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之路
——访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盛家乐
《中国机电工业》驻苏记者 张文礼许子年/文
盛家乐,1975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电加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虎年的元宵节过后,靡靡细雨普降姑苏大地,催生着新的蓬勃生机。记者采访了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盛家乐。
说起盛家乐,无论在苏州机电行业,还是全国特种加工行业,他都是一个名人。三十多年来,他为“三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带领员工铸就了三光在同行业中四个“全国第一”:自力更生,制造了全国第一台光电跟踪线切割机床;扩大规模,建立了机床工具行业中全国第一家全厂性合资企业;自行开发,诞生了全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数控线切割慢机;不断创新,各项主要技经指标连续多年处于全国同行业第一。他本人也被列为国家机械工业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
一个大学生怎么会成为全国特种加工行业的成功人士的呢?笔者就此与副董事长盛家乐聊了起来。
一、脚踏实地,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
1975年盛家乐被分配在苏州第三光学仪器厂技术科工作。1976年参加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全国联合设计,随后参与SSX-Ⅲ数控线切割机床电器控制总图的设计,担任了SSX-Ⅱ型线切割机床的电气主管技术员,后来又负责DK7725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电气靠标设计。1984年,他担任了三光厂技术副科长。同年“三光牌”DK7725数控线切割机床荣获国家银质奖,这是三光产品历史上产品水平的重大转折。1986年,在他的带领下对产品进行了积极改进,使“三光机”在香港成功的抢占了销售市场。1988年4月他从香港归来,担任检验计量科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使三光厂从三级计量升级为二级计量单位。
1989年,三光厂与香港大同合资建立了苏州三光电加工有限公司,他担任总经办主任。1992年,他担任苏州三光电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他结合企业管理工作编写了《苏州三光电加工有限公司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汇编》等,曾被当成合资企业管理典范。1991年,他被苏州机械局评为办公室目标管理先进个人。1993年,又被苏州机械局评为优秀办公室主任。1993年2月被任命为苏州第三光学仪器厂厂长、苏州三光电加工有限公司董事,兼公司总经理助理、总经办主任。1994年,公司更名为苏州沙迪克三光机电有限公司。同年11月,他担任了苏州沙迪克三光机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5年,他开始担任苏州沙迪克三光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三光的干部与员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使得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成功奥秘,在实践中去努力探索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迈向成功的三个基础:智慧、经验、诚信。”盛总说,而在实践中的含义是:一要走国际合作之路,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之路;二要坚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营造企业竞争优势;三要坚持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任何一个企业要搞好,必须靠两条:一个是好产品,一个是优秀的人才;四要坚持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紧贴市场,迎接挑战。为此他秉持“勤于学习,勇于争先,务实奋斗”的理念,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坚持自主开发,不断壮大发展。1994年5月,日本沙迪克公司参股,三光一方面继续发展完善自己产品,另一方面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生产九十年代国际一流的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真正实现与国际电加工水平的接轨。1994年二度合资,三光全套引进了日本沙迪克公司的BF275慢走丝线切割机技术。企业成立了专门班子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派员赴日本学习研修,另一方面组织精兵强将认真研究图纸资料,并向日本技术人员请教,得到了许多可贵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制造技术。在最关键的生产制造、大件加工精度、机床调试、电气原理方面少走了弯路,获益匪浅。1995年BF275正式投放市场,引起行业内轰动,国内首次出现了中国制造的日本型慢走丝切割机。公司在试制成功的基础上马上制订了自主开发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的计划,并着重开发自己的SKDA慢走丝线切割控制系统。通过不懈的努力,公司终于成功地完成了DK7632慢走丝线切割机床的设计、制造。该机于1997年4月参加了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以良好的性能价格比获得一致好评。1998年开始批量投放市场,1999年通过了国家机械局电加工机床检验中心的型式试验。国内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主要为高速走丝型,自行设计开发的慢速走丝型电火花线切割机进行型式试验这在国内是第一次。至此三光人梦寐以求的慢走丝线切割机终于在克服重重困难,二次技术创新之中诞生,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赞同。
坚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营造企业竞争优势。三光的快走丝线切割机DK7725系列是荣获国家银质奖的,1989年三光与大同合资,接着就实施外销战略,不失时机地将“三光”品牌首先推向香港与东南亚,通过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电加工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产品质量,通过自主开发,形成了高技术含量的“慢机”产品,提升了“三光”品牌的技术,目标是不仅使“三光”产品成为全国知名产品,而且要力争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正如盛董所说的,实施品牌战略关键是要围绕市场进行,将自己产品的水平、技术、服务与用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看你有无核心的技术或技能的东西支撑着。
坚持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自从盛家乐担任总经理后十分关注核心竞争力问题。他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体现为产品或服务优势;二是体现为形成产品或服务优势的深层原因;三是产品和服务以及资产特殊状况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通俗地讲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提升产品的品质、产品的服务、产品的开发,综合企业为之努力领先而必需依赖的关键能力。
这几年围绕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做了不少的工作,首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取决于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营造学习型企业同样使公司的技术开发大大进步。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公司在97年就通过了ISO9001的质量体系认证,现已为ISO9002(2000版)的质量体系认证。成本的降低又是市场竞争的又一要素,所以在提质降本方面多年来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今年针对这个问题结合企业做“题目”,目的是化大力气一定要在提质降本上下功夫,出效果,其最后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产品的用户服务方面,应该具有独特的并超越别人的服务优势,体现出一种核心竞争力的要素。1997年公司获全国满意工程先进单位,1999年获全国同行中唯一的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在产品的技术服务上,做到三快:信息反馈快,现场服务快,排除故障快。
坚持采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紧贴市场,迎接挑战。十多年来管理创新积极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上台阶,取得显著的成效。通过合资,引进和发挥先进的管理效能,生产经营的计划更为周密而且更接近市场;改革了传统的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使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物流形式都与市场要求联起来,强化了技术开发和质量,使企业从生产型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已与市场的开拓,市场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等结合在一起,不怕市场有变化,不怕任何挑战。先进的管理办法促进企业不断增效。
“今后公司的任务将会更加繁重而艰巨。”盛总说,公司要继续“全力拓展市场,继续加紧开发,抓好提质降本,坚持流程再造”的工作方针为此,公司在“勤于学习,勇于争先,务实奋斗”的发展道路上永无止境,永不满足,全力营造学习型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精诚团结,聚集人才,为把三光科技公司建成中国更好、更大、更强的电加工机床制造企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