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动天下庆华诞 雄创未来谋发展
—— 南京大学喜迎110周年华诞
王明生 张文江 / 文


五月的南京大学,繁花满树,青春涌动。今天,海内外嘉宾和校友、兄弟院校代表、南大师生代表共计4000多人齐聚南大仙林校区,共庆南京大学110周年华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校庆题词。回良玉、刘延东、李源潮、韩启德、陈至立、蒋树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或致贺信。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也发来贺信或贺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保华,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陈秀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石泰峰,江苏省常务副省长李云峰、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江苏省委秘书长樊金龙、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苏宁、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罗一民,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原江苏省政协主席孙颔,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以及5位诺贝尔奖得主、39位境内外院士等出席大会。
大会首先介绍了1939年入学的95岁中央大学校友龚治黄,1944年入学的93岁金陵大学校友李涛。
庆祝大会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主持。
体育馆内喜气洋洋,欢乐祥和。主席台对面悬挂着大幅红色标语,上面写着:“弘扬大学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为把南京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场馆四周悬挂着两条大幅红色标语,上面写着:“承前启后续辉煌,继往开来谱华章”,“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共创南大美好未来”。
下午3时,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60多年前由南大校友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庆祝大会正式开始。
南京大学创办于1902年,历经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110年来,南京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积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和科技成果,在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南京大学秉承优良传统,坚持科学发展,正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
在110周年校庆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题词:“办好南京大学,为国家和民族培养高素质人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题词:“领学风之先,重德才之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贺信中说:“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享誉中外的高等学府。一个多世纪以来,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汇集了一大批学术名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南京大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教学和科研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展现出蓬勃活力”。他希望“南京大学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大力发扬优良传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积极探索创新,切实发挥优势,继续突出特色,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谱写南京大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贺信中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机遇,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她希望“南京大学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需求,继承优良传统,科学规划未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贺信中深情回忆了在江苏工作时多次到南京大学,就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和交流的感受。他说,“南京大学‘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发展服务的意识;南大师生严谨的学风、创新的精神、开阔的视野、广博的学识,至今仍历历在目。”他在贺信中说,“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学是培养集聚高素质人才的殿堂。”他希望“南京大学以庆祝建校110周年为新的起点,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题词:“追求卓越,再创辉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在贺信中希望“南京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开放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原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在贺信中说,“南京大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具有很大影响、很重要地位的一所著名高校,这来自于它悠久的历史,来自于经过无数南大人的辛勤奉献和共同努力,在为我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对于已走过的110年路程,对于已有的辉煌业绩,我们深感自豪,我们为母校而骄傲。同时,我们对母校的未来,也充满着希望与期待,南大的未来依旧任重而道远。”
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在贺信中说,“南京大学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声望的高等学府之一,历年来造就了很多杰出毕业生,这些学子为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南京大学的成千上万在校学生、科研人员和以往校友,共同怀着求知和发明的梦想走到一起。大学的出色学术成就是他们勤奋工作和全心奉献所结出的硕果。南京大学还在自己110年的骄人历史中,超越国界,构筑包括与加拿大大学在内的国际学术伙伴关系,并因此而令教育界同仁瞩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贺信中说,“南京大学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领导人才,在联合国最高层工作的中国职员中,几乎有一半毕业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在联合国官员汉语培训方面给予我们的支持,在预防艾滋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提升环境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所有这些都令我们获益良多。对于未来的挑战,全世界人民都在寻找答案,采取行动,为的是建立一个更为安全、安宁、公正的未来。在这一过程中,联合国非常需要依靠合作伙伴们的力量。”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贺电中说,“南京大学为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亦为现代思想与中国文明复兴基地,对近代中国在教育、学术与文化上均具有重大贡献与深远影响。深信在诸位学术界先进与全体师生努力之下,南京大学必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回归大学之道,坚守大学之本,重塑大学之魂》的讲话。在讲话中,他回顾了南京大学的历史传统和办学成就,阐述了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与方略。(本期另文刊发)
教师代表陆延青、学生代表秦瑜洁在发言中,回顾了在母校工作、学习的经历和感受,并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为母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贡献。
洪银兴宣读《关于颁发“南京大学卓越贡献奖”的决定》。据了解,自2002年建校100周年以来,南京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表彰上述奖项获奖团队对学校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南京大学决定分别授予他们“南京大学卓越贡献奖”。
陈至立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获奖团队代表颁奖。
梁保华、陈焕友、洪银兴、陈骏分别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获奖团队或个人颁奖。
南京大学不同年代校友代表徐家福、萧信生、毛如柏、张青松、王同歌、郭华东、杜厦、张翔、罗凌飞、王欣然在献辞中,用充满深情、各具特色的语言表达了对母校感恩之情,并对母校美好明天表达了良好祝愿。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荣林宣读《“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邮票”发行通告》。
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原南京大学校长曲钦岳为“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邮票”揭幕。
庆祝大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致辞中说,南大和清华有着相通的精神气质和深厚的传统友谊,两校都是在图强思变中孕育而生,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富强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救亡图存、兴国安邦的历史使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两校共同的精神传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紧迫任务,他希望两校开拓合作领域,互学互建,互帮互助,大力提高办学质量,谱写两校精诚合作、携手共进的新篇章。
德国弗莱堡大学校长施维尔在致辞中说,自1986年南京大学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合创办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来,南京大学一直站在学术全球化的最前列。弗莱堡大学对可再生能源和环境治理的研究为弗莱堡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我们真诚期待与中国学者的合作。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致辞中说,南京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110年来,南京大学以“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学术实践和学术风范,汇聚了众多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术大师,以“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学风,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各个历史时期,南京大学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使命感,追求真理,爱国奉献,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探索救国道路,传播积极思想,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合作、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都致力于追求卓越。今天的南京大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蒸蒸日上,各项事业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已成为一所教育质量好、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高等学府。他表示,教育部将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南京大学的发展。他强调,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南京大学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他希望南京大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摇篮;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为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不断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实践,凝聚师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发挥积极的应有的作用。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致辞中说,“南京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国家队’,也是江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希望南京大学以建校110周年为新的起点,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我们也更加期待南京大学立足江苏、服务江苏,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为江苏推进‘两个率先’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和转化更多的科研成果,共同谱写江苏和南大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他指出,“南京大学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支持南京大学高水平发展,是江苏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为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服务、创造条件,共同把南京大学建设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江苏在国际上重要的文化名片和教育品牌。”他强调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希望寄托在同学们身上。”为此,他对大学生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理想追求;二是发愤学习,打牢成长进步根基;三是勇于实践,增强创新创业本领;四是修身立德,自觉砥砺高尚品行。”
大会还展示了经国际小行星中心与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的南京大学星、戴文赛星、曲钦岳星、苏定强星、方成星、孙义燧星、陆埮星、冯端星等八颗南京大学系小行星以及正在审批的南大仙林星的轨迹运行图。
“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全场齐唱南大校歌,把庆祝活动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