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羽南大 展翅天下
肖永奎/文
校歌首句,“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理境深沉,耐人寻味。“诚”作为校歌的精华,也作为南大精神的精华,为人反复咀嚼。但一直缠绕我心头的,却是“天下”二字。
何为“天下”?何处又是我的“天下”?
中国传统文化所持的是一种大宇宙观,认为天地化生万物,本然生生不息,真实而无一毫虚妄,便是诚。所以朱熹曾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这也是对“诚者,天之道”的解释,也就是说天道以诚为本,无诚便不成其为天道。
在古人看来,宇宙与人世本来一体,具有着本源的和谐关系,两者之间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即是天人相通。人的活动不仅要对人世,也要对整个宇宙负责,这样,人在人世中的职分同时也就具有宇宙性的涵义。所以,人要参与到整个宇宙生生万物的大过程中,也就要代天行其诚。也就是宋儒所说的“宇宙分内事即吾分内事,吾分内事亦宇宙分内事”。
张载曾在《西铭》篇发出如下浩叹:“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是何等的精神气象!人与人之间亲如手足,共同担负着社会给我们的责任和道德。帮助残弱,抚育幼孤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人自发的行为,因为天下同为一家,人与人之间有的是骨肉相亲的联系。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也处于一种“共在”的和谐关系,万物不是为我所用,而是作为与人生命等同的存在共享世间一切。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人以一种谦恭的姿态存在着,自觉地承担着宇宙给我们的责任;在这种境界下,生命的意义是在个人与整个宇宙的关系中获得的。也正是由于具有这样雄浑开阔的心境,张载才有自信和豪情,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主张。
来到南大已经快一年,在书斋中闭门苦读之余,也会在校园徜徉。喜欢一边走一边寻找先贤的脚步,一边走一边追寻那段有过繁华也有过坎坷的历史。金陵苑里陈裕光先生的铜像巍巍而立,儒雅谦和的姿态中透着执着;教学楼前匡亚明老校长的头像慈眉善目而又神情刚毅;郭影秋校长的铜像掩映在丛林之中,但是威严之气呼之欲出……以天下为己任,以育人大业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这是这些大德为的生命主题,也是我们南大人代代传递的精神火炬。
从他们的足迹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和方向,尽管前路崎岖,但是只要心怀天下,有一个高远的目标,一颗至“诚”之心,那就可以做到让天下为之而“动”。现在,我还在母校的荫蔽之中修炼自己飞翔的本领,若干年后,当我走出校园的那一刻,相信我会有一对矫健有力的翅膀,如雄鹰一般,展翅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