量,为了纪念我们的父亲赵世良,所以用他的名字来做这件事。很简单,就是想回馈,感谢母校,感谢教授,感谢我们的同学能给我这个机会,并且希望南大的这种传统能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