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土上不懈的拓荒者——访南京大学钦佩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7-09浏览次数:1241


盐土上不懈的拓荒者
——访南京大学钦佩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
孙英杰/文

    钦佩,男,南京大学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南京大学生态专业获硕士学位后留校。“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992,1998,2005,2009)”,“国际生态工程学会杰出贡献奖(1996)”,“国务院政府津贴(1999)”等奖获得者。现任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湿地资源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国际能值研究学会理事,美国Sea Grant计划特拉华大学盐生植物生物技术中心(HBC)国际组成员。2007年受聘为江苏省政府参事。
    “钦佩”二字在这里不是动词,而是一位学者的姓名。他曾是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生态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他参与过秦淮河整治工程,对南京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修复工作都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他长期从事海滨盐土系统和耐盐经济植物研究。他就是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钦佩教授。  
    一派学者风范的钦佩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显山露水的,然而,攀谈起他的研究领域却常常是语惊四座,话语中包含着睿智,令人刮目相看。了解深了,让人不禁生出敬意,为人当如此,儒雅、博学、自信、有为……  
    作为一名教授,一名博士生导师,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神往,锲入了他的生命,熔铸成他难以割舍的情怀,放飞着他驰骋科海的理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钦佩教授在清贫、寂寞的科研道路上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75余篇(SCI收录45篇),出版著作十部,“九五”期间开拓了列为国家863项目的盐生植物生物活性研究,“十五”期间开拓了列为国家863项目的耐盐油料植物聚合育种的研究。一项项荣誉、一个个称号是他和他的团队辛勤汗水的回报。多少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他们在实验室试验观察、记录数据;又有多少个节假日,他们顾不上陪伴家人,奔赴海滨滩涂试验田现场。
    谈起我们这次采访的重点,海滨盐土生物质能的问题,钦佩教授向我娓娓道来。
    全球持续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耕地和淡水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海滨盐生经济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国拥有耕地14.4亿亩,稳产高产田不足10%,同时还有各种类型的盐渍土14.87亿亩,其中海滨盐土约3亿亩,滩涂盐土面积为4000万亩。各类盐土资源,特别是全国海岸带盐土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我国的黄河、长江、珠江、辽河、海河等入海河流每年挟带15亿吨泥沙在潮间带淤积,使沿海滩涂不断扩展,每年淤长面积约2-3万公顷。随着资源的短缺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利用海水和盐土培育抗盐耐海水植物,改良滩涂、提供绿色产品,已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需要。然而,这些区域的滩面,大多是光滩一片,基本没有植被,使盐碱化、风沙化日趋严重,土壤的改良利用难度极大。如不引种耐盐经济植物,增加盐土第一性生产力,从而改土培肥,直接农耕是不可能的。
    钦佩教授现主持的“海滨盐土生物质能的研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江苏海滨盐土生物质重大研发计划等)重大课题针对目前生物柴油发展中面临的两个最大的瓶颈,即原料和成本问题,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采用耐盐油料植物作为原料,所利用的土地主要是海滨盐土而非良田。并且实施多环链接的生态工程技术,充分消化利用耐盐油料植物的全株生物质,旨在提高系统的复合效益,降低综合成本,从而吸引农民参与种植的生产热情,促进其规模化产业化,真正有效解决原料问题,最终突破这两大瓶颈。
    钦佩教授带领的南京大学盐生植物实验室已经对筛选合适的耐盐经济作物进行了长达三十余年的研究。从米草到蓖麻,到现在钦佩教授正在进行的“耐盐油料植物海滨锦葵的选育与开发研究”,通过在盐土上艰苦的拓荒和跋涉,经过了10多年的实验,终于“压榨”出了生物柴油。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海滨重盐土上能长到一人多高,碧绿的茎叶,粉红色的花朵,绵延数百亩,蔚为壮观,在荒原逆境中展现出不屈不挠的亮丽风景。钦佩教授说:“毫无疑问,能在一片寸草不生的盐滩上,把阳光和海水变成这么大的生物量,生态效益就是了不起的;下一步,我们将运用生物技术进行其有效成分的开发,提高它的经济效益”。它籽粒较大、籽粒成熟度整齐,不仅可以作为油料开发,而且它的块根含丰富的多糖和皂甙,可以做饲料和保健品(药品)开发。展望未来,耐盐经济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钦佩教授领导的南大盐生植物实验室系南大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主力,代表了其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现有教师4人,包括教授2名(博导)、副教授1名和讲师1名;还有6名博士生和12名硕士生。本实验室主任为钦佩教授,副主任为赵福庚副教授。在介绍实验室的时候,钦佩教授着重强调了盐生植物实验室的“盐”风,那就是“真、实、新”三字经。求真,务实,创新。正是在这样的“三字经”精神的鼓舞下,老师和学生们才能求真务实搞创新,他们在盐沼泥淖里摸爬滚打,他们曾连续几天与麋鹿为伴,他们团结协作,以严谨的态度搞研究,做学问。也正是因为如此,南大盐生植物研究实验室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自己的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
    采访到最后,钦佩教授说道,江苏现有相当数量的沿海滩涂地,这是沿海地区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以前是改良滩涂土壤,让滩涂土壤去适应植物。而现在钦佩教授长期从事的盐土生态研究,通过选择耐盐的植物品种,使其能够适应重盐土不毛之地,甚至可用海水直接浇灌的研究,必将成为盐土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必将为滩涂缔造出一片新的绿色未来,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南京大学校友会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859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