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1962级同学进校50周年纪念活动散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2-17浏览次数:1167


中文系1962级同学进校50周年纪念活动散记
徐有富/ 文

    今年是南京大学诞生110周年,恰好也是我们中文系1962级学生进校50周年,我班40位老同学中有33位返校参加纪念活动。不少同学还与老伴携手同来。为了与校庆活动衔接,我们的班级活动安排在5月22日。这天,我们参观了修葺一新的赛珍珠纪念馆——我们在校期间中文系办公室所在地。一楼朝南的大房间是会议室,当年系里为我们班召开的迎新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系主任陈瘦竹先生在发言中随口大段大段地背诵了鲁迅《在酒楼上》等篇章,使我们受到了强烈震撼,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会议室里通常放着一副乒乓球台,经常看到郭维森、邹恬等青年教师在这里酣战,当时他们都风华正茂,精神抖擞。有的单身老师就住在小阁楼上,秦德林的《论野草》就是在小阁楼上写的,记得桌边的烟灰缸满是烟蒂。秦老师偶尔也会向来访的学生谈鲁迅的生活体验:“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正对中文系小楼的西南大楼,是我们班经常上课的地方,陈瘦竹、王气中、赵瑞蕻、周钟灵、裴显生、侯镜昶、黄景欣、秦德林、陆锡书等名师等都在这里为我们上过课。旧地重游,同学们还能记起老师们昔日上课的风采。如侯镜昶在讲《春江花月夜》时,播放了同名乐曲,不时点评着:“⋯⋯月亮慢慢升起来了⋯⋯流水潺潺⋯⋯到了小河口⋯⋯一叶扁舟渐渐远去⋯⋯隐没在水天相连的雾气月色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带入了诗情画意。邹恬那潇洒自如的竖写毛体板书,引得同学们纷纷模仿,他有时还貌似不经意地抽看我们的听课笔记,能让我们从此听课、记笔记不敢懈怠。还有王兆衡对作文的分析,能让同学们产生一经点评,便成佳士的感觉。金崇水同学至今还保存着裴显生老师批改的一份作业,批语指出“这篇东西,还不成熟”,并罗列了四条缺点,金崇水却偏偏对这些批评终生怀着感激之情。
    我们班的一些课外活动也是在西南大楼的阶梯教室里进行的,最难忘的还是每年的迎新晚会,任课教师常受邀参加。活动内容除班上预先准备的几个重点节目外,就是生着法子让大家上台即兴表演。记得在1963年年底的迎新晚会上,徐有富同学被游戏规则套牢了,只好上台朗诵了一首诗,开头四句是:“我是时光老人,经过无数历程。虽然已白发三千丈,但就是热爱年轻人。”由于紧张,立足未稳就朗诵起来,朗诵得结结巴巴的,后来赵瑞蕻先生在讲话时,还特意模仿他局促不安的样子,朗诵了这几句,惹得哄堂大笑。迎新晚会还有个内容是各班带着最优秀的节目相互拜年,有时侯校系领导还化了妆造访各班,往往能将晚会推向高潮。
    这次聚会还有个重要内容是参观仙林校区,我们重点参观了新校区的图书馆和体育馆,望着宽大的走廊、阅览室、开放式书库与功能齐备的各种专门化体育场馆,老同学们都感慨万千,要知道我们当年连个上自习的地方都不容易找到,为了在图书馆阅览室占一个上自习的座位,大家都要想尽各种办法去抢。绝大部分同学通常都只能在南草或南平那些简陋的教室里找一个手扶椅上自习。我们的课外体育活动通常都是在马路上托排球,在宿舍走廊的台阶上下象棋。仙林校区恢弘的建筑与各种现代化的设施使我们充分体会到学校随着时代的进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5月22日下午,我们利用校友总会知行楼归燕厅会议室开了个座谈会。记得我们第一次聚会的座谈会是在雨花台举行的,当时的主题是“毕业三十年的恋爱史与奋斗史”,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那么艰难而曲折,听罢难免嘘唏不已。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是“风雨五十年的人生感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内容虽各不相同,但是其基调却是一致的,我们可利用同学们的原话归纳成十六个字:母校恩重,同学情深,健康是福,安享人生。接着同学们来到北大楼前的草坪上,在夕阳晚照中,采用各种组合形式,抓紧时间拍照。我们班的毕业照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晚上,中文系专门为我们设了欢迎宴会,院领导热情洋溢的欢迎词,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回家的感觉真好。
    为了这次难得的聚会,在宁老同学前期筹备时,征集了同学们的当年老照片和近期生活照,汇集了大家的人生感悟和通讯录以及纪念文章,编辑成精美的《风雨五十年》纪念册。见了老照片,我们都深感青春是美好的;见了新照片,我们都从中读出了各位老同学所饱经的风霜。
    次日,老同学丁曰泗夫妇邀请我们游览溧水天生桥景区与大金山国防园,大家自由组合,三三两两地在一起畅叙往事,细述家常。世俗的烦恼都被抛到了爪哇国,剩下的只是同学间的情谊。晚上举行惜别宴会,同时表演文娱节目,大家都知根知底,同时又经过五十年风雨的磨练,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各种绝活都竟相亮相,博得一阵阵掌声与喝彩声。我们班已经聚会了十三次,大家都进入了古稀之年,原计划这是最后一次聚会。谁知晚会尚未结束,南通的几位老同学,就邀请大家明年到濠河一游。而2014年是中文系建系一百周年,不少老同学都表示要返校庆祝,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聚会还将延续下去。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