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学经济系36级和其他院系校友十一年来的聚会记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13浏览次数:1142

 
 
校友情谊深似海 留待今朝更辉煌
——中央大学经济系36级和其他院系校友十一年来的聚会记实
北京校友会经济系36级/文
 
中央大学经济系36级和其他校友9次聚会至今已历时11年。巧合的是,第一次1999年4月在上海卞文荪级友家聚会,而第九次2010年6月2日仍是在上海聚会(改在吴文彩级友家中)。当年聚会的是卞文荪、吴文彩、徐承铎、王中等4位级友,今年聚会,卞文荪级友因病缺席,只有后3人参加。
经济系36级级友聚会是在母校已成立中大校友会,各省市也成立了各地的中大校友会的背景下,受到启发,才开始酝酿的。由于我系原有同学75人,1948年毕业后,相互之间很少联系,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为此,我们4人在上海聚会时,相互达成了探询级友住址,汇编《级友通讯录》的约定,这一活动得到了北京王竹琴等级友的大力支持。据2003年4月第二次编印的《级友通讯录》统计,当时已联系告知通讯址的级友有33人,已故级友33人,情况仍不明的尚有12人。
第二次聚会是2000年5月南大校庆时在南京聚会;第三次是2002年5月南大百年校庆时,有1500位中大校友齐集南京,盛况空前;第四次是2004年10月分赴重庆、武汉两地聚会;第五次是2005年10月去厦门、福州聚会,并观光武夷山;第六次是2006年10月相继到杭州、舟山、嘉兴聚会,并游览了宁波、绍兴的名胜古迹;第七、八次是2008年7月和10月,分别到贵州、北京聚会,以纪念我们36级毕业60周年。
通过这9次聚会和旅游,我们深感各地校友之间已加深了友谊,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著的,计有5点如下:
一是基本上已了解同系级友的现况,并逐年扩大到在各地的中大其他院系的校友;同时访问了在重庆、武汉、福州、杭州的中大校友会,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例如:第二次2000年5月南大校庆时,我们36级校友就与同系35级的校友相约聚会,住长沙的35级校友黄实君和住北京的35级校友张经武等8人热情地与我们36级级友8人相互联欢,使我们的聚会开始扩大到同系校友。2004年10月,我们为了探访在抗战时期就读的重庆中大校址,专门拜访了中大重庆校友会,受到了多位副会长、理事的欢迎,他们还专门召开座谈会,与我们亲切会晤,来自台北的中大农学院林业系36级姚鹤年校友,受在台湾中央大学校长刘全生先生的委托,向中大重庆校友会赠送了绘有中大校门的旗帜,在重庆校友会的支持下,他们专门派汽车送我们到中大柏溪分校,进行一次难忘的“回忆之旅”,使我们重温当年进入中大后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同时,我们还在沙坪坝校本部漫步在松林坡的校园内,迄今仍留存的大礼堂和校门遗迹给我们留下欢乐的遐思。在武汉期间,中大南大东大河海武汉校友会热情地接待我们的访问,武汉市许多年迈老校友扶杖而来,会长文伏波院士主持欢迎座谈会,他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介绍了校友会活动情况和经验,受到我们来访级校友的赞赏。2005年10月我们访问在福州的南大福建校友会,在欢迎茶话会上,中大、南大两代老中青校友亲切晤谈,使我们了解到不少南大毕业的校友已成为当地各界的骨干,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使我们深切感到母校哺育的校友宛如桃李遍天下。2006年10月,在杭州期间,受到中大金大南大浙江校友会副理事长朱效章(电机系36级)等校友们的热情欢迎,使校友们在西子湖畔留下欢乐的记忆。
为了记载级校友们的聚会盛况和交流相互间的信息,我们联络组专门编印了《级友通讯》,至今已出刊了29期。过去由于个人不同的情况,我们都经历了不同的遭遇,各自奔赴各地,有的去了美国、台湾、香港等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现在,大家都已过着晚年的生活,值得欣慰的是,级校友的子女都已成长,有的成为佼佼人物,令我们十分高兴。《级友通讯》对沟通级校友的来往和信息,无疑已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是与在海外各地的级校友进行联系沟通,增强了同学友谊。半个世纪来,我们在大陆的级校友与在海外级校友,自毕业后音讯断绝,新的世纪来临,才相互有了联系。每期的《级友通讯》成为沟通信息的桥梁。在台湾的部分级校友还主动来大陆参加各地的聚会活动,如前述姚鹤年校友远赴重庆、武汉聚会外,2006年杨斌级友和水利系36级陈麟诗校友都参加了杭州、舟山的聚会。2008年10月,杨斌级友还专程赴北京,与级友们共同纪念我们毕业60周年。我们特别要提到的是在台北的中大政治系36级崔之华校友,他在母校百年校庆时来南京,与我们会晤,他还经常与王竹琴级校友联系。每期《级友通讯》寄给他后,由他们发起组织的中大校友沙坪联谊会在聚会时,传递给在台北的许多校友传阅。2009年海峡两岸直接通航后,中大南大北京校友会专门组团于2月去台湾拜访在台湾的中大和老校友并观光旅游,就是由王竹琴级友联系,崔之华等校友在台做的安排,这使得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不幸的是,崔之华校友于2009年12月去世,我们曾去函电表示沉痛的悼念,在美国住西雅图的级友徐彩,住加州伯克利的李卓立和已逝世沈慈荫级友的夫人许丽雯(中大园艺系37级)以及住香港的王振业级友等都经常与我们联系。他们对《级友通讯》作了高度评价,并寄来美金赞助。
三是深切悼念已逝世的级友,慰问他们的家属,鼓励他们的子女,更好地成长壮大。我们没有忘记已逝世级友的家属,当我们到各地聚会时,就专门上门探访他们。住北京的万钟民(原名万镖)级友和他的夫人陈英(原名陈守英)级友前后逝世后,王竹琴级友就经常与他们的女儿万海兰等取得联系;万海兰还与我们一起到重庆参加聚会,她还赞助《级友通讯》200元。住在重庆南岸区张裕钰级友的夫人胡国琼校友,她是中大艺术系37级校友,是中大重庆校友会的理事。我们访问中大重庆校友会时,专门到她的寓所慰问,在张裕钰级友遗像前表示深切的哀悼,临别时她还赠送我们已绘就的国画作为纪念。在武汉,我们先后慰问已逝世崔之庆级友的夫人许春仙同志和石念曾级友的夫人吴丽华同志,表示对两位级友的深切悼念,了解她们的生活近况。在厦门,我们邀请已故罗永乾级友的夫人林真同志到南湖公园茶叙。在舟山聚会时,我们探望了已故黄善初级友的夫人刘熙同志(中大36级教育系校友),她因骨折多年,瘫卧床上,我们祝她安心休养。
总之,家属同志们对我们不忘过去同学友谊,感到十分欣慰。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敬祝她们健康长寿,全家和谐幸福。
四是聚会和旅游,使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丰富了退休后的生活,还着重交流了科学养生的经验,更好地颐养天年。我们尽量使到各地的聚会成为保健休闲的“寿星之旅”,在畅游祖国大好河山中,促进与自然的交融,使生活更丰富和美满。现在大家都是耄耋老人,如何科学养生,已成为大家的心愿。我们迫切希望,各位级校友应把科学养生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身体力行,坚持不辍。有些级校友从事一些有益事务或写回忆录之类,要量力而行,并要服从科学养生的安排。
五是关心母校的兴旺发达,缅怀母校老师,祝愿母校办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这一辈级校友在抗战时期,从祖国四面八方,不少同学还是从东中部沦陷区来到重庆进入中大的,对母校有深厚的感情,2004年10月,级校友们专门到重庆柏溪分校和沙坪坝校本部探望读书时的遗址,感到很亲切。解放后,级校友们又多次到南京,徘徊于原中大旧址的六朝松下、大礼堂内,特别是南大百年校庆时,大家聚集在母校,为母校提出要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而欢欣鼓舞。对于母校每次扩大校区,如建成浦口校区,又在近年兴建仙林校区,大家均感到母校的前程远大。2008年10月,我们在北京聚会时,就专门绘就一幅国画,在纪念我们经济系36级毕业60周年之际,送呈母校作为纪念,现该画永藏南大博物馆中。我们还深切怀念母校的老师,向现仍健在的当年经济系主任褚葆一教授送呈致敬信,祝他健康长寿。这次上海聚会时,大家虽已老迈,仍望到2012年能去母校参加110周年的校庆,再次见证母校的发展成就。
关怀母校兴旺,增进同学友谊。我们深感作为母校校友而光荣,我们深为母校在今后一个时期将建成文理工医协调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而欢欣鼓舞。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