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端/文
犹忆六十八年前,同舟共济嘉陵江。
物理数学同研读,泥墙茅舍上下床。
喜君多才复多艺,一曲高歌声嘹亮。
精通外语又译书,中华盛世展君长。
驻节多国事外交,合纵连横策划忙。
联合国中任要职,青史留芳美名扬!
图为1955年冬,冯端(右起)、冯康、谢启美游北京颐和园
2002年摄于南京冯端寓所 右起: 冯端 谢启美 廖慧先 陈廉方
谢启美与我同年(1942)考入当时西迁于重庆的中央大学物理系,原本素不相识,记得在当年开学时,我从沙坪坝乘轮船到柏溪分校报到入学,在船上和他相遇。他就问起我是不是去中大入学,读哪个系。我就回答是中大物理系,他说他也是学物理,彼此十分高兴。他就成为我在中大认识的第一个同学,我们漫长的68年的友谊便从此开始。后来他转入数学系,中间又辍学一年去教中学,但我们仍居同一间宿舍,过从依然密切。启美喜欢音乐,擅长歌唱,曾参与组织钟山合唱团,且为其中的活跃分子。还在沙坪坝组织过一次著名歌唱家斯义桂的独唱的音乐会。关于他在读大学的译书之事,我记得他曾翻译了“Carl and Anna”(原书为德国作家Arnold Zweig所著小说的英译本),已完稿。后来又开始翻译Raymord Chandler的黑色侦探小说“The Big Sleep”,不知是否译完。但均未出版。在重庆时期,他经常到曾家岩新华社办事处去,由于他的母亲和哥哥章汉夫均住在该处,从1946年初的两次游行来看,他参加了1月25日的那次游行,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政协开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但没有参加2月22日中的那次游行,这次游行的缘故在于公布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中有承认外蒙古独立的条款,因而被称为反苏游行。从这点来看,当时他已经有左倾的观点。当时一般的学生,两次游行都参加,滞留在学校的学生甚少。而我是不问政治的人,两次游行都未参加,所以知道他第二次游行没有去。
1947年启美大学毕业之后,就去清华数学系任助教,因而也认识我的二哥冯康,解放之后,他参加了南下工作团去武汉接管某一中学,认识了廖慧先女士,缔结了良缘。随后转入外交界工作,曾任驻瑞士使馆、驻美国使馆的文化参赞等职。我还记得在一次访美时,曾见到他,他谈起他和国际知名的女科学家吴健雄教授有联系,并鼓励和策划他回祖国和母校访问与讲学,随后由于启美的工作能力强,而资历也增长,就得到进一步的晋升,于1985—1991年担任了联合国副秘书长这一要职,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们之间的交往一直持续不断,我若有机会到北京去,定要抽空去拜访他。1993年我的二哥冯康去世,在其追悼会上他讲了话。2002年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他也专程返校参加庆祝大会,并讲了话,还宣读了联合国加利秘书长的贺电。这也明确地表达了他对于培养他的母校的关怀和支持。
我们最后一次会面是在2008年院士扩大会议期间,我专程去外交部街他的寓所拜访,已感到他的身体欠佳,却未曾料及还不到两年他就逝世了。
当然,“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目前春节一过,元宵就要来到,南京已有一些明媚的春意,但是听到了噩耗,凄然感伤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想起了清代画家与诗人金冬心的诗句:
古人笑比中庭树,
一日秋风一日疏。
2010年2月24日
(作者简介:冯端,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