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南大 华彩乐章
—— 记南京大学庆祝建校110周年文艺晚会
宗 和 / 文

1902-2012,百十年的风雨兼程、百十年的春华秋实、百十年的璀璨辉煌!
余光中校友的《钟声说》久久在耳旁回荡:“大江东去,五十年的浪头不回头;铁塔铜钟,听,母校的钟声;深沉像是母亲的呼声;百年的钟声说,回来吧;我所有的孩子,都回来;回家来聚首共温慈爱;不论你头黑,头斑,或头白。”
百十年后的今天,游子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这里,共贺母亲110年的生辰!
5月20日的这一天,南大校园是喜庆欢乐的,南大师生是昂扬自豪的,而5·20的晚上,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恩玲剧场里,学校领导和海内外各界来宾,一起观看了这场精彩纷呈、感人至深的校庆文艺晚会。
晚会分三个华彩乐章,分别是“大哉一诚天下动”、“光阴的故事”和“绿叶对根的情意”。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晚会呈现了母校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书写的华章,老校友们上台表达了对母校温暖慈爱的感恩和游子无限的眷恋,年轻的校园歌手们勾起了每个人在这个校园里走过的青春。
晚会开场,在六声清澈悠远的钟声后,南京大学校旗、院系旗、各地校友会的旗帜,近百面组成的旗阵和起舞恢弘出场,点燃现场观众的激情。
第一篇章
大哉一诚天下动
晚会以诗画音《巍巍南大·百十年华章》开篇,历史影音资料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南京大学及其前身在培养国家栋梁与社会中坚,发展国家科技事业、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舞台上,两位即将离校的毕业生,重走校史馆,倾听110年历史深处的声音,感受母校这一路走来,耀眼的荣光。
1949年,金大、中大400余名师生响应国家号召,组成西南服务团,为解放和建设大西南贡献了青春和热血,一部题为《有那么一群知识分子》的纪录片记载了他们的故事。1998年至今,南京大学研究生志愿支教西部地区,也已近15载。西南服务团的两位老团员重回母校,在舞台上,携手今日年轻的研究生支教团的代表,与中小学生们一同唱起《祖国歌》,向在祖国各地、各条战线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南大人致以崇高敬意。
校民乐团校友和同学献上的民乐连奏带领晚会观众走入悠远的意境,将晚会第一篇章推入高潮。
第二篇章
光阴的故事
《一起走过》、《车窗》、《秋梧桐》⋯⋯一首首校园原创歌曲联唱将现场观众带入那段求学的青葱岁月,引发了在场观众的情感共鸣。
“半世纪同窗情、师生谊” 访谈将校庆晚会带入高潮,17位白发苍苍的老校友登台,他们是南京大学62届地质系的校友代表。
1962年7月,一群风华少年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在此后的半个世纪,这个班级的同学登上极地珠峰、走过沙漠草原、深入边疆地矿。他们中有第一位登上北极的科学家,也有中国第一批走上南极的长城站副站长。
毕业整整50年之际,他们重回校园,重温当年的誓言与梦想,畅叙别后的经历与思念。中国第一位登上南极的张青松教授激动地说:“毕业时,学校领导嘱咐我们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今天,我们想骄傲地汇报,我们都做到了!”老校友们在班长的带领下,一起唱起了当年他们野外考察的《勘探者之歌》,依旧斗志昂扬。
这时,志愿者搀扶着一位长者上台,竟是老校友们的老师,南大地质系的夏邦栋老师。老班长带头喊了声:老师好!皆已双鬓斑白的师生们在台上紧紧拥抱,夏老师为多年后的来之不易的师生重逢兴奋不已。南大合唱团刘琳同学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声中,视频滚动出南大教师们在课堂教书育人的动人场面,现场的师生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这样深厚的师生情谊所打动。
第三篇章
绿叶对根的情谊
由南京大学教授合唱团、南京大学青年学者联谊会、南京大学中外学生代表和体育界校友代表等共同带来《毕业歌》、《秋蝉》、《同桌的你》、《Scarborough Fair》、《五月的鲜花》一曲曲青春校园歌曲联唱。
南大校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杰出校友喻继高老师和夫人屠美茹登台,向南京大学赠送书法作品一副献礼校庆,“南京大学 高校明星 春风桃李 遍地精英”十六字表达了喻老先生对母校的感情。
舞台上,喻老先生追忆当年在南京大学得到的受益和他终身的恩师,“我生长于苏北农村,家境贫寒,但是我热爱绘画,南京大学破格录取了我。1951年,我考上南京大学艺术系,师从傅抱石先生和陈之佛先生,开始了一个放牛娃的艺术征途。他们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四位南大老教授以一曲《绿叶对根的情谊》抒发学子、游子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情,“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母校对学子温暖的慈爱,游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尽在其中。
最后,全体演职人员、观众集体合唱南大校歌将整场晚会带入最高潮,曲毕,全场齐声高呼“南大,我爱你”。华彩乐章落幕时,南大人对母校的感恩和思念之情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