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港校友会隆重举行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4-10浏览次数:1072

 
 
 
 
连云港校友会隆重举行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
张顺成/文
 
 
 
 
 
2011年12月18日,连云港市虽已进入严冬季节,但阳光和煦,微风习习,使人不觉一丝寒意。载有“热烈祝贺连云港市南京大学校友会成立十周年”横幅的两座大型拱门,沿着连云港日报社南门一字排开,四个大红系留气球腾空高悬,把报社广场装扮得格外喜庆。下午,连云港市南京大学校友会庆祝大会将在这里举行。从1点多钟开始,南京大学校友就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从全市四面八方走进会场。可容纳200个座位的会堂,足足来了300多人。他们年龄最大的是原中央大学罗栋生校友,87岁高龄,年龄最小的是刚毕业的校友,他们分别来自各县、区和市直机关、文化、教育、卫生、环保、国土、科研、工商、财税、金融、公安、司法等部门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可谓其乐融融、济济一堂。
下午2时45分,连云港市南京大学校友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高澎、连云港市副市长滕雯、连云港市人大党组书记董恕娟、连云港市南大校友会会长高熙胜在主席台就座,连云港市南大校友会副会长、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书记刘平昌主持大会。主席台两侧悬挂着“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和“发展南大、建设南大、振兴南大、世界一流”的标语。回头标写着:“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
会上,连云港市副市长滕雯首先致辞,她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校友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南京大学长期以来给予连云港市的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连云港是一座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海港城市。当前,江苏省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创新试点城市四大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聚焦,为连云港的发展提供了绝无仅有的战略机遇。连云港市要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有力支撑。早在2009年南京大学就在连云港建立高新技术研究院,成为高校与城市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希望连云港南大校友会进一步发挥组织、联系、服务功能,把校友会真正办成连接南大学子的校友之家,为连云港的建设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接着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讲话,他用“三个三”,即三个概念、三个校区、三个战略,高度概括了母校的发展现状。南京大学是第一批进入国家标志性、标杆大学工程的综合性大学,同清华、北大等九所高校齐名;南京大学现有鼓楼、浦口、仙林三个校区,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拓展本科教育,向下向后延伸,实施高中阶段和大学对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对接以及产学研对接,培育精英人才,在国内第一个提出“办中国最好的本科院校”。任利剑勉励各位校友,要做播种机、宣言书,为中华民族复兴奋斗终生,校友们的身后永远有一个南京大学。任利剑讲话一结束,滕雯副市长立即拉着任利剑的手表示,连云港市准备好随时与南京大学进行产学研对接、中学与大学对接,任利剑连声说“好!好!”,校友们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会上高澎副会长重点介绍了校友会组织建设和明年“5.20”南大11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校庆主题为:使命、博爱、跨越。他对连云港校友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他希望校友会精心组织、全面落实迎接母校110周年校庆的各项准备工作。
连云港市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高熙胜作校友会成立十周年工作报告,他从“健全机构、规范管理;广泛联系、构建网络;满怀情义、服务发展”全面总结了校友会十年来的主要工作。连云港市南大校友会共有会员1000多名,设有理事会理事135名,常务理事61名。全市设立五个分会,校友较多的部门和单位建立校友联络组,校友会有固定办公地点、通讯实施齐全。校友会始终保持与母校、市领导和校友的密切联系,不断激励校友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斗,建功立业。围绕市委、市政府各个时期的工作中心,开展校友活动,组织大型报告会、论证会、经济开发区考察调研有五场次;校友会把为母校建设发展服务视为己任,为教育家匡亚明老校长塑建半身铜像,置于鼓楼校区,成为永久的纪念。在浦口校区的建设中,成功移植一千余株花果山名竹“金镶玉竹”;不定期举行校友联谊会、座谈、走访、参观、慰问活动,力所能及帮助校友解决实际困难。十年磨砺,十年历练,有过困难、有过疑惑,但我们坚守、我们努力,因为有母校作为后盾,有广大校友在支持,有理事会理事们辛勤付出,我们收获的是喜悦是希望。
高熙胜会长满怀深情地说:校友会全体组成人员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已经做到十年如一日,我们还要继续下去,做到数十年如一日。不辜负校友的委托,把南大校友会越办越好。最后刘平昌副会长带领全体校友高呼南大校训和“发展南大、建设南大、振兴南大、世界一流”。口号声响彻会场内外,更在校友心中久久回荡。
晚宴6时开始,校友之间永远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福母校明天更美好!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