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校友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本刊/文
本刊/文

2010年2月17日,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ic of Engineering,简称NAE)在华盛顿公布了68 位新院士名单,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校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国家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翔教授名列其中。
张翔教授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微纳结构的制备、表征和物理器件的设计,在超构材料、表面等离激光学、光频转换光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率先研制出超透镜,首次将光学成像的分辩率超越了衍射极限,在微电子、光电子的微纳工程和微纳器件方面的突出贡献,推动了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
张翔教授1981年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89年赴美留学,1996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分别在宾州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2004年回到伯克利分校,现任该校Chancellor’s Professor,是美国国家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张翔获科学界的最高奖项——世纪科技奖。他主持研制的隐形材料技术,将人类制做隐身衣实现真正隐身的梦想变为可能,被美国《时代》杂志列入2008年十大科学发现。他率领的研究团队2009年研制出世界最小半导体激光器。这项被称为“表面等离子体激光技术”的研究在激光物理学界堪称里程碑,于2009年8月30日在《自然》杂志上刊登。
张翔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打破了激光限度的传统概念,人类第一次能够把光聚到只有头发丝万分之一的范围实现激光出射,第一次实现了表面等离子体激光技术,这个尺寸仅相当于单个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已经很接近电子波长。
这项技术对人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张翔说,这项技术不仅在基础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而且对生物医学、通信和电脑等应用科学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以生物医学来说,科学家可以在分子尺寸上检测DNA和癌症。而对通信和电脑技术而言,可以帮助实现更高密度的光或磁信息储存。”
由此我们可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张光盘可以储存一个图书馆的藏书量。
张翔个人主页:
http://www.me.berkeley.edu/faculty/zhang/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